• 莎士比亚与外国文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莎士比亚与外国文学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5.61 7.9折 70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聂珍钊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72752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0元

货号28964367

上书时间2024-10-2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莎士比亚批评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外国文学研究》作为发表外国文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不仅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莎学给予了格外关注,而且重视中外莎学的交流,发表了国内外有影响的莎学成果,促进了中国莎学研究的发展,为中国莎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商品简介

莎士比亚批评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外国文学研究》作为发表外国文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不仅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莎学给予了格外关注,而且重视中外莎学的交流,发表了国内外有影响的莎学成果,促进了中国莎学研究的发展,为中国莎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聂珍钊,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


杜鹃,湖北宜昌人,2001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任职,现任外国文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外国文学研究》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近年来在各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威廉·莎士比亚


略谈莎士比亚的人道主义


什么叫“莎士比亚化”?——谈剧作家和他笔下的人物关系


莎士比亚的版本问题


再谈莎学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


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


莎士比亚戏剧的终极关注


莎士比亚与《哈姆莱特》(札记)


《哈姆莱特》剧中两个问题的商榷


《哈姆莱特》剧中两问题的再商榷


谈《奥瑟罗》的时间结构


对《献疑》的献疑——也谈哈姆莱特故事的历史年代


细微之处见神奇:奥菲利娅民歌试析


哈姆莱特的认知能力与行动能力探析


“在我头脑的书卷之中”——论《哈姆雷特》与记忆危机:过去和现在


《哈姆莱特》的性书写


论《威尼斯商人》


论《裘力斯·凯撒》主角问题之纷争


《亨利八世》漫评


论《仲夏夜之梦》梦的现实意义——释拉山德与底米特律斯之梦


《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与《伦敦四学徒》中的地理和意识形态



内容摘要

莎士比亚批评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外国文学研究》作为发表外国文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不仅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莎学给予了格外关注,而且重视中外莎学的交流,发表了国内外有影响的莎学成果,促进了中国莎学研究的发展,为中国莎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编推荐

聂珍钊,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

杜鹃,湖北宜昌人,2001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任职,现任外国文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外国文学研究》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近年来在各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精彩内容

应该指出,莎士比亚虽然忧郁,但并不悲观。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火焰一直在熊熊燃烧。即使在忧郁的时候,在生活中的矛盾激化的时候,在悲剧中的理想人物遭到毁灭的时候,他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从道义上说,悲剧发展到后,总是美压倒丑,善战胜恶,受苦、受压、受冤屈的不幸的人总是赢得了同情,从而显示出公道自在人心,人心是不可侮的。

莎士比亚重视理性的作用,在理性指导下以创作反映人生。他的理性原则就是综合观察结果,然后做出判断;就是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16世纪八十年代,英国人已在热烈讨论哥白尼的地动说。那时不仅出现了数学理论家,还出现了许多实验科学家,如医师、航海家、土地测量家、采矿工程师等。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劳伦斯神父就是一位坚持实验、采集草药治病的颇有造诣的医师;在其他剧作中,有不少人物都是认真做学问的人,“潜心探讨有益人生的学术”(《爱的徒劳》,幕场);《暴风雨》中的普洛士丕罗“爱好书籍”,“专心研究”,还教他的女儿“得到比别的公主小姐们更丰富的知识”(幕第二场)。

莎士比亚本人十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观察生活。他的著作中“到处都是知识,然而那些知识常是书本里所没有的”。就是说,是从实际观察中得来的。作为人道主义作家,他深深懂得,书本知识和实验知识必须并重,因为“上帝谴责愚昧,而学问则是人们借以飞升天堂的羽翼”(《亨利六世》中篇,第四幕第七场)。为了抨击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蒙昧主义,莎士比亚套用了“上帝”、“天堂”一类的字眼,即以神学之道,还治神学之身。我们理解的时候,大可不必以词害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