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增订本)(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增订本)(精)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54 5.9折 89 全新

库存2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飞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9512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26917014

上书时间2024-10-2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作者后记

 

吴飞

 

2007年,我翻译的《上帝之城》上册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我曾经在“译者说明”中谈到,要使此书真正有益于中国学界,必须配以相应的研究,而以我当时的能力,尚不足以完成一篇令人满意的研究性导言。我曾经许诺,在全书译竣之际,我会写出一篇导言。现在,距离全部三册出版已经三年过去了,我才完成了这项研究,而它竟然变成了一本又臭又长的著作,实在惭愧之至。

每个研究者对他的研究对象都会产生深厚的感情,要不然也不会穷年累月地耗在他的身上。我从2003年开始着手《上帝之城》的翻译,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奥古斯丁成了我的精神之友。在翻译的过程中,我触摸着他的每一个字,似乎感到了他心灵的跳动;在阅读他的其他著作时,我又体味着他人生的变迁。我曾经为他的痛苦而悲哀,为他的欣喜而微笑,为他的睿智而感慨,当然,也曾经为他的拖沓冗长而叹息。奥古斯丁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思想大师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敏感的朋友。他曾经用自己的思想改变了西方历史,也曾经以自己的故事影响着无数和他一样敏感的心灵。

奥古斯丁是我的精神之友,我真心喜爱他的每一部著作,哪怕是这部公认结构混乱的《上帝之城》。但他没有成为我的精神偶像,因为我也深切地意识到他的缺点和怪异之处,而且不愿意我关心的朋友们变成和他一样。他有一些过于的想法,追求不切实际的梦幻,然后又沉溺在自己的这些想法之中。作为一个思想家,他用高深的哲学建构了一个思想大厦,这座大厦的确宏伟高峻,但也充满了森森戾气。从旁边看一看,确实可以让人心驰神往,但缺乏自然气息,不可久居。

此书既是对奥古斯丁的一个交代,也是对于所有其他朋友的一个警醒。我希望在书中尽可能展现奥古斯丁思想的深刻和伟大,但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展示他的思想张力和对现代西方文明带来的种种问题。

本书的研究和写作,得到了诸多师友的帮助。北大的赵敦华、张志刚、张祥龙、王博、韩水法、尚新建、孙尚扬、姚卫群、王宗昱、冀建中、徐凤林、沙宗平、徐龙飞、李四龙、杨立华、李猛、吴增定等教授都在我的写作过程中给了巨大的帮助,渠敬东、应星、张旭、周飞舟、舒炜、赵晓力、强世功、唐文明、刘宁等朋友的批评,促成了本书后一轮的修改。特别要提出的是,本书的内容曾经在2009-2010年的北大研究生讨论班、2012年的本科生通选课,以及北大哲学系基督教研修班的几次课程中讲授,课上同学们的研讨和批评,是书中很多思想的直接来源。我从学生们那里学到的,不比他们从我这里获得的少。其中孙帅、赵金刚、吴功青、陈斯一、杨维宇、李晓璇、吴青、顾超一、樊虹谷、刘长安、柏宇洲、许嘉静尤其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三联书店的冯金红是多年来的朋友,没有她的督促,这本书至今也不会完成。更要感谢我的家人一如既往的支持,使这部难产的著作终于问世。

本书的导言中的部分内容以《奥古斯丁论罗马的陷落》发表在《复旦学报》2011年第4期,第四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以《奥古斯丁论前性情》的题目发表在《世界哲学》2010年第1期,《对树的罪和对女人的罪:奥古斯丁原罪观中的两个概念》的题目发表在《云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第六章的一部分以《奥古斯丁论死亡》的题目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宗教哲学》辑,第七章的一部分以《奥古斯丁论尘世政治的意义:第三座城问题》的题目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谨对这些刊物允许本书收入这些文章表示感谢。

另外,近几年来,我已经陆续发现我翻译的《上帝之城》中的一些错误,有些是相当严重的错误。本书引用到这些地方时,都予以改正和说明。在此我再次许诺,数年之内,会拿出一个错误少一些的修订译本,虽然现在不敢承诺具体的期限。

本书是中国社科基金项目“奥古斯丁基督教思想研究”(编号10CZJ008)的结项成果,对中国社科基金表示感谢。

 

2012年夏于燕东园

 

去年年底,三联书店的冯金红提出,希望我能够对本书做一些修订,以便再版。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习惯,即一本书一旦出版,自己就不愿意再读了。所以,这是我在此书出版后次系统地把它再读一遍,结果发现了其中的不少文字错误,就随手做了修订。特别是,上一版由于疏懒,未能编订一份参考文献,导致了许多读者查阅的不便。所以这次特意编了一份主要参考文献,附于书末,以便读者检索。除此之外,书中主要内容未做大的调整。

此外,书末附上了我另外写的一篇文章,《地上之城与魔鬼之城》。此文写于拙作交付出版之后,是我对书中政治哲学部分的一个修正,原刊于《思想与社会》专辑《奥古斯丁的新世界》,因与书中内容关系密切,故亦附于书末。

书能再版,自当感谢编辑与读者的错爱,当然也非常期待各界朋友一如既往的批评指正。

 

 2018年初秋于仰昆室



导语摘要

      《上帝之城》是西方早期基督教思想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晚年耗费13年写成的浩繁巨著,被称为“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之花”。其写作背景是410年罗马被蛮族攻克之际,异教徒乘机对基督教信仰进行攻击、责难。奥古斯丁写作本书予以严正批驳,通过对罗马史的评论,以及阐述他自己的一整套完整的宇宙观、历史观和人性论,告诉世人罗马的历史只是毫无光荣的“霸欲”,罗马帝国和地球上的任何世俗世界都无足轻重,以罗马为代表的“地上之城”终将毁灭,真正重要的是“上帝之城”的发展,即人类精神和心灵秩序的进步,永久和平和终极神义将在末日后的上帝之城得到实现。而基督教则是实行这种进步和获得拯救的媒介。

      本书将奥古斯丁和《上帝之城》置于西方思想史的古今之间,也就是西方古典哲学(古希腊罗马的思想与文明)与中世纪神学之间的过度环节,从四个层面——“心灵秩序”(本体论)、“原罪”(人性论)、“历史”(世界历史观)、“末日”(价值论)——对这部冗繁的巨著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阐释;并对奥古斯丁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和心理动因,以及他对后世的广泛影响和后人对他的挑战和批判,也做了简要的陈述和分析。



作者简介

      吴飞,河北肃宁人,1973年出生,2005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哲学、宗教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著有《麦芒上的圣言》(2001)、《自杀与美好生活》(2007)、《自杀作为中国问题》(2007)、《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2009)、《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2013)、《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2017);译有《苏格拉底的申辩》(译疏,2007)、《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三卷,2009)。



目录

导言:奥古斯丁与罗马


部分 心灵秩序:至善下的二元分裂


章 世界的开端:历史作为心灵秩序


第二章 善恶的开端:天使的创造与分裂


第三章 人性的开端:没有历史的乐园


第二部分 原罪:心灵的内在冲突


第四章 意志之罪:性情与骄傲


第五章 死亡之罪:永无终结的悲惨处境


第六章 繁衍之罪:亚当和他的后代


第三部分 历史:自然之外的拯救与合一


第七章 两座城的历史:没有第三座城


第八章 罗马的历史:毫无光荣的霸欲


第九章 以色列的历史:并不神圣的圣城


第十章 言成肉身:的历史事件


第四部分 末日:普世大同抑或二元终结


第十一章 终极善恶:人类价值的全面消解


第十二章 终极神义:末日的历史意义


第十三章 终极生死:循环论抑或二元论


结语:奥古斯丁与西方文明的命运


后记


附录尘世之城与魔鬼之城:奥古斯丁政治哲学中的一对张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上帝之城》是西方早期基督教思想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晚年耗费13年写成的浩繁巨著,被称为“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之花”。其写作背景是410年罗马被蛮族攻克之际,异教徒乘机对基督教信仰进行攻击、责难。奥古斯丁写作本书予以严正批驳,通过对罗马史的评论,以及阐述他自己的一整套完整的宇宙观、历史观和人性论,告诉世人罗马的历史只是毫无光荣的“霸欲”,罗马帝国和地球上的任何世俗世界都无足轻重,以罗马为代表的“地上之城”终将毁灭,真正重要的是“上帝之城”的发展,即人类精神和心灵秩序的进步,永久和平和终极神义将在末日后的上帝之城得到实现。而基督教则是实行这种进步和获得拯救的媒介。


      本书将奥古斯丁和《上帝之城》置于西方思想史的古今之间,也就是西方古典哲学(古希腊罗马的思想与文明)与中世纪神学之间的过度环节,从四个层面——“心灵秩序”(本体论)、“原罪”(人性论)、“历史”(世界历史观)、“末日”(价值论)——对这部冗繁的巨著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阐释;并对奥古斯丁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和心理动因,以及他对后世的广泛影响和后人对他的挑战和批判,也做了简要的陈述和分析。



主编推荐

      吴飞,河北肃宁人,1973年出生,2005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哲学、宗教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著有《麦芒上的圣言》(2001)、《自杀与美好生活》(2007)、《自杀作为中国问题》(2007)、《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2009)、《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2013)、《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2017);译有《苏格拉底的申辩》(译疏,2007)、《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三卷,200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