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6年普奥战争/战争事典051
  • 1866年普奥战争/战争事典05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866年普奥战争/战争事典051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0.49 4.6折 109.8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2210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9.8元

货号26916954

上书时间2024-10-2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866



作者简介

MOOK


2014


19



目录

1866


1860


——



内容摘要

1866



主编推荐

MOOK

2014

19



精彩内容
巴伐利亚王国在1866年6月11日发起的邦联投票起初只是一个程序性行动,希望借此让普奥双方立刻停止备战行为,同时让普鲁士王国停止对荷尔施泰因的侵攻并阻止战争的发生。但在俾斯麦正式宣布议会决定无效并要求解散邦联议会后,全德意志都意识到战争已是不可避免。经过早期的骚动与混乱(包括一场意外发起的投票)之后,德意志邦联的各个成员国很快就石勒苏益格问题站好了队。
其中支持奥地利帝国的邦联成员有:萨克森王国、巴伐利亚王国、汉诺威王国、符腾堡王国①、黑森-卡塞尔选侯国、巴登大公国、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国、拿骚公国、萨克森-迈宁根公国、诺伊斯-格赖茨亲王国、黑森-洪堡伯国,以及法兰克福自由市。
而反对奥地利帝国的决议的邦联成员有: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奥尔登堡、卢森堡、萨克森-魏玛这五个大公国,安哈尔特、萨克森-阿尔滕堡、萨克森-科堡-哥达、不伦瑞克、萨克森-劳恩堡这五个公国,瓦尔代克、利珀-代特莫尔德、绍姆堡-利珀、施瓦茨堡-鲁多尔施塔特、施瓦茨堡-松德斯豪森、诺伊斯-施莱茨这六个亲王国,以及不来梅、吕贝克、汉堡这三个自由市。
普方驻法兰克福代表更是在议会现场放声怒吼,放话称要用俾斯麦在1849年制定的“小德意志”方案来彻底改造全德意志兰。但当时的奥方及其支持者们对这句后来真的应验了的狠话采取了嘲讽及无视态度。1866年6月15日,普鲁士驻汉诺威王国、萨克森王国以及黑森-卡塞尔选侯国三地的大使们正式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上述三国立刻停止军事动员并无条件接受普鲁士提出的改革方案。很明显,这三个邦联成员国都不会接受这么蛮横的要求。次日,普军便迅速跨过边境入侵了三国国土。兵力弱小的三国军队在强大的普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很快便开始了总撤退。刚举行完年度军事演习就突遭这般横祸的汉诺威军队朝南方退却,撤至哥廷根城中,希望能同邦联第Ⅶ军(ⅦFederalCorps)以及巴伐利亚军合流,一同抗击普军的进击。相比之下,没有做过任何战争准备的黑森军可就惨多了,在开战后全军迅速败退至法兰克福自由市境内。至于萨克森军的情况则要比上述两军好些,由于早在战争开始前该王国就已充分进行了战争动员,同时又得到了王储阿尔伯特的有力指挥,所以这支军队并没有一溃千里,而是朝波希米亚境内进军,同当地的奥军会合。
正当普军朝着波希米亚边境逼近时,普奥双方都在做着兵戎相见前的最后准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是在距离战争爆发短短两周之前才被他的首相彻底说服的,这位意志同样十分坚定的“军人国王”认定这场战争不仅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必须的。6月20日,从4月下旬便开始进行军事动员的意大利王国正式向奥地利宣战。短短4天之后,奥军便在库斯托扎一役(BattleofCustoza)当中重创意军。与此同时,普军在6月19日占领汉诺威,6月22日横扫黑森-卡塞尔。接连得胜的普军士气十分高昂,对即将在艾森纳赫(Eisenach)与艾尔福特(Erfurt)之间迎战汉诺威军可谓是信心满满。
此时的普军已在腓特烈·卡尔亲王(PrinceFrederickCharles,1828.3.20—1885.6.15)及陆军中将卡尔·赫尔瓦特·冯·比滕费尔德(KarlHerwarthvonBittenfeld,1796.9.4—1884.9.2)①的带领下,到达萨克森-波希米亚边境地带。6月22日夜里,卡尔亲王给全军下达了最后的备战命令。他首先说道:“我的士兵们!毫无信用的奥地利背弃了同我们的条约……”接着,亲王猛烈抨击了哈布斯堡王朝多次侵犯普鲁士边境,号召全体官兵向上帝祈求胜利。在讲话的最后一段,亲王还提到了关于普军士兵头盔上面的鹰徽的传奇故事:“……上帝在上,致我们的国王与祖国(这是鹰徽底下的文字)……”正如他本人所说,这是一份真真正正的战争宣言。6月23日凌晨,普军正式越过边境,攻入奥地利境内。
普军的战争计划总参谋长老毛奇在与罗恩共同完成了对普军的改革后,重新定义了王国的军事思想以及普军的发展方向。由于东有沙俄,西有法国,南有奥地利——可谓是强敌环绕,所以普鲁士绝不能采取被动防御的战略,坐以待毙,而是必须时刻保持攻击态势,采取以攻为守的主动战略,来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威胁,同时运用铁路等各种手段快速机动,保证兵力或装备上的优势以谋取进攻战的胜利。老毛奇的这种军事观得到了俾斯麦的赞同,在两人的规划下,普军做好了先发制人、集中全力打一场计划周全的短期战争的准备。经过综合考虑之后,普军高层断定决战的舞台必须离普鲁士王国的边境越远越好,因为一旦战火波及普国境内就意味着极有可能出现各种不可控的情况或是惨败。这种决胜于国境之外的战争观同俾斯麦的“铁血演说”中以武力完成统一的政治观,可谓是不谋而合。
为了迅速击败奥军,老毛奇认为必须集中一切可用的军事资源,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信息情报上的。因此他很早就将电报通信及铁路视作军事发展的重中之重。他曾派遣多位军事观察员赶赴美国南北战争前线,收到了数量可观的战场报告,因而对这两件新发明在战争中的功效有着极为透彻的认识。同时,老毛奇还主张用一分钟可以发射6发子弹的连发步枪①取代一分钟仅能发射1发的前装滑膛枪。而且,由于这种连发步枪采取了后装设计,所以士兵还可以在匍匐时开火射击或是装填弹药。然而,这些军事上的变革对于当时的许多军方人士来说实在是过于激进,因而未能实现全面普及②。另一方面,拿破仑战争以来的传统战术在此时已略显老态,不得不同新技术以及新兵器做部分结合才能为当时的军方所接受。第二次普丹战争从某些程度上可以视作普军新兵器的处女秀彩排,新式击针步枪在这场战争中暴露出许多缺陷有待弥补。最后,与其他军事计划一样,老毛奇的这份军事冒险计划所要克服的政治风险可并不比军事风险来得小,因此这位总参谋长不得不频繁修改这份战争计划以适应政治局势上的变化。
老毛奇的军事计划的核心在于“快速歼敌”,他希望普军能快速包围敌军,打一场“坎尼会战式”的围歼战。因此,他实际上是十分希望奥军总指挥路德维希·冯·贝内德克能与友军(尤其是萨克森军及巴伐利亚军)在波希米亚顺利合流,并朝鲁萨提亚(Lusatia,位于易北河及奥德河之间)方向主动推进。根据老毛奇的推演,普军在反普联军合流后就必须迅速行动,首先击溃萨克森王国的军队。这位总参谋长之所以如此胸有成竹,是因为他十分清楚普军的战略机动速度要比奥军快得多,能在奥军做出策应之前吃掉联军中的萨克森军一部。在彻底歼灭萨军或迫使其撤退后,普军将会在布拉格北部地区同奥军进行决战,并最终击败奥军。为了能有效集中兵力毕其功于一役,他必须命令普军主力从中央战线进行集中突破,同时还要在东部战线西里西亚地区分割包围联军一部,使其不能策应中央战线。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必须在中央的鲁萨提亚集中绝大部分兵力,而在东部的西里西亚地区部署相对较少的兵力。
奥军早在4月21日便开始了战争动员,但由于起初并不是特别愿意同奥地利开战的普王的压制,所以老毛奇并不能立即对此做出应对,直到5月12日普王才同意了首相的决断,下达了分发武器与战马、准备作战的命令。
普军高层将所有参战兵力划分成了两个集团军,其中主力为第Ⅲ及第Ⅳ军组成的第1集团军,专门负责中央战线(鲁萨提亚地区)的战事,指挥为威廉一世的侄子、腓特烈·卡尔亲王;第2集团军则由第Ⅴ及第Ⅵ军组成,负责西里西亚地区的战事,指挥为国王之子、王储腓特烈·威廉①。在完成了这个令自己满意的兵力及指挥安排后,老毛奇决定执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此时的老毛奇心中仍有顾虑,他害怕威廉一世仍心存同奥地利和谈的侥幸而暂缓军事动员。这位国王在6月5日断然否决了老毛奇以及罗恩两人制定的朝德累斯顿方向发动进攻的计划。事实证明,他们两人很难让这位并不急于求战的国王对于使用铁路大规模运调兵力所带来的复杂后勤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因此老毛奇不得不再一次调整他的计划。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争取国王的同意,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奥军在波希米亚的新动态。当时奥军正在奥尔米茨(Olmütz)要塞附近进行大规模集结,似乎是打算攻占西里西亚的首府布雷斯劳(Breslau,今属波兰并被改名为弗罗茨瓦夫)。为了防范奥军可能发动的攻势,毛奇不得不将第2集团军东移至尼斯河(Neisse)附近,同时派第Ⅰ军及近卫军入驻西里西亚,以第Ⅶ军及第Ⅷ军为基干新编成了第3集团军。该集团军被命名为易北河集团军并被部署在萨克森边境地区以策应第1集团军的行动。负责这支新编集团军的指挥的是赫尔瓦特·冯·比滕费尔德将军。
6月14日,老毛奇的包围计划出现了重大危机:呈弧形部署的3个集团军彼此间距过大,导致兵力过于分散。这一情况的出现不可避免地招致了普军高层针对老毛奇的猛烈批评,当时有人主张将3个集团军的兵力集中在一处,“像项链上的珠子一样串起来”。然而,在得知奥军并没有按照他所预期的那样行动,而是在布拉格附近同盟友会合后,老毛奇便断定兵力分散引起的风险已经减弱。他再一次修改了计划,这一次他判断敌军的合流点为齐德利纳河(Cidlina)畔的基斯钦镇(Gitschin,今捷克伊钦镇)附近,他还十分自信地断定敌军在合流过程中将会同普军前锋遭遇,而在这场遭遇战中奥军并不会像许多人估计的那样占优:为了击败这支普军,奥军将不得不主动出击,届时奥军的侧翼将会时刻受到同自己的距离不到一天行军路程的另一支普军的威胁。
老毛奇同时十分确信,一旦普奥交战,奥地利的南德盟友们也将会趁机跟普鲁士作对。他只能再加派1个军与一些地方民兵部队去应对这些德意志邦联成员国的军队。这一支军队将由沃格尔·冯·法尔肯施坦因(VogelvonFalckenstein,1797.1.5—1885.4.6)①将军负责指挥。老毛奇希望法尔肯施坦因能快速围歼美因河以北的黑森及汉诺威两军,使巴伐利亚军及其他南德邦国的军队失去左膀右臂,逼迫他们立即退出这场战争。在完成了上述部署之后,普军做好了行动的准备。6月22日中午,老毛奇致电腓特烈·卡尔亲王以及王储,告知他们国王威廉一世已正式下令两个集团军于翌日攻入波希米亚境内,“在基斯钦方向寻找合流点”。同时他还下令第Ⅵ军继续留守在尼斯河附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