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0.49 8.0折 ¥ 8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李子彪 编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51477
出版时间2018-10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5347514
上书时间2024-10-20
李子彪,1979年3月生,河北省邯郸市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院长。兼任河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科技发展战略与创新管理软科学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常务理事。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公派访问学者(2012-2013年),2013年入选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批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计划,2015年获评天津青年“创新创业创优” 个人,2016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获评河北省 创新创业导师。 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设计、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担 自然科学基金、 人文社科基金、科技部科技评估与统计专项、中国科协委托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及各类厅局级课题和大型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部分成果被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河北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采用。获得省社科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主要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2.1 区域创新系统的由来
2.1.1 创新的提出及发展
2.1.2 及区域创新系统的提出
2.1.3 区域创新系统从创新的系统性走向理论与方法
2.2 文献评述
2.2.1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评述
2.2.2 区域创新系统监测方法研究评述
第三章 创新极内涵
3.1 创新极内涵界定
3.1.1 创新极文献评述
3.1.2 创新极的含义
3.2 创新极数学描述
3.3 创新极功能
3.3.1 创新极极化功能
3.3.2 创新极知识扩散功能
3.3.3 创新极带动功能
第四章 区域创新极识别方法研究
4.1 创新极识别研究评述
4.1.1 创新极识别研究评述
4.1.2 创新极识别因素研究
4.1.3 创新极识别研究进展
4.2 创新极描述指标确定
4.2.1 创新极特征
4.2.2 区域创新极识别理论判据
4.2.3 创新极识别判据测度指标确立
4.3 区域创新极识别方法模型构建
4.3.1 区域创新极识别的三个维度
4.3.2 创新极识别方法的三个层面
4.3.3 创新极识别方法数学建模
4.3.4 创新极识别方法模型
4.3.5 区域创新极综合识别方法模型
第五章 区域创新极识别实证研究
5.1 样本选择
5.1.1 样本来源
5.1.2 天津市区域创新极识别指标数据收集
5.2 2010年天津市区域创新极识别
5.2.1 数据处理
5.2.2 结论分析
5.3 2012年天津市区域创新极识别
5.3.1 数据处理
李子彪,1979年3月生,河北省邯郸市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院长。兼任河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科技发展战略与创新管理软科学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常务理事。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公派访问学者(2012-2013年),2013年入选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批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计划,2015年获评天津青年“创新创业创优” 个人,2016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获评河北省 创新创业导师。 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设计、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担 自然科学基金、 人文社科基金、科技部科技评估与统计专项、中国科协委托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及各类厅局级课题和大型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部分成果被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河北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采用。获得省社科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