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人生留遗憾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7.05
5.3折
¥
32
全新
仅1件
作者毕淑敏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4454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24047279
上书时间2024-10-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别给人生留遗憾》系毕淑敏“青春读书课”之人世卷,全书含6辑,近60篇文章,从各方面讲述人生经历的宝贵,生命之令人敬畏处。内容既含暖心疗伤、激励前行的温润故事,充满智慧、轻盈恬淡的青春美文,也有触及灵魂、催人奋进的环球旅行佳作。针对青少年的困惑与迷茫,作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人生经验,给予警策与良方。其优美文笔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又深受教益,汲取人生的正能量。全书设计精美,全彩印刷,辅以青年插画家吉儿60幅唯美插画,堪称丰盛的心灵与视觉盛宴,富有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心理医师。祖籍山东文登,17岁入伍,在西藏阿里服役11年。1980年转业回京从事医务工作,后转入专业写作。著有《毕淑敏文集》《红处方》《血玲珑》《男生,我大声对你说》《女生,我悄悄对你说》《青春当远行》等百余部作品,曾获庄重文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等各类文学奖项30余次,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目录
旅行使我们谦虚-002陇西行- 006玛瑙人-022B门-028如果你没有看到过钻塔-033黑奴在这里拍卖-046到西藏去-066绿色皮诺曹-071白云剪裁的衣服-077葵花之-086惊险的炉子-090昆仑之吃-094昆仑之喝-103昆仑之眠-110离太阳近的树-118冰川上有毒蛇嘶嘶声-123的花生糖作坊-131固定嘴唇-135葡萄干儿王-139怀念“30”-146……
内容摘要
《别给人生留遗憾》系毕淑敏“青春读书课”之人世卷,全书含6辑,近60篇文章,从各方面讲述人生经历的宝贵,生命之令人敬畏处。内容既含暖心疗伤、激励前行的温润故事,充满智慧、轻盈恬淡的青春美文,也有触及灵魂、催人奋进的环球旅行佳作。针对青少年的困惑与迷茫,作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人生经验,给予警策与良方。其优美文笔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又深受教益,汲取人生的正能量。全书设计精美,全彩印刷,辅以青年插画家吉儿60幅唯美插画,堪称丰盛的心灵与视觉盛宴,富有收藏价值。
主编推荐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心理医师。祖籍山东文登,17岁入伍,在西藏阿里服役11年。1980年转业回京从事医务工作,后转入专业写作。著有《毕淑敏文集》《红处方》《血玲珑》《男生,我大声对你说》《女生,我悄悄对你说》《青春当远行》等百余部作品,曾获庄重文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等各类文学奖项30余次,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精彩内容
《孩子,你为什么要变成鸟》
“家园”这个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指家中的庭园,引申开来,泛指一个人的家庭或是故土和家乡。
“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年龄定义,是从十六周岁到三十周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女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开始在城市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他们有着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正处于一个黄金时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这些工人大多数出身于农村,乡间曾是他们出生和生长的地方,按说就是家园了。可今非昔比,今天的农村,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家园,他们成了失却家园的人。他们在农村或许还有亲人,他们每年过春节的时候,还会不远万里地回去探望亲人。但这些并不能掩盖他们已经不再认同那个地方为家园的事实。乡间已成了越来越远的记忆,虽然还有血脉的温情,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永远也不会长久地回到那里了。他们清楚这一点,他们的家人也清楚这一点,于是他们成了没有家园的一代。
这些年轻人,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验,已无法回归故土。另一方面,虽然他们为中国的城市化贡献着巨大的力量,组成了城市的一部分,但城市并没有为他们准备好家园,他们在城市里没有赖以生存的可靠根基。巨大的反差,身份的缺失,构成了这个群体奋斗中的茫然。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归宿在哪里。他们已经走出了祖辈的家门,但他们还没有找到新家园的门扉。一句话,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丧失与重建家园的空白期内,急需引导和帮助。
新生代农民工离开家园的过程,本质是一个环境与心理氛围的丧失。他们将丧失熟悉的自然景观,丧失双亲的呵护,丧失从小就结识的邻居,丧失亲切的乡音。如果你从北方到南方,或者是从南方到北方,长途跋涉,你还将丧失自幼就习惯的气候和饮食环境,你还会丧失几乎所有的朋友和家乡的社会关系……这样的丧失感,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是巨大而崭新的转变,在初进入城市的好奇和欣喜过后,必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响着我们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心理状况。家园丧失感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具体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他们会思念家乡和亲人,会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会不断地打电话和写信、上网等,和从前的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冲淡以致否认自己远离家乡的现实。
他们会在遇到挫败和困难的时候,无处倾诉悲伤愤怒,觉得城市为什么没有像家乡那样包容和充满温情,觉得陌生人为什么不能像亲人那样,给予自己充分的关爱和理解。加之身份的不确定性,更让这种家园丧失感沉重而缠绵,甚至引发剧烈的矛盾和冲突,深深的孤独感萦绕不止。不过,正像所有的改变都具有双重性一样,新生代的工人,在丧失的同时也有获得。甚至可以说,他们正是因为高度渴望这种获得,才不惜忍受丧失之痛,离开了旧有的家园。
这种双重性体现在:从农村进入城市,他们怀揣梦想,脱离了相对沉闷封闭的农耕环境,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生活和劳动,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找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为自己的生涯拓展了深度和广度。他们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学习和就业机会,为自己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也有可能终在城市安家,从此改变自己的身份,让自己的后代享有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孝顺的子女还期望让自己的父母安享晚年,有好的生活和医疗条件。这些都在调查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在八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选择“毕业后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以及“在家乡没意思”的人,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一点四。
一边是丧失,一边是获得。如何在这种夹缝的状态中健康成长,是新生代农民工所要面对的艰难现实。作为整个社会,帮助他们在失去旧有家园的同时,迅速建筑起新的家园,尤其是完成心理上的归属感,尤为重要。
几年前,我在严寒之中到一家乡村中学演讲。在演讲中,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测验。我请脸蛋冻得通红的同学们,拿出一张作业纸,在上面以“我有一个梦想……”为开头,写下自己心中的梦想。不具名,写完之后交给老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告诉我说统计结果出来了,几千名学生当中,从梦想自己得到诺贝尔奖到梦想自己能变成呼风唤雨的神仙,梦想可谓五花八门。担当统计的老师对我说:“我校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的调查,居然有近乎一半同学的梦想是——我要变成一只鸟。”
“孩子,你为什么想变成鸟?”我大惑不解。
站在一旁的校长说:“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鸟,是我们这里的农村孩子,在目所能及的范围内,飞得走得远的生灵。他们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大山,融入外面的世界。”从那个冬天到现在,好多年过去了。那些想变成鸟的农村孩子们,已经慢慢长大了。他们之中的某些人,想来已经成为新一代的农村新生代产业工人。他们不必再羡慕飞鸟,自己已经长出了翅膀。不过,旧的鸟巢他们是回不去了,新的鸟巢在哪里?他们不可能总是在天上飞啊飞,他们需要稳定的家园。整个社会和他们自己都要努力,在祖国的大地上,筑起千千万万温暖的鸟巢,让他们振翅高飞之后有呢喃的家。
媒体评论
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热情和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善意与冷静,像孪生姐妹一样跟随着她的笔端。唯其冷静才能公正,唯其公正才能好心,唯其好心世界才有希望,自己才有希望。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著名作家 王蒙
苦难之于人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是对生活永久的怨艾和变本加厉的报复,一种是对生活的珍惜和积极的不遗余力的创造。毕淑敏属于后一种,她用自己的笔,使那片雪域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梦想和圣地。
——著名作家 迟子建
毕淑敏的文字如诗般美丽,如歌般动听,如焰火般五彩缤纷,让人看了心花怒放。她的作品充满人性、人情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让人感到亲切、温暖、明丽和康健,觉得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和美好。她是从苍茫的昆仑山流出的一股清泉,带着那纯净的透明和冰清玉洁的美。
——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童庆炳
作家是社会良心,文学是精神故乡。毕淑敏的作品蕴涵医者仁心,充溢诗家真情,荡气回肠,温润美好,堪称经典,自然也是我们“海量阅读工程”的关注重点。相信阅读的力量吧,让每个孩子都来做读书的种子,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中一路走过青春之地。
——北京市七一中学校长 陈爱玉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用文字和世界沟通,告诉别人他的故事,倾听别人的声音,为大家构建心目中可能欢喜可能忧伤的世界,他们是作家。毕淑敏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家。
——央视主持人 撒贝宁
旅行是对自我和世界的重新定义,是梦想启航、心灵对话,一个更大的世界由此展开。读着毕淑敏老师的作品长大,对她的新作更充满期待,让我们“与美好的世界相遇”,成就更好的自己。
——美国法律博士、律师 戴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