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神论:穿越两千年的混沌与矛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神论:穿越两千年的混沌与矛盾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33 5.2折 45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竹下节子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6290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3959934

上书时间2024-10-2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所谓无神论,是在近代社会对专制的反抗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是对既定权力结构展开对抗运动的意识形态,是指示如何将人的精神解放出来的手段。

本书大致按照年代的顺序,从古希腊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一直谈到20世纪,对无神论的萌芽、发展到兴盛整个历史做出清晰的梳理,同时对“恶”“灵魂不灭”“宗教和科学”“政教分离”,以及“美国的无神论”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读者了解各个时代的无神论者的思想、论战和局限很有帮助。

日本学者在书中不偏不倚地阐述了西方无神论的历史及其各种形态,希冀人们通过对无神论的认识与反思,来化解人类思想冲突与矛盾,帮助世界重回和平与正常。 



作者简介

[日]竹下节子


日本基督教专栏作家、比较文化史学者。东京大学比较文化硕士、巴黎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天主教史、秘教史,现定居法国。出身于日本非基督教家庭,


著有《巴黎的玛利亚》《欧洲亡者之书》《圣女传》《巴洛克的圣女》《圣女贞德》《圣者的宇宙》《圣母玛利亚》等多部文化作品。



目录

序言


前言2


 部 无神论的历史8


古希腊、罗马世界的无神论9


欧洲中世纪的无神论18


文艺复兴时期的无神论33


十七世纪的无神论142


十八世纪的无神论156


十九世纪的无神论168


二十世纪的无神论182


第二部  无神论的诸形态194


哲学与神学195


宗教的科学的开端200


理神论(deism)与有神论(théisme)204


专栏 法国的宗教情况207


政教分离与无神论210


法国革命与无神论220


专栏 神秘体验与无神论223


神、巴特、罗耀拉——围绕着信仰的书写226


灵魂不灭与无神论234


恶与无神论237


专栏 神的健康诊断240


美国与无神论242


艺术与无神论246


专栏 朴素的存在主义与对神的存在的疑问248


人文主义无神论者的新的可能性250


我与无神论255


后记263



内容摘要

所谓无神论,是在近代社会对专制的反抗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是对既定权力结构展开对抗运动的意识形态,是指示如何将人的精神解放出来的手段。


本书大致按照年代的顺序,从古希腊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一直谈到20世纪,对无神论的萌芽、发展到兴盛整个历史做出清晰的梳理,同时对“恶”“灵魂不灭”“宗教和科学”“政教分离”,以及“美国的无神论”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读者了解各个时代的无神论者的思想、论战和局限很有帮助。


日本学者在书中不偏不倚地阐述了西方无神论的历史及其各种形态,希冀人们通过对无神论的认识与反思,来化解人类思想冲突与矛盾,帮助世界重回和平与正常。 



主编推荐

[日]竹下节子

日本基督教专栏作家、比较文化史学者。东京大学比较文化硕士、巴黎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天主教史、秘教史,现定居法国。出身于日本非基督教家庭,

著有《巴黎的玛利亚》《欧洲亡者之书》《圣女传》《巴洛克的圣女》《圣女贞德》《圣者的宇宙》《圣母玛利亚》等多部文化作品。



精彩内容

1.

在中世纪,民众间存在着一种基于实用主义的对基督教的不信仰,与此同时,在知识分子(

从很早就存在着对灵魂不灭、肉体复活教义的怀疑,灵魂是格里戈利厄(

其后,在罗马教会的神学得到精炼的时期里,基于合理主义所进行的怀疑越来越深化。因为次文艺复兴所带来的希腊风格的经院哲学使得神学获得了发展。因为在其深处流淌着坚定的合理主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在神学之中已经出现了走向后来的无神论的缓慢的演变。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阿维洛依(奥卡姆的威廉(为其信仰之心的基础。以合理主义为基础的怀疑以及以保证可能性的形式进行反证的系统性的努力本身,已经含有了通往无神论的感受性。

有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尔谟(托马斯·阿奎那(

但是,在神学通过经院哲学达到精炼的形式之前,基督教神学的成立与无神论的争论就处于表里一体的关系中。

“无神论者”,对于所谓教父们而言,就是“不信仰真神耶稣的人”的同义语。对于亚历山大城的革利免(

同属鼢鼠游戏中的鼢鼠一样前赴后继地产生出来。

 

2.

不止存在着关于创造天地的字义解释的批评,而且构成基督教弥撒之基础的“圣体面饼中耶稣的实际存在性”,也如同在民众间那样,在神学者、高阶神职人员之间也成为合理的怀疑的对象。这在翰·司各脱·爱留根纳(8年~1088年)所主张的“圣体面饼中并不存在耶稣”。圣体只是象征着耶稣的肉而已。

关于基督教圣礼的该合理主义解释当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争论的开始是在

后来的欧洲的“宗教改革”或近代化过程中,提起天主教世界,容易给人这样一种形态印象,“即使是蒙昧的、如磐石般的信仰,也因近代精神而觉醒、被启蒙”,但是,“启示”的性与从希腊文化继承而来的合理主义精神之间,在任何时代都持续着纠葛。

 

3.

对于圣体中耶稣的存在的“怀疑”的背后,当然潜藏着对于“神的存在”本身的怀疑。本来,在以启示为基础的宗教中,启示(

跟随诺曼底的勒·柏克修道院兰夫朗克斯学习的是巴吉奥的安塞尔莫(后来的教皇亚历山大二世,安瑟尔谟(虽然兰夫朗克斯巩固了圣体中存在耶稣的教义,但安瑟尔谟还是进一步执着于眼前神的存在证明”问题。他认为,如果神是存在的话,那么,人就应该能够对其进行证明。这是因为,人的才智属于神的一部分,作为一部分而去俯瞰全部是可行的。如果能让由来于神的才智发挥作用,就应该能够到达作为才智根源的神那里。

对于人类来说,神这个概念,是作为宇宙的机制和秩序的创造者以及作为在人死后对恶进行惩罚的道德的体现者而出现的。“诗篇”十四——其不具备凭借下述思考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存在”这一概念与所有作为前提的事物是直接相通的。

对此进行批判的是同一时代的玛牟耶修道院僧侣、哲学家高尼罗,其认为,人有对明确不存在的事物进行想象的自由,所谓存在不是能够归纳为本质定义的性质,在赋予属性之前有必要证明存在。安瑟尔谟进一步对此进行了反驳,其主张,不能将神与其他的想象上的存在同列,神的定义,其本身就是启示,就是真实,所以是以存在为前提的。该争论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事实,即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就已经有了哲学从作为神学的道具的角色中脱离出来的动向。

即便如此,从更朴素的角度来讲,成为问题的并非是神的“非存在”性,而是神的“不在(译者注:神不在这里。即使承认了神本质上存在是可能的,但是为该神并不对自己进行明确启示一事而烦恼的牧师或修道者绝不会少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