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0.27 5.8折 ¥ 35 全新
库存123件
作者铃木俊隆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807001775
出版时间201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3725534
上书时间2024-10-20
推荐序 他就在我们之中
铃木大拙的禅是风风火火的,反观铃木俊隆的禅则显得平实无奇。“开悟”是铃木大拙禅道的核心,而他的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这个炫目的观念居功不少。但在铃木俊隆的这本书里,“开悟”或是其近义词“见性”却从没出现过。
铃木俊隆禅师入寂前四个月,我找到个机会问他:“这本书为什么没有谈到开悟?”禅师还未开口,他太太就凑过来,调皮地轻声说:“因为他还没开悟嘛!”禅师装出一脸惊恐的样子,用扇子拍拍太太,竖起一根手指在嘴边说:“嘘,千万别说出去!”大家都笑翻了。等到笑声沉寂下来,禅师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开悟不是不重要,只是它并非禅需要强调的部分。”
铃木禅师在美国弘法仅仅12年(12年在东亚是一个周期),然而成果丰硕。经过这位文静且个子小小的人的努力,一个曹洞宗曹洞宗:为洞山良价禅师(见本书部之〈我呼吸,所以我存在〉注①)及其学生曹山本寂(840~901年)所创。前者提出“五位”的方便法门,后者加以弘扬,便成曹洞宗,又称为“曹洞禅”。的组织如今在美国已然欣欣向荣。他的人与曹洞宗的禅道水乳交融,是这种禅道活生生的表现。正如玛莉·法尔拉斯(Mary Farlas)所说:
他的无我态度极为彻底,不留下任何我们可以渲染的奇言怪行。而尽管他没有留下任何世俗意义上的丰功伟绩,但他的脚印却带领着看不见的世界历史向前迈进。
禅师遗下的功绩包括了美国塔撒加拉山的禅山禅修中心(Zen Mountain Center,西方家曹洞宗禅寺)以及旧金山的禅修中心;而对一般大众而言,他留下的,则是这本书。
不抱任何侥幸心理,他早就为弟子们做好心理建设,让他们可以面对艰难的时刻,也就是目睹他的形体从这世界消失、归于虚空的那个时刻:
我临终时若受着痛苦,那不打紧,不要在意;那就是受苦的佛陀。你们可别因此产生混淆。或许每个人都要为肉体的痛苦与精神的痛苦而努力挣扎,但那并不打紧,那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深深感激自己拥有的是一个有限的身体……像是我的身体、你的身体。要是我们拥有无限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他也事先安排好传法事宜。在1971年11月21日举行的“山座仪式”上,他立理查德·贝克(Richard Baker)为其法嗣。当时,他的癌症已恶化到必须由儿子搀扶才能行走的地步。然而,每走一步,他的禅杖都叩地有声,透露出这个人虽然外表温文,内心却有着钢铁般的禅意志。理查德接过袈裟时,以一首诗作为答礼:
这炷香
我执持良久
现在要以“无手”
奉给我的师父、我的朋友
也是这座寺院的创立者
铃木俊隆大师
你有过的贡献,无可衡量
与你走在佛陀的微雨中
我们衣袍湿透
但莲花瓣上
却无滴雨停驻
两星期后,禅师入寂了。在12月4日举行的丧礼上,贝克禅师向出席者朗诵了以下的赞辞:
当师父或弟子都是不容易的事,尽管那必然是此生中的至乐。在一片没有佛教的土地弘法也不容易,但他却度化了许多弟子、僧众、俗众,让他们走在佛道上,为全国数以千计的人带来了生命的改变。要开创和维持一座禅寺很不容易,何况还加上一个市区的禅修团体、加州以及美国其他地区的许多禅修中心。
但这些“不容易”的事、这些非凡的成就在他手里却是举重若轻,因为他倚仗的是自己的真实本性,也就是我们的真实本性。他留下的遗泽不亚于任何人,而且无一不是要紧的:佛的心、佛的修行、佛的教诲与人生。他就在这里,就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只要我们想他。
休斯顿·史密斯(Huston Smith)
麻省理工学院哲学系教授、
《人的宗教》作者
前言 初心
对于禅,我们用不着有深入的了解。哪怕你读过很多禅方面的经典,你也必须用一颗清新的心去读当中的每一句话。
人们都说禅修很难,但对个中原因却多有误解。禅修之所以困难,不在于要盘腿而坐,也不在于要达到开悟。它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难以保持心的清净,以及修行的清净。自从禅宗在中国建立之后,发展出了很多修行方式,但却愈来愈不清净。我这里不想谈中国禅或者禅宗历史,我感兴趣的只是帮助各位远离不清净的修行。
初心,即“初学者的心”
日文里的“初心”一词,意思是“初学者的心”。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假如你只读过《心经》(《心经》:即《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心经》的简称,此经的汉译本有七种之多,其中唐朝玄奘法师的译本流通广。《心经》所揭示的“空”的思想,为大乘佛法的心要。“摩诃”指巨大、卓越,“般若”意指真实的智慧,“波罗蜜多”是从生死轮回的苦海至解脱的彼岸。)一遍,可能会深受感动。但如果你读过两遍、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呢,说不定你会失去对它初的感动。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你的其他修行上。起初有一段时间,你会保持得住初心,但修行两三年或更多年之后,你在修行上也许有所精进,但本心的无限意义却相当容易会失去。
学禅者需要谨记的就是不要坠入二元思考。我们的“本心”一切本自具足。它总是丰富而自足,你不应离失本自具足的心灵状态。自足的心不同于封闭的心,它是颗空的心,是颗准备好要去接受的心。如果你的心是空的,它就会随时准备好要去接受,对一切抱持敞开的态度。初学者的心充满各种的可能性,老手的心却没有多少可能性。
分别心会使你受到限制
如果你有太多分别心的思想,就会画地自限。如果你太苛求或贪婪,你的心就不会丰富和自足。如果你失去自足的本心,就会无戒不犯。当你的心变得苛求,当你汲汲于想要得到什么,到头来你就会违反自己誓守过的戒律,包括不妄语、不偷盗、不杀生、不邪淫等等。但要是你能保持本心,戒律就会守好它们自己。
初学者不会有“我已经达到了什么”的这种念头,所有自我中心的思想都会对我们广大的心形成限制。当我们的心很慈悲时,它就是无边无际的。我们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屡屡强调,我们必须归复自己无边的本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且切实修行。
所以,难的事就是保持各位的初心。对于禅,我们用不着有深入的了解。哪怕你读过很多禅方面的经典,你也必须用一颗清新的心去读当中的每一句话。你不应该说“我知道禅是什么”或者“我开悟了”。这也是所有艺术真正的秘密所在——永远当个新手。这是非常要紧的一点。如果你开始禅修的话,你就会开始欣赏你的初心。这正是禅修的秘密所在。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 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日本曹洞宗的禅师,法名祥岳俊隆,生于1905年5月,父亲也是一位禅师。在日本期间,铃木俊隆自年少即开始禅修训练,经过多年的修习而臻成熟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多数修行者皆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时,铃木仍坚守他的禅师生涯。1959年,他迁移至美国旧金山。几年内,他的教授吸引了许多西方学生,他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在加州卡梅尔谷地成立了西方所禅修院。 1971年12月,由于长年疾病缠身,铃木俊隆禅师辞世。著有《禅者的初心》《禅者的初心2》(原名《禅的真义》)。
推荐序他就在我们之中 / 休斯顿·史密斯…………1
出版缘起一个完全自由的人 / 理查德·贝克…………7
前言初心…………19
部身与心的修行…………23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种生活方式。坐禅的姿势…………24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30
获得完全的自由…………35
涟漪就是你的修行…………40
拔除心中的野草…………44
一错再错也是禅…………47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52
叩头,叩头,再叩头…………57
开悟没啥特别?…………63
第二部在修行的道路上……69
“我们很强调的一点是,要深信自己的原初本性。”千里长轨人生路…………70
日复一日打坐…………74
远离兴奋…………78
要努力,不要骄傲…………81
不留一丝痕迹…………86
布施就是无所执著…………91
避开修行中的错误…………98
限制自己的活动…………104
研究佛法,研究自己…………108
静坐于烦恼之中…………114
空性使你理解一切…………121
说你想说的话…………126
一切作为都是修行…………132
对死亡的新体会…………137
第三部用心理解…………143
我们对佛法的了解不应该只是知性上的理解,真正的了解存在于确实的修行本身。坐禅不是为了开悟…………144
接受无常…………150
那一下电闪…………154
顺应自然…………160
专注于“无”…………165
当下的一念又一念…………171
相信“无中生有”…………176
万物本一体…………181
安静地坐禅…………186
佛法是一种体验…………190
真正的佛教徒…………194
心也需要休息…………199
人人都可以是佛…………205
后记禅心…………209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 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日本曹洞宗的禅师,法名祥岳俊隆,生于1905年5月,父亲也是一位禅师。在日本期间,铃木俊隆自年少即开始禅修训练,经过多年的修习而臻成熟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多数修行者皆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时,铃木仍坚守他的禅师生涯。1959年,他迁移至美国旧金山。几年内,他的教授吸引了许多西方学生,他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在加州卡梅尔谷地成立了西方所禅修院。 1971年12月,由于长年疾病缠身,铃木俊隆禅师辞世。著有《禅者的初心》《禅者的初心2》(原名《禅的真义》)。
部 身与心的修行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种生活方式。
坐禅的姿势
当我把左脚放到右边,同时也把右脚放到左边,我就不会知道它们哪一只是右脚,哪一只是左脚。两者同时都可以是左脚或右脚。
现在我想谈谈坐禅的姿势。当你采取莲华坐的坐姿时,右足是压在左大腿的下面,左足是压在右大腿的下面。当这样盘腿而坐时,尽管我们有一只左脚和一只右脚,但它们却会浑然为一。这种姿势道出了二元的同一性:非二,非一。这也是佛教重要的教法:非二,非一。我们的身与心既非二,也非一。如果你认为身与心是二,那你就错了;但如果你认为身与心是一,你同样是错的。我们的身与心既是二,又是一。我们总以为所有事物不是一就是多于一,不是单数就是复数,但在实际经验里,我们的生命不只是复数,它也是单数。我们每一个人都既独立而又依赖。
若干年后我们都会死。如果我们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那就是个误解。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会死,那也同样是个误解。我们既会死,但我们又不会死,这才是正见。有些人认为,人死的时候只是肉体死去,而心灵或灵魂会永远长存,这也不全然是对的,因为心灵与肉体都有其尽头。但是,说心灵与肉体会永远存在却也是对的。
尽管我们有“心灵”和“肉体”这两个不同的观念,但它们实际是一体的两面,这才是正见。所以,我们坐禅时采取盘腿坐姿,为的就是要象征这个真理。当我把左脚放到右边,同时也把右脚放到左边,我就不会知道它们哪一只是右脚,哪一只是左脚。两者同时都可以是左脚或右脚。
坐正、背挺直、手放好
坐禅时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脊骨挺直。你的两耳和双肩都应该成一水平线。肩膀放松,后脑勺斜向上,正对天花板。下巴应该收拢,当你的下巴向上抬,你的姿势就不会有力量。另一个让你的姿势获得力量的方法,是把横膈膜往下压向丹田,这可以帮助你维持身体与心灵的平衡。试着保持这种坐姿,起初也许会觉得呼吸不自然,但习惯之后,呼吸就会顺畅而绵长。
你的两手应该结成“禅定印”,方法是:手掌朝上,右手手背放在左手掌中,两手中指的中间指节相触,两根拇指上举,指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