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9.71 5.2折 ¥ 38 全新
库存43件
作者(美)佩玛丘卓 译者:谭耀智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ISBN9787807096573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3676550
上书时间2024-10-20
人类的普遍困境是,我们容易陷在一种狭隘而可怕的模式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开生命中的不确定感,逃避一切痛苦,不断追寻舒适。而这是一个摆脱困境也许比获得快乐更重要的时代。
在这本书里,佩玛·丘卓分享了她的上师们教给她的摆脱困境的知识,援引她自己和别人生活中的例子,给出了许多简单易行的建议,指明我们需要的皆已具足,我们天生就有破除使我们受困的积习的能力,可以唤醒天生本具的智慧、温暖和开放,醒觉地全然活在当下,从而勇敢地向新生活飞跃,并给我们所处的混乱世界带来积极的变化。
人类的普遍困境是,我们容易陷在一种狭隘而可怕的模式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开生命中的不确定感,逃避一切痛苦,不断追寻舒适。而这是一个摆脱困境也许比获得快乐更重要的时代。
在这本书里,佩玛·丘卓分享了她的上师们教给她的摆脱困境的知识,援引她自己和别人生活中的例子,给出了许多简单易行的建议,指明我们需要的皆已具足,我们天生就有破除使我们受困的积习的能力,可以唤醒天生本具的智慧、温暖和开放,醒觉地全然活在当下,从而勇敢地向新生活飞跃,并给我们所处的混乱世界带来积极的变化。
佩玛丘卓,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创巴仁波切杰出的大弟子之一,北美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长,是现代人身心修持的精神导师。她出家前曾结婚生子,后因先生有外遇而离异。由于经历过痛苦的洗礼,她对佛法的体悟和诠释非常生活化,贴近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和渴望。自年持戒以来,常常在欧洲、澳洲、北美演讲,主持工作室。
著有《当生命陷落时》、《转逆境为喜悦》、《与无常共处》、《生命不再等待》等颇有影响力的著作。
1 喂养正确的狼
2 学习停驻
3 逃避的习性
4 生命的自然律动
5 摆脱困境
6 我们需要的皆已具足
7 欣喜于事物原本的样子
8 显露天生本具的开放
9 痛苦的价值
10 无限的友善
后记 将这些教诲带到世间
致谢
延伸阅读
资源
佩玛·丘卓基金会
佩玛·丘卓的著作和音频
人类的普遍困境是,我们容易陷在一种狭隘而可怕的模式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开生命中的不确定感,逃避一切痛苦,不断追寻舒适。而这是一个摆脱困境也许比获得快乐更重要的时代。
在这本书里,佩玛·丘卓分享了她的上师们教给她的摆脱困境的知识,援引她自己和别人生活中的例子,给出了许多简单易行的建议,指明我们需要的皆已具足,我们天生就有破除使我们受困的积习的能力,可以唤醒天生本具的智慧、温暖和开放,醒觉地全然活在当下,从而勇敢地向新生活飞跃,并给我们所处的混乱世界带来积极的变化。
佩玛丘卓,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创巴仁波切杰出的大弟子之一,北美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长,是现代人身心修持的精神导师。她出家前曾结婚生子,后因先生有外遇而离异。由于经历过痛苦的洗礼,她对佛法的体悟和诠释非常生活化,贴近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和渴望。自年持戒以来,常常在欧洲、澳洲、北美演讲,主持工作室。
著有《当生命陷落时》、《转逆境为喜悦》、《与无常共处》、《生命不再等待》等颇有影响力的著作。
1 喂养正确的狼
作为人类,我们是能够摆脱积习,彼此关爱的。我们有清醒地带着觉知生活的能力,但你也许注意到了,我们也有一种强烈的沉睡习性。我们似乎不断站在十字路口,不停地做着走哪条路的选择。每一刻,我们都能做出选择,是变得更清明、快乐,还是更迷惘、痛苦。
为了能巧妙地做出选择,许多人转向了各式各样的心灵修行,希望能够找到对治困境的力量,让人生变得轻松起来。不过在选择如何生活时,重要的也许是不要忘记那个更宏大的背景:我们热爱的地球以及它所处的危困状况。我们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做选择的。
对许多人来说,心灵修行代表了一种放松之道,一种获取内心平静之道。我们想要在疯狂而充满压力的生活中,感到更平静,更专注,谁能责备我们呢?但我们现在有责任思考更宏大的事情。如果心灵修行能够让人放松,为我们带来内心的平静,那很好,但是这种个人的满足能帮助我们应对世界上发生的各种问题吗?主要问题是,我们以什么方式生活呢?是给混乱的世界带来更多的攻击性和自我中心,还是一些亟需的清明和智慧呢?
我们许多人十分关心世界的状况。我了解人们多么真诚地希望事情能有所改善,众生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不过,如果我们对自己诚实,不妨想想当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知道如何将这种愿望落实为行动吗?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可能正在制造痛苦吗?我们即使意识到自己正在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也知道如何停下来吗?这些一直都是重要的问题,在今天尤其如此。这是一个摆脱困境也许比获得快乐更重要的时代。在自己身上下工夫,对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更为觉知,也许是我们找出解决众生福祉和地球存继之道的途径。
在年月日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几天里,有一则故事广为流传,描绘了我们的困境。一位印第安人祖父跟孙子讲述了世界上的暴力和残酷及其成因。他说,那就像有两匹狼在他的内心搏斗,一匹狼狂暴而报复心重,另一匹狼友善而有同情心。年轻人问祖父,哪一匹狼会赢得他内心的这场战斗。祖父回答道:“我选择喂养哪匹狼,哪匹狼就会赢。”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我们的心灵修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如何现在就练习喂养那匹正确的狼,而不是以后再说?我们如何召唤自己天生本具的智慧来分辨利弊?什么会增加我们的攻击性,什么能让我们显露善心?目前全球经济陷入混乱,地球环境岌岌可危,战事不断,民众苦难加剧,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跨出一大步,尽自己所能帮忙扭转局面的时候了。即使只给那匹正确的狼喂一点点东西,也会有所帮助。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过去如此,现在更如此。
跨出一大步指的是我们向自己和地球做出承诺:承诺放下之前的怨恨,承诺不逃避让我们感到不自在的人、情境和情绪,承诺不执着于我们的恐惧、封闭、冷漠和犹豫。现在是我们建立信任的时候,信任我们的本初善(),信任地球上所有兄弟姐妹的本初善。现在是我们建立信心的时候,相信我们有抛弃使我们受困的积习的能力,相信我们有明智选择的能力。我们此时此地就能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待人接物来帮助自己学习。当我们与那些自己不喜欢或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也许是家人,也许是同事——说话时,我们倾向于将许多能量用在表达愤怒上。我们对自己的愤恨和自我中心非常熟悉,但那并不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天生就具有破除积习的能力。我们都知道仁慈多么能疗愈人,爱多么能转化人,放下旧有的怨恨有多么轻松。只要稍微转换一下视角,我们就能意识到别人做出不友善的行为,说出刻薄的话的原因与我们一样。我们如果有幽默感,就能看出我们的兄弟姐妹、伴侣、孩子、同事正在以我们把别人逼疯的方式来逼疯我们。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步是要对自己诚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让负面情绪掌控自己,并坚信这么做是正当的。这就让那匹愤怒的狼变得越来越凶狠,而友善的狼则只能乞怜地在一旁观望。但是我们不必陷在这种生命状态中。当我们感到愤恨或者任何其他强烈的情绪时,只要认识到自己激动起来了,我们当下就能有意识地做出选择,是变得更有攻击性,还是冷静下来。这取决于我们到底想喂养哪一匹狼。
当然,如果我们想要检测这种方法,那就需要一些指示物。要走上这条明智的道路,我们需要一些训练。这条道路必须揭示人类所具有的三项基本特质。我们一直都拥有这三项特质,但可能将它们埋藏了起来,差不多都要忘却了。这三项特质是天生本具的智慧,天生本具的温暖,天生本具的开放。当我说众生都拥有良善的潜能时,就是承认世界上每个地方的每个人都具有这些特质,并且能够将之召唤出来帮助自己和别人。
我们一直都拥有天生本具的智慧。只要我们没有落入欲望和畏惧的陷阱,我们本能就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只要我们没有因愤怒、自怜和贪爱蒙蔽自己的智慧,我们就知道什么会有所助益,什么会让事情变糟。我们那些自行运作的情绪反应让我们说出很多疯狂的话,做出很多疯狂的事情。我们渴望幸福和安宁,然而当我们情绪激动时,不知为什么我们用来获取幸福的方法却让我们处境悲惨。我们的行为经常与愿望不一致。不过,我们都有一种根本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事情变糟。
天生本具的温暖是我们都有的一种能够去爱、具有同理心和幽默感的能力。它也是一种能够感激、感恩和变得柔软的能力。它包含那些我们通常称之为“心”的特质的一切面向,这些特质天然就是人类的一部分。天生本具的温暖能够疗愈一切关系——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与动物以及与日常生活中所有存在物的关系。
本初善的第三个特质是天生本具的开放,像天空那样辽阔的心。我们的心本质上是开阔的,灵活的,充满好奇的。可以说,那是一种产生偏见之前的状态,是我们自己把它限制住了。由于恐惧,我们认为一个人要么是敌人,要么是朋友;要么是威胁,要么是同盟;要么让人喜欢,要么让人讨厌,要么让人忽视。从根本上说,我们拥有的这颗心,这颗你和我都拥有的心,是开放的。
我们任何时候都能与这种天生本具的开放建立联结。比如,现在,停止阅读,暂停一会儿,停三秒钟。
如果你能像这样短暂地停一会儿,也许你就经历了一段没有任何念头的时刻。
另一个辨识天生本具的开放的办法是,回想某个时刻,一个你生气的时刻,一个有人说了你不喜欢听的话或做了你不喜欢的事的时刻,一个你想要讨回公道或发泄情绪的时刻。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当时能停下来,深呼吸,放慢那个过程,会怎么样呢?在那个当下,你就联结了天生本具的开放。你是可以停下来的,留出空间,喂养那匹宽容而勇敢的狼,使它变得强大,而不是喂养那匹具有攻击性而暴戾的狼。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天生本具的智慧常常会来拯救我们。我们会有时间去反省:为什么想要打那通让人不快的电话,说那些刻薄的话,或是酗酒,吸毒,以及做其他过分的事情?
不可否认,我们想做这些事情,因为在那种激动的情况下,我们相信这么做多少能让我们放松,它们会带来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解决之道或是安慰。我们觉得终会感觉好一些。但是如果我们暂停一会儿,问问自己“终我会感觉好一些吗?”允许那种开放、那种空间存在,给我们天生本具的智慧一个机会,它就会告诉我们一件我们早已知道的事:我们终并不会感觉好一些。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无论我们相信与否,这都不是我们次陷入这种冲动、自行运作的模式中。如果我们做一个民意调查,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说,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攻击引发了更多的攻击。它煽动愤怒和敌意,而不会带来和平。
如果我们现在看到某个人或者听到某则消息的反应是勃然大怒,或是沮丧失望,或者是其他的情绪,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培养这种反应模式很长时间了。但正如我的根本上师常常说的那样,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人生当作一场实验。在下一刻,下一个钟头,我们可以选择停下来,慢下来,静止数秒。我们可以尝试打断这种惯常的连锁反应,不让它像往常那样自行运作下去。我们不必责备别人,也不必责备自己。当我们处于困境中时,我们可以尝试不去强化攻击的习性,看看会发生些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暂停一会儿是非常有助益的。它在全然的自我耽溺与醒觉地活在当下之间建立了一种瞬间的对照。你只是停下数秒,深呼吸,然后继续做之前的事。你不需要时刻这么做。我的根本上师常常将之比作空隙。无论你在做什么,暂停一会儿,允许那儿有一道空隙。越南佛教大师一行禅师把这称为正念的修行。在他的寺院和静修中心,不时会有人摇一下铃,听到铃声,每个人都会停下来,深呼吸,保持正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某种情境,内在不断与自己讨论,这时你要做的只是暂停一会儿。
你可以选择整天都这样做。你开始可能很难想起要这样做,但是一旦这么做,它就能够滋养你。你会开始喜欢这样做,而不是陷在某种情境中。
人们只要发现这么做有益,自然会想出不时在忙碌的生活中暂停一会儿的办法。比如,他们会在电脑上贴一张提示标签。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张脸,一幅肖像,一个符号,可以是任何可以提醒他们的东西。他们还会决定:“每当电话铃响时,我就暂停一会儿。”或者是“当我去开电脑的时候,我就暂停一会儿。”或者是“当我打开冰箱或排队,或刷牙的时候……”可以选择任何你经常做的事,做那些事时,有那么几秒,你暂时停下来,有意识地呼吸三次。
有些人告诉我,他们发现暂停让人不安。有人说,对他而言,暂停如同死亡一般。这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我们将习惯性的行为与安全、踏实和舒适联系起来。它给我们一种有东西可以抓住的感觉。我们的习惯只是不断移动,加快速度,与自己说话,填满那段时间。习惯就像是衣服,我们可以穿上,也可以脱下。不过,我们很清楚,执着于穿着衣服时,我们就不想脱下了。我们觉得在别人面前赤身裸体太暴露了,会感到不安全,不踏实,不知所措。
我们认为远离那些让人不安的感觉是自然的,甚至是明智的。如果你非常热切地决定,每次打开电脑的时候都要暂停一会儿,然而当你实际打开电脑的时候,也许有一个不这么做的理由:“啊,我现在没法停下来,我很忙,有四千万件事情要做。”我们认为无法慢下来,或者不愿意慢下来,跟外在环境有关,因为我们的生活如此忙碌。但我可以告诉你情况并非如此,这是我在一次为期三年的闭关时发现的。我坐在小房间里望着大海,拥有无尽的时间。我想要静静地坐禅,但这种让人心神不宁的感觉还是抓住了我,我觉得自己得赶紧完成这节禅修,这样就能做些更重要的事情了。当我体验到这种感觉时,我意识到我们所有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性。这种感觉非常简单,那就是不愿意全然活在当下。
2 学习停驻
自我就如同一个茧。我们因为害怕而待在自己的茧中:我们害怕生活会触发我们的情绪和反应,我们害怕可能会威胁我们的事情。如果这种逃避策略管用的话,佛陀就不必教导任何东西了。我们竭力逃离痛苦,这是众生的本能反应,它能带来安全、快乐和自在,不再有任何问题。但是佛陀说,这种自我耽溺,这种想要找到安全地带的努力,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它使我们变得软弱,世界变得更加可怕,我们的念头和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危险。
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探讨自我,但它本质上就是我谈论过的东西,即从未活在当下的感受。我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性,几乎是一种强迫倾向,即使我们没有感觉到不适,也会让我们心烦意乱。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有一点儿痒。背景里有一种急躁、令人厌倦而不安的嘈杂声。就像我之前说过的那样,在我闭关期间,那里几乎没有什么让人分心的事物,但我仍感受到了这种深切的不安。
佛法的解释是,我们感到不安是因为我们总想给脚下找块实地,却从未找到。我们总在寻找一个永久的参照点,而它却不存在。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所有的东西都在改变——是流动的,不定的,开放的。没有一件事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确定。这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坏消息,但我们似乎都会自动否认这一点。我们完全无法接受不确定性。
不安全感似乎是自我对世事不断变化这一实相的反应。通常这种根本上的不确定性,会让我们感到极度不安。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这种根本上的不安全感,我们通常觉得这很可怕。在那三年的闭关期间,我和从前的一位密友住在一起。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我认为她恨我。我们住在同一幢建筑中,不得不在狭窄的走廊里擦肩而过,完全没有办法避开彼此。她非常生气,不愿意跟我说话,这让我有一种很深重的无力感。我常用的那些对策都不管用,我一直感受到没有参照点、没有确定感的痛苦,过去那些能带给我安全感、掌控感的方法都失效了。我试过自己多年来一直教人们使用的各种技巧,没有一样真正管用。
于是有一天晚上,既然睡不着,我就起身到禅堂去,整晚都坐在那儿。我只是坐着,与自己那未加遮掩的痛苦同在,几乎什么也没想。然后有些东西出现了,我十分明晰地洞察到:我的整个人、我的整个自我结构都建立在要避开这种不确定感之上。我做的每一件事,我微笑的样子,我和人说话的方式,我试图取悦每个人的方式——都是为了避开这种不确定感。我意识到我们的整个外在表现,我们唱的那首短歌,跳的那支小舞,都是为了避开弥漫在我们生命中的不确定感。
通过学习停驻,我们会变得十分熟悉不确定感,慢慢地,它所带来的威胁感会逐渐消失。我们停驻在当下,而不是去抓挠。我们不再陷在老是设法避开不安全感中。我们以为重温那些创伤事件,或是确认自己没有价值,才是面对自己的心魔。实际上,面对心魔不过是和无处可逃的心神不宁、焦虑不安共处,并且发现——猜猜,会怎样——我们不会死,也不会崩溃。实际上,我们会感觉到深度的解脱与自由。
练习停驻在当下的一个方法是停下来,望出去,做三次深呼吸。另一个方法就只是安静坐一会儿,聆听。只是聆听屋子里的声音,聆听你周围的声音,持续一分钟;聆听远方的声音,持续一分钟。只是专注地聆听,声音无所谓好或不好,它只是声音。
也许这种聆听的经历会让你意识到自己具有专注的能力,具有醒觉地活在当下的能力。另一方面,你的心也许会散乱。这个时候,无论你禅修专注的目标是呼吸、声音、感觉还是情绪,当你注意到自己的心散乱时,就轻轻地回来。你回来是因为当下是如此珍贵,如此短暂;而如果没有什么参照点让我们返回来,我们就始终发现不了自己的心散乱了,我们又会去寻求替代物,而不是全然活在当下。我们不是与事物原本的样子同在,而是与我们希望它们所是的样子同在。
3 逃避的习性
我从我的印度上师那里听过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