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丧葬史话/社会风俗系列/中国史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丧葬史话/社会风俗系列/中国史话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9.01 6.0折 15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捷夫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25573

出版时间201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5元

货号22510722

上书时间2024-10-2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丧葬,简单说就是办理丧事,埋葬死人。早的人类,生活与普通动物差不了多少,行动无意识,死后弃尸荒野,任凭禽兽啄食.可以说,当时的人是没有丧葬可言的。丧葬这一风俗是随着人类灵魂观念的产生而产生,并逐渐发展的。
   本书运用大量的史实。介绍了丧葬文化在各个朝代的兴衰情况,同时介绍了各个民族、各个派别的丧葬思想及其表现形式,以及丧葬文化、丧葬礼仪的不同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不同影响。相信阅读完此书,您一定会对我国的丧葬文化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



作者简介
张捷夫,1938年生,江苏沛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任,明清史研究室主任,《清史论丛》主编。主要从事清史、丧葬史的学习与研究,曾出版专著《中国丧葬史》,参加10卷本《清代全史》、20卷本《清代人物传稿》的撰写,并任《清代人物传稿》的主编之一。

目录

引  言 
一  原始社会的丧葬
  1.氏族公共墓地
  2.母系氏族社会的合葬与二次葬
  3.父系氏族社会葬俗的变化
二  奴隶社会的丧葬
  1.鬼神迷信的盛行
  2.商代的墓葬与棺椁
  3.举世瞩目的青铜随葬品
  4.人殉与人祭
  5.转俗为礼的西周丧葬
三  先秦儒家的丧葬思想
  1.孔子的“孝道”与“仁爱”思想
  2.孟子的厚葬思想
  3.苟子的“立中制节”思想   
 ……
四 繁缛的儒家丧礼
五 五服制度
六 秦汉厚葬之风
七 魏晋薄葬的流行
八 厚葬风气再起的唐代丧葬
九 宋元丧葬
十 明清丧葬制度的变化
十一 火葬的坎坷历程
十二 中国少数民族的葬俗
十三 薄葬论及反对厚葬的斗争
十四 风水迷信及古人对风水的批判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丧葬,简单说就是办理丧事,埋葬死人。最早的人类,生活与普通动物差不了多少,行动无意识,死后弃尸荒野,任凭禽兽啄食.可以说,当时的人是没有丧葬可言的。丧葬这一风俗是随着人类灵魂观念的产生而产生,并逐渐发展的。
   本书运用大量的史实。介绍了丧葬文化在各个朝代的兴衰情况,同时介绍了各个民族、各个派别的丧葬思想及其表现形式,以及丧葬文化、丧葬礼仪的不同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不同影响。相信阅读完此书,您一定会对我国的丧葬文化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



精彩内容
 死,是人生的终点。丧葬,是指办理丧事,埋葬死人。可是,最早的人类,生活与普通动物差不了多少,白天成群结队地寻找食物,夜间住在树上或洞穴里,行动无意识,死后弃尸荒野,任凭禽兽啄食。所以,当时的人是没有丧葬可言的。直到灵魂观念出现以后,才开始逐步形成埋葬尸体的风气。
灵魂观念是怎样产生的?一般认为,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类对自身和外部的自然现象不可能作出正确的解释。睡眠中偶然梦见已经死去的人仍然同活着的人一样进行各种活动时,便误认为人除肉体以外,还有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存在,这就是灵魂。当时的人认为,灵魂附在肉体上,能主宰一切,灵魂一旦离开了肉体,人便死亡,人死以后,灵魂却还活着,仍能干预人间的事务,祸福子孙。随着人类亲情观念的浓重,对死去的亲人往往产生怀
念之情,希望死去的亲人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得好些,并能庇护子孙。于是,便开始重视对死人的处理,从而产生了丧葬。
《说文解字》记:“葬,从死在草中。”意思是,死在草中叫葬,身上盖的是草,身下垫的也是草。古语又有:“葬者,藏也,欲使人不得见也。
”意思是,葬就是藏,把尸体隐藏起来。由此看来,最早的丧葬是极为简单的,仅仅是用杂草把尸体盖起来,或用其他办法把尸体掩藏起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宗教信仰和崇拜观念的出现,丧葬才逐渐讲究起来,走向复杂化。
一 原始社会的丧葬氏族公共墓地几万年之前,我国的远古人类开始进入氏族社会时期。氏族社会也称原
始社会,是由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类群体。每一个血缘群体叫一个氏族。
氏族所有成员,都有共同的祖先,有骨肉关系。他们集体生活,互帮互助,相依为命。既然活着的时候每个人都要依靠氏族而生存,那么,死后也要在一起,以便得到祖先灵魂的保护。因此,设立氏族公共墓地,人死以后埋葬在一起,就成为氏族社会丧葬的重要特点。
氏族社会的公共墓地,在我国各地,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有大量的发现。这些公共墓地都在居住区附近,布局和居住区相似,墓葬排列整齐有序,表现出血缘氏族的凝聚力。如陕西华县元君庙氏族墓地,就很有代表性。墓地在居住区南面,中间留有空隙地带。墓葬分为两区六排,自东往
西,一、二、三排为第一墓区,四、五、六排为第二墓区。墓葬的年代顺序,排与排之间,是自东而西;同一排之内,是自北而南,井然有序。
母系氏族社会的合葬与二次葬血缘氏族社会历史悠久,虽然自始至终都设有公共墓地,实行集中埋葬,但具体埋葬制度,前期与后期有着显著不同。氏族社会前期,血缘关系是以女性为依据的,所谓“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所以,也称母系氏族社会。
由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极为牢固,多人合葬也就特别流行。迄今所发现的这种母系氏族社会的多人合葬墓,时间最早的是“山顶洞人”的墓葬。
山顶洞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分上室和下室。上室是住处,下室是墓地。经考古学家对下室所存人骨的研究鉴定,葬的是老年男子1人,成年女子2人,幼儿1人,婴儿1人。比“山顶洞人”时间晚一些的,是北京西郊东胡林墓葬。这座墓里埋了2个成年男子和1个少女。这种男女合葬的现象,和当时杂婚制度有直接关系。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