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35 3.7折 ¥ 25 全新
库存272件
作者李丽 著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70731
出版时间201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21118777
上书时间2024-10-20
6岁前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的品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这一阶段。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师,也是该年龄段孩子的母亲,针对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帮助家长分析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性格塑造、性教育、学习兴趣、潜能开发、品行习惯等方面问题,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与孩子有关的成长心理故事,很温馨,也很暖心。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用专业的视角,给妈妈们提供了心理障碍的早期表现或者说是可能导致的因素。让妈妈们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能做到鉴别和提醒,知道在孩子发展的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避免将来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这是一本与妈妈们贴心贴肺的育儿心理书,一本让妈妈们智慧并轻松起来的行动指南。
李丽,一个4岁女孩的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媒体资深人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沙盘师。曾任健康863心理网主编,现为12355北京市青少年咨询台咨询老师,并为《孕妈咪》、《心理医生》等杂志提供心理类稿件。致力于将心理学造福于当代人们的生活,热衷于对婴幼儿、青少年、女性等心理领域的探索。
曾出版《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超级解压》、《好心情离不开心理学》、《0-3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等心理科普类读物,被各大网站以及心理类专刊杂志转载。
章 3~6岁,幼儿园社会生活期
真正送宝宝上幼儿园了,很多妈妈才知道宝宝不是那么好送出去的,首先是每天早上撕心裂肺地哭闹,让你啥心情都没有了,等你狠着心硬是把他送到了幼儿园门口,宝宝又抱着你的腿不肯撒开,直到你强行掰开他的手……当幼儿园老师把撒泼打滚的他好不容易抱起来,他声嘶力竭地哭着,小手直直地向你伸着,一副要上刑场的样子。你泪眼婆娑地看着他吧,实在不忍心,但是转回头不去看他吧,孩子会不会觉得我这当妈的太狠?煎熬啊!
○上幼儿园之前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大小便与宝宝的羞耻心紧密相连
○上全托幼儿园到底合适不合适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胆小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受了欺负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是个 “小霸王”
○让孩子在打打闹闹中培养社交能力
○要不要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
○总爱打小报告的孩子的心理特点
第二章 3~6岁,性格塑造的“水泥期”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人们往往把3~6岁称为性格塑造的“水泥期”,一个人的性格在人生的初期就已经基本定型了。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性格,都有不同的优势和相应的劣势,因此,不要刻意去改变孩子的“性格。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良情绪性格的人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也会让人在社会生活中适应不良。因此,如果情绪兴奋性太强或者太弱,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会比较差,容易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因此,那些脾气暴躁、自卑、害羞自闭等性格特征的孩子需要我们大人多加以关注,适当给予调试,以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性格需要接纳不需要“改变”
○不同气质的孩子该如何分别培养
○对爱发脾气的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慢性子的孩子该如何调教
○巧用“行为暗示”来培养孩子自信
○孩子爱“臭美”会不会滋长虚荣
○注意孩子发出的嫉妒信息
○孩子事事都要争强好胜,这是好还是坏
○孩子缺乏竞争意识该怎么办
第三章3~6岁,性教育的期
对于性,有些家长是难以启齿的,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下流”的,更不要说回答孩子的性疑问或者与孩子讨论相关问题了。即使觉得有性教育的必要,自己也能躲就躲,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了。但是,家长是孩子好的启蒙老师,孩子通常在有问题的时候都会向父母询问,如果父母能在孩子有性意识、性疑问时,就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那么孩子就能较容易形成健康的性态度和性趋向。但是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教育不当,极易使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受到挫折,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有资料表明,患性变态的病人中,有88%的人在幼儿时期遭受过性困扰和折磨。因此,可以说,幼年时期的性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 什么才是正确的“性教育”
○ 如何面对“尴尬”的提问
○妈妈应该告诉孩子的性知识
○当你看到孩子在玩性游戏
○孩子看到父母亲热该如何应对
○看到宝宝“自慰”,妈妈不要惊慌
○看“伪娘”是如何被家庭教养出来的
○女儿讨厌妈妈喜欢爸爸该怎么办
○不要让儿子成为妈妈的“小情人”
○单亲父母更要与孩子保持界限
第四章3~6岁,学习兴趣培养的黄金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长期追踪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智力发育50%是在4岁前完成的,30%是在4~8岁完成的,这一结论表明了0~6对婴幼儿期是人心理发展、认知能力等方面发展的敏感期。学龄前的教育非常重要,这也是现代父母普遍都非常认可的观点。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妈妈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了,什么珠心算、识字、英语、舞蹈、钢琴……名目繁多的课程令妈妈们应接不暇,到底该学什么呢?
○会说英语单词,会背很多诗≠学习能力强
○妈妈要克服重量轻质和盲目攀比
○妈妈让宝宝学习的态度要“淡”
○学习兴趣比学到了什么更重要
○该不该给孩子报“兴趣班”
○如何发现孩子的特殊才能
○孩子要不要从小就定向培养
○游戏是孩子好的学习方式
○玩具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好工具
第五章3~6岁,潜能开发的关键期
有的家长认为开发孩子的潜能就是让孩子多学知识,还有的家长认为开发孩子的潜能就是多给孩子报兴趣班,就得控制孩子,少让他玩耍,其实,这些都是误区。孩子学习知识与潜能开发并不是相同的事情,潜能开发也不意味着一定要花钱上各种兴趣班,而很多潜能的发掘又恰恰是通过玩耍开发出来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发散思维的孩子更可能具有创造力
○尊重孩子的记忆特点来进行训练
○让孩子调动全部感官去观察
○思维是孩子智力的核心
○好奇心越强求知越强烈
○语言能力是大脑潜能开发的重要指标
○故事对开发宝宝大脑的重要性
第六章 3~6岁,好品行和好习惯塑造的奠定期
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犹如自然天生一样,会伴随人的一生。如一个孩子从小被教育垃圾不能随地乱扔,一定要扔到垃圾桶里,那么当他长大后,不随地乱扔垃圾便成了他不由自主要做的事情,当他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不舒服,看到别人不爱惜环境,也可能因为不舒服而去纠正和影响别人。
○孩子不好好吃饭该怎么办
○宝宝分房睡觉所带来的种种烦恼
○ “人来疯”的宝宝心里想的是啥
○孩子喜欢插嘴该怎么教育
○不要忽视孩子“帮倒忙”的机会
○宝宝“经常说谎”不是品质问题
○如何有效控制孩子看电视
○孩子竟然对妈妈说“狠话”
○孩子讨好大人会不会丧失自己的天性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
○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
第七章 3~6岁,孩子心理障碍的常见现象
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有一部分原因是天生的因素所致,比如妈妈在当年怀孕时不小心患上了传染病,或者中毒、营养不良、腹部受到了冲击,孩子出生时窒息缺氧、难产或产伤,这些都可能造成后天的孩子的心理障碍。另外,3~6岁的孩子应该上幼儿园,感受集体生活和接受启蒙教育,可是有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幼儿园,这样缺少集体生活感受和体验的孩子难免胆小、害羞,并且对一些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因素,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产生自私、骄横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有的家长动辄对孩子责骂和恐吓,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心生胆怯和抑郁;还有的家庭婚姻破碎或者父母感情不和,对孩子缺少关爱,使孩子从小就自卑、性格古怪;还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理念不一致,让孩子不明是非,无所适从,严重会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
○在幼儿园里总是坐不住——多动症
○我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性身份识别障碍
○他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症
○她走到哪里都要带着玩具小熊——儿童恋物癖
○孩子说话口吃怎么办——语言障碍
○孩子挤眉弄眼是因为控制不住——抽动症
○孩子半夜总从噩梦中惊醒——睡眠障碍
○离开妈妈就生病——分离焦虑
○忽然变成了“小哑巴”——选择性缄默症
6岁前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的品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这一阶段。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师,也是该年龄段孩子的母亲,针对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帮助家长分析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性格塑造、性教育、学习兴趣、潜能开发、品行习惯等方面问题,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与孩子有关的成长心理故事,很温馨,也很暖心。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用专业的视角,给妈妈们提供了心理障碍的早期表现或者说是可能导致的因素。让妈妈们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能做到鉴别和提醒,知道在孩子发展的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避免将来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这是一本与妈妈们贴心贴肺的育儿心理书,一本让妈妈们智慧并轻松起来的行动指南。
李丽,一个4岁女孩的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媒体资深人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沙盘师。曾任健康863心理网主编,现为12355北京市青少年咨询台咨询老师,并为《孕妈咪》、《心理医生》等杂志提供心理类稿件。致力于将心理学造福于当代人们的生活,热衷于对婴幼儿、青少年、女性等心理领域的探索。
曾出版《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超级解压》、《好心情离不开心理学》、《0-3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等心理科普类读物,被各大网站以及心理类专刊杂志转载。
○大小便与宝宝的羞耻心紧密相连
一个来访者被自身的一个习惯所深深地困扰,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后被迫去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咨询。这个习惯就是,不论他出差还是在外边的商场,当他有了便意,一定要破除千难万阻,就是坐飞机也要回到自己的家来解大便,由于这个“恶习”,他不得已把家安在了距离机场较近的地方。生活中的他事业也小有成就,可是由于要偶尔出差,解大便的问题成了让他为头疼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通过仔细的询问,后追溯到他上幼儿园时期的一件事情。那是他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坏肚子,实在没憋住拉了裤子,结果受到了小朋友的嘲笑,而当时的老师在给他换裤子的时候也显出了厌恶的表情。后来,“臭臭”、“臭蛋”替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小朋友们每天都称呼他的外号,这个外号一直持续到他上完小学,每当听到这样的称呼,都让他羞愧难当,同时自此之后,他只要解大便,就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而且不论憋的多么难受,他只有在家里,在安全的环境里,才能解出大便来。
幼儿园时期的一个关于大便的负性事件,影响了这个来访者几十年,虽然他已经四十多岁,但是那次大便带来的羞耻感一直伴随和折磨着他不能自拔。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正是逐渐形成自主排便能力的时期。如果孩子控制不好自己的排泄,幼儿园的老师又对孩子不小心拉尿的衣裤表现出反感和厌恶的话,那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从这个角度说,那些连“我要尿尿”或者“我要拉臭”都表达不好的孩子,尽量不要过早送到幼儿园里,因为幼儿园的老师素质再高,也很难做到像妈妈照顾宝宝那样温柔细心,而宝宝的拉尿又是三岁前孩子每天的重要事件,如果看护人表现出恶心和不耐烦的神情,会大大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耻辱、害羞、内疚以及自卑心理。
为了避免到幼儿园因为大小便问题让宝宝蒙受羞耻的感受,妈妈重要的事情就是强化对宝宝上厕所的训练。
事实上,宝宝在通过控制肌肉而产生大便时,是有成就感和快乐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将2—4岁的人生时期称为“肛欲期”,他认为当大便通过孩子肛门时,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这样的感觉不仅是难受,也能带来高度的快感。另外,大便是孩子身体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当于做出“贡献”或献出“礼物”,如一个宝宝看着自己拉出来的三段大便欣喜地说:“这是爸爸、妈妈和小宝宝一家三口人。”妈妈要冲掉大便他还不愿意,一定要等到爸爸回来给他看。
妈妈可以抓住宝宝的这种心理,在初期的如厕训练中尽量让孩子产生游戏一般的乐趣。先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关于上厕所的动画片提高对上厕所的认识,如果训练男孩在马桶中小便时,可以先在马桶里放一小滴皂液当靶子,他们肯定在小便的时候有一种射击的快乐。在训练女孩时,如果她主动坐在便盆上尿尿或者拉臭,可以奖励她漂亮的小贴纸,以便强化她的能力。
如果孩子来到你的身边,走路的样子好像骑了好几个小时的马,没错,看来他又解决到裤子里了!这时候,妈妈一定注意不要生气或者惩罚孩子,这样不但毫无益处,还会是非常有害的。有时候孩子可能是玩的太投入而忘记上厕所了,特别是当他们在外面玩而离厕所很远的时候。如果中间你安排一段休息的时间,提醒他“是否该上厕所了”或许能避免孩子出现令你麻烦的场景。也可以在家里各个房间都准备好便盆,以避免孩子突发的需求。
要多多强化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如当他想大小便时能事先告诉你;能主动坐在便盆上即便他不解手;不用帮忙就能脱下和提起裤子;能主动冲水以及便后洗手等。
专家妈妈贴心话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接受上厕所的训练,就先取消,千万不要强迫孩子,避免因此而产生的激烈的争执,让孩子将上厕所与不愉快的感觉相联系。要知道,对有些孩子来说,如厕的训练要在一定的成长阶段来进行,这需要妈妈的理解和耐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