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07.85 5.2折 208 全新

库存4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引之 校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25086

出版时间2008-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08元

货号23503536

上书时间2024-10-2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康熙字典》是清圣祖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〇)“谕令”陈廷敬、张玉书等编撰,至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成书的。这部闻名遐迩的字典以明梅膺祚《字汇》和清张自烈《正字通》两书为基础,“增《字汇》之阙遗,删《正字通》之繁冗”,所以全书体例基本上仿照两书,以子、丑、寅、卯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再分上、中、下三卷,共四十二卷。部首共二百十四部,同一部首内所收之字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每字先注音后释义,每义一般都引古书例句作为书证,义项分列清楚,编者对字形、字音、字义有所考辨,则多加按语,并分列某些俗体、别体等。据《汉语大字典》湖北收字组统计,全书计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三个,超越以往所有字典。总的来说,《康熙字典》的编纂做到了义例精密、考证精审,收字求其该洽而无遗漏,说解求其详确而不繁芜,所以问世后被誉为《说文》《玉篇》以下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至今对于读者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求。

当然,由于“官修”之书出于众手,加上成书比较匆忙,编写者不可能具有现代语言学和词典学的学术素养,《康熙字典》也存在一些缺点错误,特别是有的地方鉴裁不精,未足为据。而尤为学者诟病的,则是在引用书证时错讹较多。为此,王引之(一七六六—一八三四)在清政府支持下,于道光七年(一八二七)主持对该书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校订,并予重刊。经过校勘诸臣的认真工作,改正原书错误达二千五百八十八条,由武英殿重新刊行。遗憾的是,这部经校改重刊的道光《康熙字典》定本流传不广,百多年来坊间印行的各种本子仍皆源自未经重校的康熙殿本。至于王引之将校勘文字辑成的十二册《字典考证》则单行刊印,只是近代不少书局重印《字典》时将《考证》附后,供参照之用,但读者使用仍不方便。

近年来有的出版社已将经王引之校改的《康熙字典》定本影印行世,受到欢迎和好评。但是,当今读者在使用这一本子时仍有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书无断句标点,难以检读;二是原书多以现代人不熟悉的反切方式注音,所标直音中又有不少生僻字,与习惯于现代工具书的读者的需求距离较远。为此,我们决定以上述道光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将全书予以标点,加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并重新排印出版,使读者得到一部与现代字典形式相近而又“原汁原味”的《康熙字典》,使这一素负盛名的古老工具书焕发青春,满足今天社会各界的迫切需要。

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各项:

一、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顿号、书名号、间隔号等。引例出书名后用冒号,不加引号。书篇名用书名号,书名与篇名之间用间隔号。

二、关于注音

《康熙字典》注音采用反切、直音法,反切以《唐韵》(实即《切韵》,原书已佚,从徐铉《说文》注转引)、《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为主,参以《玉篇》《类篇》《五音集韵》等书;韵书所无者,采《史记》《汉书》《老子》《庄子》等诸书之音释以补之。我们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1.凡单字后有反切、直音,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2.单字后无反切、直音,但释文中另有音义资料可据的,经斟酌考辨,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3.多音多义的单字,依不同音义分别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4.多音多义的单字中有音据的通假义项或标明为某字的异体、别体等而又有可靠音据的,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5.单字的反切、直音折合成的读音与今天通行读音有异的,除依反切、直音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外,加标今音。

6.单字未注明反切、直音而以“同某”“同上”“古文某字”“古作某”“与某同”“俗某”“亦书作某”“某本字”等形式出现的,不注读音。

7.多音多义的单字中注明为“义同”的音项,一般不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但可能涉及到其他相关字时,酌情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8.多音多义的单字中,凡音异义同的只取一音,一般取与今音相同或音义在前者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但可能涉及到其他相关字时,酌情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9.《字典》沿用的叶音说多有讹误,故单字中的叶音不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三、为方便读者使用,原书正文后补遗、备考均移至相应部首正文后。

四、字形

《康熙字典》中很大一部分字与现今同行的字字形不同,既要尽力保持《康熙字典》的原貌,又要兼顾当今使用者习惯及减少排版厂繁重的造字工作,是本书在整理过程中费斟酌的问题。经反覆推敲,吸收了《汉语大词典》编纂的经验,采取了相对变通的办法,新旧字形并用,以不影响原字的笔画数为原则,基本标准如下:

1.部首  部首新旧字形,如今作艹,?今作辶,笔画不同。但因同一部首中单字笔画数是去除部首后计算的,新旧字形的区别不影响本部单字的笔画数及排序,所以凡部首新旧字形并用。

2.单字  单字中凡新旧字形笔画相同的,如旧字形、,新字形作?、丰,一般采用新字形。单字中凡新旧字形笔画不同(包括部首字在单字中不作部首的字)的,如旧字形、、、,新字形作蚤、者、敖、蠖,一般采用旧字形。

3.凡释文、释义文字,除文中专有辩证内容的条目外,一般采用新字形。

4.为方便检索、掌握,特列《新旧字形对照举例表》以示对照(《举例表》另见)。

五、《字典》原无书眉篆文,后出版本多于书眉添列小篆,这对于需要查阅某字篆文的读者是有用的。为进一步方便使用者,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范小篆附于正文字头之后,这样更加醒目和更便于查检。

六、由于这次的标点、注音和重排属古籍整理性质,而不是重编或作注释考证,故对原书一律不作改动。原书笔画有误的,也不作顺序调整。对极少数明显刊误的文字,经慎重研究后径予以改正,不出校记。

七、为方便读者,本书在书眉处标明该页全部单字,并注明单字所属部首及除部首外的笔画数;转面的个单字前注明笔画数。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字头,以利检索。

王引之校正《康熙字典》道光刊本是公认的善本,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但由于全书卷帙浩繁,王氏的校正不免留下缺漏。对此,读者可以参阅日人渡辺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和当代学者如钱玄同、王力、黄云眉、蒋礼鸿、钱剑夫等先生的论述。

全书的标点、注音和整理编辑由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组织进行,李梦生主持。本书的编辑和标注工作虽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并经一再校核,但还可能存在失误,希望读者指正。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导语摘要

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二个,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要。

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订正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为方便读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后加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范小篆附于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字头,以便检索。

此次重印,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约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对原书中一些错误作了挖改,使得重印本既保持了本词典的原有特色,又提高了质量,将更适合广大读者的需要。

 



作者简介



原著:《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张玉书(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年,谥号文贞。陈廷敬(


标点整理: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为权威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而设立的专门机构,长期与语言学界、各大学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沟通,专注于语文辞书编纂、语言文字信息的搜集和语言文字标准化等工作。


 




目录

前言
御制《康熙字典》序
凡例
正文
四角号码索引



内容摘要

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二个,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要。


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订正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为方便读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后加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范小篆附于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字头,以便检索。


此次重印,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约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对原书中一些错误作了挖改,使得重印本既保持了本词典的原有特色,又提高了质量,将更适合广大读者的需要。


 



主编推荐

原著:《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张玉书(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年,谥号文贞。陈廷敬(

标点整理: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为权威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而设立的专门机构,长期与语言学界、各大学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沟通,专注于语文辞书编纂、语言文字信息的搜集和语言文字标准化等工作。

 



精彩内容

御制《康熙字典》序 《易传》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周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保氏养国子,教以六书,而考文列于三重。盖以其为万事百物之统纪,而足以助流政教也。古文篆隶,随世递变,至汉许氏始有《说文》,然重义而略于音,故世谓汉儒识文字而不识子母,江左之儒识四声而不识七音。七音之传,肈自西域,以三十六字为母,从为四声,横为七音,而后天下之声总于是焉。尝考《管子》之书所载,五方之民,其声之清浊高下,各象其原泉壤浅深广狭而生,故于五音必有所偏得,则能全备七音者鲜矣。此历代相传取音者所以不能较若画一也。自《说文》以后,字书善者,于梁则《玉篇》,于唐则《广韵》,于金则《五音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衣被后学。其传而未显者尚数十百家。当其编辑,皆自谓毫发无憾,而后儒推论,辄多同异,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引之书滥疏无准,或字有数义而不详,或音有数切而不备,曾无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朕每念经传至博,音义繁赜,据一人之见,守一家之说,未必能会通罔缺也。爰命诸臣,悉取旧籍,次第排纂。切音解义,一本《说文》、《玉篇》,兼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其余字书一音一义之可采者,靡有遗逸。至诸书引证未备者,则自经、史、百子以及汉、晋、唐、宋、元、明以来诗人文士所述,莫不旁罗博证,使有依据。然后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凡五阅岁,而其书始成,命曰《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俾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是为序。



媒体评论

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俾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

——康熙《御制康熙字典序》

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其引据诸书,搜罗繁富,自经史诸子以及历代诗人文士之所述,莫不旁搜博证,各有依据。

——清代著名语言学家  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证·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