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

全新正版图书

102.38 5.3折 195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建军 著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28480508

上书时间2022-07-06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建军 著
  •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0
  • 版次 1
  • ISBN 9787553965291
  • 定价 195.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89页
【内容简介】

        如何才能比较真实地再现民国高校教师的生活活动?可能Z好的材料莫过于当年教师们的日记、书信、文集以及亲友、学生们的回忆录等。通过梳理这些材料来勾勒民国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图景,将当年高校教师的生活置回鲜活的土壤,让他们的声音直接呈现,使我们能在当年的生活世界领悟民国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的力量。这就是本书所要著力的地方。

 

        如何打通个人日常生活与社会结构之间的桥梁,将民国高校教师的生活放入特定的历史脉络中,将民国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与高校发展结合起来,将民国高校教师日常生活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产生更具有穿透力的问题意识,这是本研究所要致力的目标。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1.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的历史定位;2. 民国高校教师的学校生活;3. 民国高校教师的交往生活;4. 民国高校教师的家庭生活等。

 


【作者简介】

        王建军,男,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广东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管理史和成人教育。主持、参与国务院古籍整理项目“中国古代教育文献丛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六五”重点项目“中国教育史研究”等多项国家、地方课题。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五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中国教育管理史教程》(广东高教出版社1998年6月)、《中国教育史新编》(广东高教出版社2003年12月)等。发表论文有“盲目趋新与教学改革--舒新城对道尔顿制教学实验的忧虑”(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5期)、“论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模式的演变”(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高等教育》转载)等。

 


【目录】

目录

 

导论: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的历史定位

 

一、“我们是谁”

 

(一)身份转型的追问

 

(二)文化资本更新的冲击

 

(三)体制力量的制约

 

二、教授治校的实践

 

(一)北京大学评议会的设立

 

(二)清华大学评议会的操作

 

(三)以学校行政兴学术之权

 

三、高校教师共同体命题的提出

 

(一)民国高校教师共同体产生的历史必然

 

(二)民国高校教师共同体的历史使命

 

(三)民国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民国高校教师共同体的营建

 

一、北京政府时期高校教师共同体的初创

 

(一)教育部对高校教师资格检定的模糊框架

 

(二)高校教师共同体营建的典型案例

 

(三)高校教师共同体营建中的冲突与碰撞

 

二、南京政府时期高校教师共同体的成型

 

(一)教育部对高校教师资格检定的标准定型

 

(二)高校教师共同体营建的典型案例

 

(三)高校教师共同体营建走向高度业缘化组合

 

三、抗战及战后高校教师共同体的动荡与稳定

 

(一)教育部对高校教师资格检定的审查加强

 

(二)高校教师共同体营建的典型案例

 

(三)高校教师对教师共同体的认同

 

第二章:民国高校教师的物质待遇

 

一、北京政府时期高校教师的生活状况

 

(一)教育部对高校教师薪酬的规定

 

(二)北京大学对教师待遇的落实

 

(三)20年代高校教师的生活水平

 

(四)20年代政府欠薪对高校教师生活的影响

 

二、南京政府时期高校教师的生活状况

 

(一)南京政府对高校教师薪酬的规定

 

(二)各高校落实教师待遇的措施

 

(三)30年代前期高校教师的生活水平

 

三、抗战时期高校教师的生活状况

 

(一)国民政府补救高校教师生活的措施

 

(二)抗战时期高校教师的窘迫

 

(三)西南联大教师为增加津贴的抗争

 

四、抗战胜利后高校教师的生活状况

 

(一)力图恢复高校教师生活水平的行政措施

 

(二)抗战胜利后高校教师生活的艰辛

 

(三)民国高校教师为争取身份尊严的努力

 

第三章: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生活

 

一、渐成方圆垂师范

 

(一)排课

 

(二)备课

 

(三)上课

 

(四)考试

 

(五)课外指导

 

(六)兼课生活

 

二、竞技讲台自风流

 

(一)梁启超

 

(二)陈寅恪

 

(三)吴宓

 

(四)刘文典

 

(五)朱自清

 

(六)黄侃

 

三、风流缘何而溢彩

 

(一)学而不厌

 

(二)诲人不倦

 

(三)舒展个性

 

四、学科建设奠厚基

 

(一)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特点

 

(二)梁思成与东北大学建筑系

 

(三)马约翰与清华大学的体育课程

 

(四)熊庆来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创办

 

第四章:民国高校教师的学术生活

 

一、个人的研究工作

 

(一)著述研究

 

(二)学术实地考察

 

(三)北大研究教授

 

(四)学术休假

 

二、参与学术活动

 

(一)校内学术活动,

 

(二)校际之间的学术交往

 

(三)与国际学者互动的学术交流

 

三、创办刊物的生活

 

(一)民国高校教师创办刊物的特点

 

(二)吴宓主办《学衡》的工作精神

 

(三)浦江清参与《大公报·文艺副刊》的责任意识

 

四、学术交往方式的选择

 

(一)章门师徒交往圈的裂变

 

(二)以思想认同为基础的交往

 

(三)以学问兴趣为基础的交往

 

五、真诚的学术情怀

 

(一)不苟且

 

(二)不退缩

 

(三)守望“志业”

 

第五章:民国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情趣

 

一、衣食住行,自得其乐

 

(一)衣着

 

(二)饮食

 

(三)居住

 

(四)出行

 

二、艺术休闲,享受自由

 

(一)雅趣

 

(二)娱乐

 

(三)聚会

 

(四)旅游

 

三、爱情婚姻,浪漫追求

 

(一)吴宓的个案

 

(二)金岳霖的个案

 

(三)浪漫之于婚姻

 

第六章: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教师生活

 

一、凄寒迷雾上征途

 

(一)高校内迁储国力

 

(二)乌鹊南飞群未散

 

(三)封锁难阻集结心

 

二、跋山涉水历艰辛

 

(一)西南联大的迁徙

 

(二)西北联合大学的迁徙

 

(三)浙江大学的迁徙

 

(四)其他高校的迁徙

 

三、弦歌不辍情弥切

 

(一)战火纷飞书声朗

 

(二)安贫乐道足风流

 

(三)中业兴,须人杰

 

结语:民国高校教师的生活风貌与文化担当

 

一、旧风俗,新时尚

 

(一)林语堂的“过新年”

 

(二)钱玄同的生活纠结

 

(三)对旧礼教的迷恋

 

二、回望传统,面向未来

 

(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二)“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三)在惊涛骇浪中坚忍前行

 

三、历史担当下的生活情操

 

(一)民国高校教师的生活理想

 

(二)本真的生活情怀

 

后记

 

附录一:中外参考文献举要

 

附录二: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