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点国史: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读点国史: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全新正版图书

47.88 9.8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武力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5267793

上书时间2022-07-05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读点国史: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武力 著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6
  • 版次 1
  • ISBN 9787220105623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68页
  • 字数 23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
【内容简介】

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1956年那个风生水起、风起云涌的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史实,比如提出“双百”方针,号召“向科学进军”等。本书采用纪事本末体,将研究性成果以讲故事的形式诉诸文字,可读性强。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丛书共12卷,分别为: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关山飞渡——1962年的中国》

 

《激荡岁月——1976年的中国》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

 

《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继往开来——1997年的中国》

 

《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

 

《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

 

《筑梦辉煌——2013年的中国》

 


【作者简介】

武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参加或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主要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主编)、《中国发展道路》(主编)、《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1949—2016)》(主编)、《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主编)。

【目录】

引 言 /  001

 

 

 

第一章 五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一、“鸡毛上天”  004

 

◎毛泽东认识的转变

 

◎“下马”与“上马”之争

 

◎“小脚女人”一词的由来

 

◎毛泽东夺了农村工作部的权

 

◎六中全会一锤定音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编的唯一一本书

 

◎毛泽东说:1949年解放时,他都没有这么高兴过

 

◎“鸡毛”真的上天了

 

二、《农业发展纲要》和“浮夸”的苗头  016

 

◎《农业发展纲要》的出台

 

◎毛泽东过于乐观

 

◎麻雀被列入“四害”

 

◎“纲要”的粮食产量目标太高了

 

◎双轮双铧犁走入误区

 

◎在北方推广种植水稻

 

◎谷县的“养猪经验”

 

◎急于求成的“扫盲运动”

 

三、“好的很”与“糟的很”  027

 

◎高潮留下的后遗症

 

◎铺张浪费是合作社普遍现象

 

◎年初的计划几乎都没有完成

 

◎王观澜发现农村副业普遍下降(只有王观澜敢提出问题)

 

◎毛泽东再用“阶级分析”方法

 


 

第二章 “先上船的有好座位”

 

一、又一次“农村包围城市”  034

 

◎从“吃苹果”和“吃葡萄”

 

◎要“统筹兼顾”,不会“嫌贫爱富”

 

◎全行业公私合营方式的确定

 

◎毛泽东批评极左思想

 

二、“慈航普渡,同登彼岸”  045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交底”

 

◎争相上船,唯恐落后

 

◎从“坐三望四”到“皆大欢喜”

 

◎资产阶级的“肺腑之言”

 

◎资本家“有名、有利、有权”

 

◎“包下来”与“量才录用,适当照顾”

 

◎公私共事关系“大多数不够正常”

 

◎毛泽东强调改造

 

◎陈云强调使用

 

◎章乃器受到批评

 

◎资产阶级“两面性”依然存在

 

三、手工业者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064

 

◎个体手工业改造形式的确定

 

◎手工业合作社的初步进展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高潮兴起后的纠偏

 

四、“消灭了资本主义还可以再搞资本主义”  072

 

◎“资本主义绝种”的后遗症

 

◎陈云最先发现问题

 

◎“东来顺”的羊肉不好吃了

 

◎“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

 

◎药片“顽固不化”

 

◎香皂被称为“皮香肉不香”

 

◎“消灭了资本主义还可以再搞资本主义”

 

 

 

第三章 冒进与反冒进

 

一、批判“小脚女人”波及建设速度  082

 

◎毛泽东审定的元旦社论

 

◎“右倾保守主义”被列为“两次重大的斗争”之一

 

◎反保守导致了冒进

 

◎毛泽东的一篇序言成为冒进的“罪魁祸首”

 

◎经济建设反保守事出有因

 

◎经济建设的全面冒进

 

◎“三管齐下”与经济“紧张”

 

二、反冒进  091

 

◎周恩来最先提出“反冒进”

 

◎《人民日报》受到周恩来严厉批评

 

◎使毛泽东生气的“反冒进”社论

 

◎“一幅不成联”——民主党派也认为冒进了

 

◎周恩来一再压缩计划指标

 

◎双轮双铧犁由500万部压缩到175万部以下

 

◎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都认为“冒”了

 

三、八大前后的继续反冒进  102

 

◎压缩“二五”计划指标

 

◎周恩来说:“必须采取退的方针”

 

◎陈云说:“慢一点,右一点,还有回旋余地”

 

◎这件事情并没有完

 


 

第四章 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一、三个伟人的调查研究  112

 

◎刘少奇首先开展调查研究

 

◎刘少奇说:用消费刺激生产是进步的

 

◎“流动的个体劳动者无论如何不能减少”

 

◎毛泽东“床上地下”,连续听取汇报

 

◎“汇报”中提出的问题

 

◎《论十大关系》的形成

 

◎薄一波对公开发表的《论十大关系》的补充

 

◎邓小平说:“这篇东西太重要了”

 

◎《论十大关系》的历史局限

 

◎长达三个半月的体制会议

 

◎周恩来提出“改进体制,逐步实现”

 

二、“党委领导制”的形成  123

 

◎苏联的“一长制”和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地制宜,企业领导体制多样化

 

◎1953年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的原因和效果

 

◎毛泽东肯定党委领导制

 

◎1956年重新选择党委领导制

 

三、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145

 

◎中国为什么会选择苏联模式

 

◎1956年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

 

◎八大前后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深化

 

◎提出自己的工业化战略

 

◎对于经济体制的新见解

 

◎探索的历史局限

 

 

 

第五章 向科学进军

 

一、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  162

 

◎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周恩来为知识分子改变“身份”

 

◎知识分子成为党组织重点“发展对象”

 

◎重视知识分子还体现在工资上

 

◎毛泽东亲自听科学家们上课

 

二、“百家争鸣”  168

 

◎“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民主党派热烈响应

 

◎罗隆基畅所欲言

 

◎自然科学界反响强烈

 

◎社会科学界不甘落后

 

◎《人民日报》思想更“解放”

 

◎马寅初也参加了“百家争鸣”

 

◎允许“宣传”唯心主义

 

◎为摩尔根学派“平反”

 

三、科学技术发展史的里程碑  181

 

◎制定12年科学规划

 

◎600多万字的中国第一个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促进了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全面发展

 

四、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190

 

◎向科学进军的紧急措施

 

◎开始发展导弹和利用原子能

 

◎汉字简化

 

◎推广普通话

 

◎扫盲运动

 

◎建立奖励机制

 


 

第六章 文艺的春天

 

一、“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  204

 

◎走出“胡风事件”的阴影

 

◎“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

 

◎文艺界的响应

 

◎一致批评过去领导粗暴干涉

 

◎张恨水:“创作题材应该广泛”

 

◎汪静之:“让多数种子都具备开花的条件”

 

◎贺敬之《放声歌唱》

 

二、此起彼伏的争论  216

 

◎关于新诗与旧诗的争论

 

◎毛泽东发表旧诗词,但不提倡写旧体诗

 

◎关于外国音乐与民族音乐的争论

 

◎毛泽东充当了一次裁判

 

◎电影界敲响争鸣“锣鼓”

 

◎毛泽东批评电影局“开门不够”

 

◎关于“现实主义”的讨论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引发热烈讨论 三、方兴未艾的文艺创作  232

 

◎毛泽东赋诗言志

 

◎文坛的空前活跃

 

◎杂文的复苏

 

◎周恩来谈暴露批评阴暗面

 

◎“暴露”文学异军突起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话剧的繁荣

 

◎电影界也端出了几盘好菜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会

 

一、有史以来的会前筹备工作  250

 

◎毛泽东解释两次大会相隔十年的原因

 

◎准备工作“好事多磨” 

 

◎“政治报告”修改稿达80多份

 

◎邓小平担纲修改党章

 

◎周恩来起草“二五计划”报告没有受“冒进”影响

 

◎七中全会确定中央领导集体

 

◎毛泽东提议选举李立三和王明

 

◎八大预备会议确定候选人

 

◎毛泽东称赞举荐邓小平、陈云

 

二、空前公开,高朋满座  264

 

◎“开幕词”出自田家英之手

 

◎刘少奇唱了主角

 

◎邓小平担当重任

 

◎民主党派的礼品和欢呼

 

◎宋庆龄的心声

 

◎高朋满座

 

◎与外国代表团广泛交流

 

◎不同国家和政党的反应

 

三、辉煌的成就  276

 

◎最佳领导集体的建立

 

◎毛泽东准备“退位”

 

◎反对个人崇拜和加强集体领导

 

◎八大删掉了“毛泽东思想”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

 

◎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

 

◎陈云关于经济体制的新思想

 

 

 

第八章 坐看风起云涌

 

一、关于斯大林的“是”与“非”  290

 

◎“秘密报告”石破天惊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揭了盖子,捅了娄子”

 

◎中国的态度:《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不喜欢斯大林

 

◎中国仍然挂斯大林的像

 

◎对苏共二十大总体还是肯定的

 

二、支持与警惕  29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东欧对“秘密报告”的反应

 

◎哥穆尔卡上台

 

◎刘少奇、邓小平调解苏波关系

 

◎纳吉被杀

 

◎铁托“普拉演说”

 

◎毛泽东说:斯大林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这把刀子不能丢掉

 

◎毛泽东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三、对苏伊士运河事件的反应  319

 

◎支持埃及将运河收归国有

 

◎毛泽东表示无偿支援

 

◎郭沫若要当“志愿军”

 

◎强烈谴责英、法武装侵略埃及

 

◎数百万人大游行

 

◎埃及使馆门庭若市

 

◎英国代办处怒吼如雷

 

四、睦邻友好,朋友遍天下  328

 

◎毛泽东畅谈民族平等和反对侵略

 

◎苏加诺首次访华

 

◎周恩来出访亚洲8国

 

◎周恩来参观“二征王庙”

 

◎在印度三次会见达赖喇嘛

 

◎对外援助慷慨解囊

 

◎“打开西面的大门”

 

◎毛泽东教驻外大使写文章

 

 

 

结语:回顾历史的兴奋与思考 /  34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