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柳海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正版二手书 8到9成新 每天下午6点前发一次快递
¥
7
1.8折
¥
3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柳海民 著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
版次3
装帧平装
货号S20
上书时间2023-12-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柳海民 著
-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7
-
版次
3
-
ISBN
9787560223056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59页
-
字数
4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教育原理》集中阐述了十二个教育问题,即教育的历史变迁、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教育规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围绕这十二个问题,阐述了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教育的一般原理。
- 【作者简介】
-
柳海民,1953年生,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学科牵头人,东北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近些年著有。《教育过程论》、《教育学原理》、《现代教育原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性诉求等论著。其中,学术专著2部,主编10部,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 【目录】
-
第一章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 教育科学及其体系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 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
第三节 教育理论及其功能
一 教育学的若干基本理论范畴
二 教育理论的功能
第四节 价值论与方法论
一 价值论
二 方法论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一 生物起源论
二 心理起源论
三 劳动起源论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 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 古代社会的教育
三 现代社会的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的教育
一 对旧教育的接管改造
二 教育事业的改革调整
三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破坏
四 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后的教育
五 跨世纪的教育改革
第四节 未来教育展望
第三章 教育实践的理论透视
第一节 教育的科学定义
一 历史的解说
二 现实的确认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二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三 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四 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教育的基本形态
一 家庭教育
二 社会教育
三 学校教育
第四节 教育的途径
一 教学
二 课外活动
三 社会实践
第五节 教育的本质
一 教育的本质
二 教育的本质特性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二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 教育功能的结构
二 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教育与现代化
一 社会现代化
二 教育现代化
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一节 人的哲学
一 人的特性
二 人的本质
三 人的发展
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一 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二 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
三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 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四 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 教育制度与学制
二 学制确立的依据
三 当代学制发展趋势
第二节 新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与教育改革
二 我国现行教育构成
第三节 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实验
一 五四制实验
二 六三制实验
第七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 教育目的概述
二 教育目的类型
三 教育目的演变
四 教育目的确立依据
五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公共教育目的概览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居学说的思想渊源
二 个人全面发展的涵义
三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二 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
三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四 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一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二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 未来人的素质特征
第八章 教育内容
第一节 教育内容概述
一 教育内容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 教育内容的价值
三 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
四 教育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教育内容
一 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和技巧
二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三 体育知识和技能技巧
四 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
五 劳动技术
第三节 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
一 课程计划
二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第九章 教育活动
第一节 教育活动概说
一 教育活动的界定
二 教育活动的结构
三 教育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 教授活动
一 教授活动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二 教授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三 教授活动的方法
四 教授活动的形式
第三节 学习活动
一 学习活动的特点
二 学习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三 学习活动的方法
四 学习活动的形式
第十章 教育过程
第一节 教育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 教育过程的概念
二 教育过程的本质
三 教育过程的任务
四 教育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过程的基本结构
一 教育过程的横向整体结构
二 教育过程的纵向序列结构
第三节 教育过程的实践形态
一 语言传授过程与作用
二 训练过程与作用
三 情境陶冶过程与作用
四 实践过程与作用
第十一章 教育规律
第一节 规律的规定性
一 规律与教育规律
二 规律的特征
三 教育规律的理论结构
第二节 教育规律
一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四 教育要优先发展
第十二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 教师的概念
二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师与社会发展
一 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三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四 教师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教师的任务与劳动特点
一 教师的任务
二 教师的劳动特点
第四节 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 国外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
二 国内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
三 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五节 教师教育概览
一 教师的职前培养
二 教师的职后培训
三 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学生
第一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一 学生的本质属性
二 学生的社会地位
三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第二节 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一 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
二 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三 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四 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第三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一 学生性别差异与教育
二 学生智力差异与教育
三 非智力因素差异与教育
四 独生子女的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