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禅心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6.4
6.3折
¥
26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云宁编著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5644985
出版时间201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6元
货号6898923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所谓“禅”,总令人感觉玄妙而遥远,似乎是仙风道骨的修行人飘然远去的背影,也似乎是慈眉善目的佛祖拈花不语的微笑。
然而,禅其实并非如镜花水月般无迹可寻,也不是充满机锋的文字游戏。细心感受,会发现原来在城市的现代生活中,禅一直安静地存在于微小角落里云宁编著的《城市里的禅心》通过对禅的源流的梳理,对禅意生活的现代解读,以及以禅修心、修身的方法这四个方面,将古老禅宗中的诗意清欢呈现给现代都市人,希望可以安抚我们焦灼不安的心,重新在一餐一一饭、一呼一吸的平凡日子里,找到温暖喜悦的心灵故乡。
目录
第一章 月穿潭底水无痕
本来无一物——禅的起源与发展
何处染尘埃——禅与日本禅、西方禅的渊源
第二章 人间有味是清欢
和敬清寂——茶食
朴拙酣畅——书画
云卷云舒——居住
第三章 此心安处即故乡
明镜止水——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皓月禅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廓而忘言——自己与生活的关系
第四章 一呼一吸莲花生
静生万物——参禅
禅意盛宴——瑜伽
松静自然——太极
内容摘要
本来无一物——禅的起源与发展
佛教与禅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禅是什么?在禅的故事里,禅宗法师常常会用几句充满理趣玄机的偈语来作答。
而最好的答案或许是拈花微笑,笑而不答。正如佛日:不可说,不可说。
的确,一说就是错。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可意会,难言传。然而,在一种微妙的领悟之后,终会看到生命真挚的底色,听到心灵深处无言的宁谧,在浮躁中迷失的灵魂渐渐回归家园。
这便是禅,希冀世人能够明本心、见本性。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却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人皆可以参禅悟道,获得内心的平静喜乐,或许这是禅宗最大的魅力。
禅宗的出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迹可寻。印度佛教的传人,中国本土文化的浸染,再加上菩提达摩的传法,是禅宗得以形成的三大要素。
禅宗源于印度佛教,有着佛教的基本精神,又融汇了中国儒家的伦理思想和道家的放任自然,呈现出自在活泼、精进清静的气韵。读经、礼佛并非禅师生活的常态,他们对于佛教经典中的艰深理论不执著、不自苦,而是将禅修寄寓在运柴担水、耕田种地、行住坐卧之中,随方随时,随缘施教,以“平常心”倡导着清静安然的生活。
这就是诞生于一朵花与一个微笑之间的禅。
【印度佛教的产生】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王子,29岁时有感于人世诸多痛苦,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绝食苦行。其35岁时,在菩提树下经跏趺坐,静思冥索,最终彻悟,创立佛教。
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花献与世尊释迦牟尼,并请说法。世尊不发一言,只拈起波罗花遍示众人。众人默然,只有世尊大弟子一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于是,释迦牟尼世尊将花交与迦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随后,世尊将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佛弥勒下世降生后,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迦叶于鸡足山入定,后弥勒降生成佛,来此地访问,迦叶把释迦牟尼世尊的衣钵传与他,并协助弥勒佛教化众生。
【中国佛教的产生】佛教流传至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间,即公元1世纪左右。初期的中国佛教,忙于翻译学习西域的佛教文化。经过300余年的研习,于魏晋年间,中国佛教高僧们对佛教教义进行了大胆的阐释。中国化的佛教由此诞生。
两晋时,西域高僧佛图澄、鸠摩罗什来中原讲学译经、弘扬佛法,中国本土亦出了不少卓越的高僧,如道安、慧远、法显等。南北朝时,佛教进一步隆盛,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朝亦崇信佛教,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都是当时所建。
【中国禅宗的产生】菩提达摩,天竺人,中国禅宗始祖,在公元6世纪初,即南北朝的分裂时代,将禅学带人中国。
达摩传为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传人,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国,历尽艰辛,终于在嵩山少林寺后山面壁9年得悟大道;后住持少林寺,以《楞伽经》授徒,开始了中国禅宗的兴起,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后人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始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当达摩感到已经完成了中土弘法大业,想返回久别的故国时,便假作中毒不治,溘然化灭。灭渡两年后,有人见到只穿着一只芒鞋的达摩,再去查看棺中,果然无尸。这便是达摩祖师“只履归西”的传说。
【南北禅宗的产生】南北朝至唐初年间,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有两位弟子,一名神秀,一名慧能。后来分别成为南北禅宗的开创者。
神秀一派主张“渐修”,即通过长期的勤苦修行达到觉悟的目的,在唐代盛极一时,在北方影响最大,被称为北宗。
慧能一派则主张“顿悟”,认为人心性本静,佛法本有,只要把本性所受到的蒙蔽除去,便可立即成佛。慧能一派在南方影响最大,被称为南宗。
……
精彩内容
本来无一物——禅的起源与发展佛教与禅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禅是什么?
在禅的故事里,禅宗法师常常会用几句充满理趣玄机的偈语来作答。
而最好的答案或许是拈花微笑,笑而不答。正如佛日:不可说,不可说。
的确,一说就是错。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可意会,难言传。然而,在一种微妙的领悟之后,终会看到生命真挚的底色,听到心灵深处无言的宁谧,在浮躁中迷失的灵魂渐渐回归家园。
这便是禅,希冀世人能够明本心、见本性。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却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人皆可以参禅悟道,获得内心的平静喜乐,或许这是禅宗最大的魅力。
禅宗的出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迹可寻。印度佛教的传人,中国本土文化的浸染,再加上菩提达摩的传法,是禅宗得以形成的三大要素。
禅宗源于印度佛教,有着佛教的基本精神,又融汇了中国儒家的伦理思想和道家的放任自然,呈现出自在活泼、精进清静的气韵。读经、礼佛并非禅师生活的常态,他们对于佛教经典中的艰深理论不执著、不自苦,而是将禅修寄寓在运柴担水、耕田种地、行住坐卧之中,随方随时,随缘施教,以“平常心”倡导着清静安然的生活。
这就是诞生于一朵花与一个微笑之间的禅。
【印度佛教的产生】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王子,29岁时有感于人世诸多痛苦,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绝食苦行。其35岁时,在菩提树下经跏趺坐,静思冥索,最终彻悟,创立佛教。
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花献与世尊释迦牟尼,并请说法。世尊不发一言,只拈起波罗花遍示众人。众人默然,只有世尊大弟子一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于是,释迦牟尼世尊将花交与迦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随后,世尊将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佛弥勒下世降生后,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迦叶于鸡足山入定,后弥勒降生成佛,来此地访问,迦叶把释迦牟尼世尊的衣钵传与他,并协助弥勒佛教化众生。
【中国佛教的产生】佛教流传至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间,即公元1世纪左右。初期的中国佛教,忙于翻译学习西域的佛教文化。经过300余年的研习,于魏晋年间,中国佛教高僧们对佛教教义进行了大胆的阐释。中国化的佛教由此诞生。
两晋时,西域高僧佛图澄、鸠摩罗什来中原讲学译经、弘扬佛法,中国本土亦出了不少卓越的高僧,如道安、慧远、法显等。南北朝时,佛教进一步隆盛,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朝亦崇信佛教,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都是当时所建。
【中国禅宗的产生】菩提达摩,天竺人,中国禅宗始祖,在公元6世纪初,即南北朝的分裂
时代,将禅学带人中国。
达摩传为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传人,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国,历尽艰辛,终于在嵩山少林寺后山面壁9年得悟大道;后住持少林寺,以《楞伽经》授徒,开始了中国禅宗的兴起,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后人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始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当达摩感到已经完成了中土弘法大业,想返回久别的故国时,便假作中毒不治,溘然化灭。灭渡两年后,有人见到只穿着一只芒鞋的达摩,再去查看棺中,果然无尸。这便是达摩祖师“只履归西”的传说。
【南北禅宗的产生】南北朝至唐初年间,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有两位弟子,一名神秀,一名慧能。后来分别成为南北禅宗的开创者。
神秀一派主张“渐修”,即通过长期的勤苦修行达到觉悟的目的,在唐代盛极一时,在北方影响最大,被称为北宗。
慧能一派则主张“顿悟”,认为人心性本静,佛法本有,只要把本性所受到的蒙蔽除去,便可立即成佛。慧能一派在南方影响最大,被称为南宗。
P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