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孙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9
6.3折
¥
3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郭志坤,陈雪良著
出版社中西书局
ISBN9787547503225
出版时间201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7043938
上书时间2025-0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章 兵家渊源
第二章 战略巨子
第三章 不战而胜
第四章 兵者诡道
第五章 上智为问
第六章 万世兵经
后记
内容摘要
一问
在说您的兵家学说的渊源之前,有一个问题得请教:历目前对于是否真的存在一个作为武圣的“您”,一直存在着分歧,而且争论还相当的激烈。对此,您能否做一点有说服力的解说?
孙答:错了,你们说对孙武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一直存在着分歧”,这话本身就错了。谁说“一直”有分歧?我看,司马迁写《史记》时就没有什么分歧。司马迁是严肃的,如果有分歧,或感到吃不准时,他会用“或日”这样的虚笔来表述,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日”者,有此一说也。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中论述老子时,在《孟子荀卿列传》中论述墨子时,都多次用了“或日”字眼,那是因为的确有不同看法,或事实模糊不清。可是,他在写《孙子吴起列传》时,没有用过一个“或日”,说明在他看来他写的那些都是确有其事的,而且无可争议的。写我将《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阖闾时,写得是那样的细腻,那样的绘声绘色,不是确有其事、确有其人,太史公能写得出来吗?后来,东汉人赵晔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写我的传略和事迹时,也没有分歧。他用的笔墨更浓重,描写也更细致。写我孙武帮助伍子胥“十年归报楚王仇”,写得那样的有声有色、有情有趣。司马迁离我四百来年,赵晔离我六七百年,他们都相信我作为一个军事思想家是真实存在过的,你们怎么会以为我的存在“一直存在着分歧”呢?这个观念应该纠正。
二问
不过,我们读过南宋时大学者叶适的《习学记言》一书,他在书中说:“左氏无(孙武)传。凡司马穰苴、孙武者,皆辩士妄想标指,非事实。”他这样说,后人就有人附和,说这一论断“破千古之惑”。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您的是否存在真的成了所谓的“千古之惑”了。先生,您看,对此该怎样解说呢?
孙答:叶适其人是公元十二三世纪的人,离我已有一千七百来年。他说的话与离我较近的司马迁说的话,谁更靠得住,不用我辩白,应该是不言自明的。叶适是南宋后期的大学问家,由他带领的永嘉学派主张的事功精神,我很崇敬,但唯有首创说“我”这个人是“妄想”出来的这件事使我很不高兴。
凡是《左传》无传的人都是靠不住的吗?不见得。我可以作这样的解说其一,春秋240年间,行事不见于经传者多矣,尤其不见于《左传》的,不独我孙武一人。《左传》是儒家经典,对像我这样离经叛道的兵家中人,看不上眼以至于弃而不置笔墨,也是在情理中的事。其二,我孙武大破楚军后,虽说还参与了一些吴国的国事,但看到后期吴王阖闾的变态、新吴王夫差的专横,就决意退隐了。尤其是目睹自己的密友伍子胥的悲苦结局,也就立意功成而不受官,将战功全归于子胥,所以《左传》不著我名也就顺理成章了。其三,《左传》以鲁史、晋史为底本,写入述事以中原诸国为主,对地僻南隅的吴国事记得不多,也是可理解的。其四,《越绝书》为东汉初年人根据吴越旧有史料整理而成,整理人为吴越人,东汉去古未远,书中记述应是靠得住的。其中说吴有“孙武之冢”,既有死后的“冢”,那当然得有生前的“人”了。怀疑我这个人的存在实在是大笑话—个了。
三问
后世有人说到,《孙子兵法》书中的某些记述与先生作为春秋时人对不上号,从而怀疑该书是否真是孙武所著。比如,《孙子兵法·作战》:“凡用兵之法,弛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清代大学者姚鼐就质疑说:“春秋大国用兵不过数百乘,未有兴师十万者也。”(《姚姬传全集》)由此推断出《兵法》一书“实非孙武所著”,这种推断似乎也有些许道理,您说呢?
孙答:这是因为相当多的学问家没有将春秋中后期各同兵力的实际情况弄准确所至。我是春秋中期偏后的人,当时一些大中国家的实际兵力已经超过十万。就拿晋国来说,在春秋中晚期,据史籍记载兵力至少达四千九百乘,一乘以三十人计,则有十五万上下的兵员,还不包括徒步而行的军队。吴鲁齐艾陵之战,齐国丧失兵车八百乘,全部兵力有数千乘,说这时齐同有兵员十余
万不为过。楚国楚灵王时,陈、蔡等四县的兵力有四千乘。陈、曹在春秋时期只能算是二三等国家,兵力也有十来万人,这足以证明我所说的“驰车干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是真实的。从秦始皇陵铜车马的豪华气派也可想象当年车乘的盛况。很为有力的证据是,战国时骑兵才兴起,而在《孙子兵法》一书中没有提到“骑卒”,甚至全书没有一个“骑”字,凡说战争,全数说的是车战,这更充分说明书中内容与我的春秋时生年接近吻合的。
四问
《孙子兵法》中有五次称“君”为“主”,清代的大学者姚鼐以为:“田齐、三晋为诸侯,臣乃称君为主。‘主’在春秋时,大夫称也。”(《姚姬传全集》)意思是说,在春秋时,大夫的属僚称大夫为“主”,只有到战国时才把国君称为“主”。《孙子兵法》一书称国君为“主”,可见该书不是春秋时作品,当然也不是您的作品了。后来不少人都附会这种说法,因为老子说过“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老子·二十六》)这样的话,钱穆还定老子为战国时作品呢!一个“主”字,成了一个久疑不决的悬案,对此,您作何解说?
孙答:这里面的学问似乎更大,解开这一悬案不易。1985年,李学勤发表《东周与秦代文明》一书,其中说到陈璋壶铭“惟王五年”时,指出:“或读‘王’字为‘主’是不对的,田齐陶文,‘王’字常有上面一点。”老子为陈国人,陈田一姓,齐国陈田氏有“王”字上面加点的习惯。因此,“万乘之主”,实为“万乘”。后来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皆作“万乘”。我的情况与老子一样,我的祖上也是陈国人,又世居齐地,《孙子兵法》一书中的“主”字,亦当作“王”解,这样与春秋时代的称谓没什么冲突了。P2-5
主编推荐
提问对人来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会使人兴奋,使人坐卧不安,使人有索解的欲望,使人有不倦的探求精神。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任何一个人都永远生存于提问和被提问之中。我们接近可以这样说,提问是驱动思想发展的真正的“永动机”。
由郭志坤等著的《提问孙子》是提问诸子丛书之一。本书分六章,内容分别为兵家渊源,战略巨子,不战而胜,兵者诡道,上智为问,万世兵经。
精彩内容
《提问孙子》由郭志坤、陈雪良编著。 《提问孙子》简介:孔子是华夏民族少有的“文圣”,孙子则是中国古代当之无隗的“武圣”。《孙子兵法》被认可为是中国古代很早很杰出的“兵学圣典”,孙子也被称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慎战观、因形任势的制胜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兵责神速的作战思想,成为永不凋谢的军事思想之花,时日愈久,愈呈现出它的魅力。 两千多年来,整理和研究《孙子兵法》的专著不可胜数。人们已经大大超越纯军事论著的范畴,进而探究这部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元素。当市场经济主宰世界的时日到来之时,又有人将它视为“商战经典”,以为商战中的时间观念、效益问题、经营策略、组织原则、选才用人等,都可以从中寻找到指南。看来,这部作品步入“寻常百姓家”,只是个时日问题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