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6.37 6.3折 4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娟,潘山主编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414401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0845752

上书时间2025-01-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绪论:中华文化。煌煌大矣
  **节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第二节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第三节  守正开新,行稳致远
第二章  亘古的守望:中国文化的纵横时空
  **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
第三章  苍颉的光芒:中国汉字
  **节  汉字的产生
  第二节  汉字的演变
  第三节  汉字“六书”
  第四节  汉字中国
第四章  宏阔的哲思:中国古代文化思想
  **节  仁者爱人:儒士的入世与担当
  第二节  道法自然:道家的自然与心灵
  第三节  拈花微笑:佛家的智慧与解脱
第五章  飞扬的文采:中国古代文学
  **节  诗庄词媚:意象、意境、意蕴
  第二节  散文与赋:立功、立德、立言
  第三节  小说戏剧:人物、情节、环境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精神
第六章  生动的气韵:“游”的艺术
  **节  粉墨登场:戏曲
  第二节  高山流水:音乐
  第三节  游云惊龙:书画
第七章  丰澹的意境:“和”的艺术
  **节  巧夺天工:陶瓷
  第二节  天人合一:建筑
  第三节  诗情画意:园林
第八章  大道的传承:中国古代教育
  **节  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脉络
  第二节  人格教育: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教学思想
  第三节  学而优则仕: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第九章  智慧的沉淀:中国古代科技
  **节  洞悉天地:科学基石
  第二节  璀璨世界:四大发明
  第三节  历久弥新:中国医药
第十章  时光的雕琢:中国古代节俗
  **节  二十四节气
  第二节  中国传统节日
  第三节  十二生肖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中华文化,煌煌大矣

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者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曾说过: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能够拯救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文化,其将引领人类走出迷雾和苦难,走向和平与安定。40多年过去了,现实似乎正在印证汤因比对21世纪的预言,2l世纪的确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这种复兴不仅是经济上的崛起,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创造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性文明的中华民族,不仅能够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更有能力在新时代里光彩耀人。

第一节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2020年5月2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中国战“疫”为什么能取得显著成效的问题时指出:这首先是我们文化的一个胜利。

从人民万众一心尊重和维护生命的行动,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决策部署,再到医务界专业的行动,都深刻地体现了尊重生命与健康的文化和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文化,这在应对重大疫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深层的精神内核,始终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一、何为“文化”

“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词语。“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日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在此基础上,“文”又有若干引申义。一,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子罕》所载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是其实例。二,由纹理之说导出线条、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  “实”对称,所以《尚书·舜典》疏日:  “经纬天地日文。”《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导出美、善、德行之义,这便是《礼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云:“文犹美也,善也。”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庄子·逍遥游》有“化而为鸟,其名日鹏”;《礼记·中庸》有“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合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里的“文”,即从纹理之义演化而来。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即“天文”,亦即天道自然规律。同样,“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脉络。这段话是说,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当止。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词,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亡诗》)。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西语系统中,有与“文化”对应的词汇,如拉丁文cuhura,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修习、注意等多重意义。英文、法文也用culture来表示栽培、种植之意,并由此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修养,这就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文治教化”内涵比较接近。所不同的是,中国的“文化”一开始就专注于精神领域,而culture却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发,继而才引申到精神活动领域。从这层意义上分析,culture的内蕴比“文化”更为宽广,与中国语言系统中的另一词汇“文明”更加切近。“文明”,从词源学上追溯,正如唐人孑L颖达疏解《尚书·舜典》“睿智文明”时所说:“经天纬地日.......




精彩内容
本书在内容组织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涵义、特点、价值系统等,在总揽中华传统文化概貌的基础上,按照汉字、文学、建筑、戏曲、科技、教育、文化思想、民俗等主题进行了分类介绍,力求以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性情、丰厚涵养。 本书在编写上强调理论结合实际,贴近生活,从每章的开始以现实的“文化视点”导入,到每章后面的“我的思维导图”思考训练,这样的编写安排目的就在于“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以很好传统文化的底蕴给今天的大学生以启发和引导。书中还结合已经建设两年多的四川省创新创业精品在线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意”的资源链接,在教与学的全面互动过程中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以蕴含于传统文化的智慧哲理思考和化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创新创业中体验、再现、再造中国文化之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