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教育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信息技术教育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2 4.5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航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704457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1027627

上书时间2025-01-0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述
第二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构成

第二章 基础概念类知识教学策略
第一节 基础概念类知识的界定
第二节 基础概念类知识教学策略
第三节 基础概念类知识的教学案例

第三章 多媒体软件类知识教学策略
第一节 多媒体软件类知识的界定
第二节 多媒体软件类知识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多媒体软件类知识的教学案例

第四章 程序编写类知识教学策略
第一节 程序编写类知识的界定
第二节 程序编写类知识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程序编写类知识教学策略

第五章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策略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综合案例

第六章 信息技术教师素养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第七章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论文撰写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法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

附录
附录一 STEAM课程的设计、开发及案例
附录二 机器人教育与人工智能及案例
附录三 信息学奥赛及案例

内容摘要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述

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后,以计算机科学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掀起了一场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于1982年开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践,到现在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根据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将1982年至今划分为三个阶段。

1.试验、探索阶段(1982-1990年)1981年,我国教育部派代表团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信息处理联合会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与应用大会(WCCE/81)。根据世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听取参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1982年决定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五所高校的附中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的试验,从而拉开了我国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序幕。

为了交流开展计算机教育工作的经验,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研究与指导,教育部于1983年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工作会议,建立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制定了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其中规定计算机选修课的目标是: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掌握基本的BASIC语言并初步具备读、写程序和上机调试的能力;逐步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规定课时数为45-60课时,要求保证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课时上机操作。

为了促进我国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际信息和发

展动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广东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受原国家教委委托,于1984年和1985年分别组织了两次中英中学计算机教育国际讨论会。1985年原国家教委又派代表团参加第四届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WCCE/85),并赴英、美考察两国的中学计算机教育。

1986年,原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我国前一阶段计算机教育工作的经验,确定当前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工作方针应是“积极、稳妥,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注重实效,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会议指出,我国普通中学开展计算机教育可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在高中已经开设或将要开设计算机选修课(以学习基本BASIC语言和简单程序设计为主)的地区和学校,应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研究教法,完善教学大纲和教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和扩大已取得的成果。二是在具备师资和设备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或劳动技术课,适当扩大对初中学生进行初级的计算机教育。三是为适应国际计算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今后发展的需要,在组织力量开发计算机教育软件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逐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要把电子计算机作为资源和工具,使教师、学生逐步学会使用它。会议指出:”从长远来看,计算机教育必然要成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阶

段,由于人、财、物的条件限制,尚不具备条件将计算机课程列为必修课程。”会议决定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设立“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开展计算机教育研究工作。不久,成立了“全国中华学习机教育软件评审委员会”,制定了软件评审标准,相继评审通过了我国自行开发的辅助教学软件共150余种。与此同时,我国每年都举办一次全国性青少年计算机程序竞赛,而且组队参加了国际信息学竞赛。

2.稳步发展阶段(1991-1999年)

1991年10月,原国家教委在山东济南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中小学计篡机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次会议上,原国家教委

副主任柳斌作了《积极稳步地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报告,提出了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针,指出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普及和提高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各地要积极进取、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逐步扩大计算机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1992年2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改名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并明确将该中心作为基础教育司领导下的计算机教育研究机构。这次更名开启了计算机教育进入小学阶段的大门。1992年7月,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计算机学科应由当前的课外活动和选修课逐渐发展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在制定规划、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硬件环境选配、教学软件的开发管理等方面,具体细致地规划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发展计算机教育的蓝图。同年8月,成立了由柳斌任组长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

1994年10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和《中小学教育工作

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定位于“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

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首次以模块形式确定了课程内容。这五个模块

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计算机几个常用软件介绍、程序设计语

言、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每个模块都确定了教学目的

及要求、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建议,并允许各地在编写教材时,可根据本地区的机

器设备、师资水平、课时安排、学生素质等条件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的顺序上有所选择。

1996年12月,原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

年)》。其中详细规定了我国到2000年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方针,

并对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软件的研制、开发和管理,计算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以及经费投入等重要问题做了规划。

1997年,根据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以及我国中小学计算机师资、设备等条件的变化,原国家教委组织专家对1994年颁发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进行了修订。《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了结构,增加了Windows、网......




精彩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学》对国内外现有文献和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提炼,参考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发展成果,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需求进行编排和撰写。本书围绕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策略、评价、开发、案例五个方面分十章进行深入的论述和探讨。针对众多一线教师在多媒体应用、信息化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与教学设计进行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各学科独有的教学特色。“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关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最为核心的课程,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教育最为迫切的需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