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2.62 4.5折 ¥ 95 全新
库存255件
作者钟茂初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71767
出版时间2017-1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定价95元
货号14097256
上书时间2025-01-01
钟茂初
出生于1965年,经济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在日本立教大学、一桥大学学习。现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评价方法与政策工具研究”首席专家。出版著作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经济学》。
导论
第一章逍遥游
第一节10
第二节16
第三节19
第四节
第五节24
第六节
第二章齐物论
第一节
第二节32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三章养生主
第一节70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四章人间世
第一节
第二节91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五章德充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六章大宗师
第一节135
……
第十节210
第十一节213
第九章杂篇(选释)第一节215
第二节217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226
参考文献
导论
《庄子》,是一部充满哲学思想的中华文化经典,是一部通过思辨阐述人类认识以及基于深邃视角指引人类思维的哲学著作。与中国传统哲学其他典籍一样,《庄子》的哲学思想方法同样可以归为“格物致知”。所格之“物”就是“卮言”(自然无心之言)、“重言”(借重先哲时贤之言)、“寓言”(禽言兽语、离奇故事等)①,所致之“知”就是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庄子》所阐述的深刻哲理及其阐述哲理的方法,对于现今社会人们的思考与行为,依然有着许多可借鉴的价值。
读懂《庄子》,首先要知晓庄子的哲理论述方式。
其一,采用寓言、典故等,以格之致知的方式②,阐述其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点。例如,《养生主》有“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之句,所要阐述的哲学观点是: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最为有效的方式是认识其内在的机理,而后认知到其合理的路径,依靠外在的强力或娴熟的技巧,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如同,稍好的施丁,每年都要更换刀具,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制肉;普通的庖丁每月都要更换刀具,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而高妙的庖丁,解牛数千头,其刀刃还像新磨的一样,因为他只是游刃于骨节缝隙处。再如,《大宗师〉有“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之句,所要阐述的哲学观点是:所谓“命运”,就是无所偏私的“自然”基于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随机安排。因为,一个人走到窘迫之境,其主导者是谁?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其天性,父母不可能促使其遭受窘迫;苍天没有偏私地覆盖整个大地,大地没有偏私地载育万物,天地也不可能偏偏让其遭受窘迫。所以,只能是更加无所偏私的“道”之随机安排!
其二,设计与观点对立方的诸问、问话,以有力理据反驳的方式,阐述其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点。例如,《列御寇》有“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日: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资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日: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日: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之段落,其大意是:庄子希望死后给他“天葬”,其弟子们说“天葬的话,大家担心乌鸦和老鹰吃掉您的身体”,庄子反驳说“天葬无非让乌鸦和老鹰吃,土葬无非让蝼蚁吃。你们不给我天葬而给我土葬,无非把尸体从乌鸦老鹰那里夺过来给蝼蚁吃,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偏心呢!”庄子以无可辩驳的理据,论述了“任何丧葬方式对于死者而言、对于生者而言都没有差别”的认知。
其三,提出重要哲理概念,以层层深人方式论述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进而采用这一概念阐述其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点。如,“遁天之刑”“县解”“游心”“坐忘”等。并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思想。如,《德充符》有“天刑之,安可解”之句,其深刻意涵是:那种内心桎梏(人类长久以来以人为创设的观念对人们的认知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恐怕很难解脱。
《庄子》,是一部通过思辨阐述人类认识以及基于深邃视角指弓人类思维的哲学著作,《庄子》所阐述的深刻哲理及其阐述哲理的方法,对于现今社会人们的思考与行为,依然有着许多可借鉴的价值。本书在归纳总结读懂《庄子》哲理论述方式和语文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庄子》主要章节的内容进行了“逻辑合理”和“语文合理”的重新解读,得出了若干新的认识。进而,以《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论述了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即,借鉴《庄子》认识世界、认识事物、认识人类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认识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的关系,进而获得对人类确定合理行为准则的启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