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死而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向死而生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6.07 4.5折 5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平标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9113165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452548

上书时间2025-01-0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曾平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曾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特别奖、2018“中国好书”奖,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著有《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等作品。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德、西班牙、阿拉伯等11国文字出版。

目录
 序章的牵挂 章 忠诚捍卫 一、 理想高于天 出发前,他与村里其他16位红军华姓兄弟一起来到村口栽下17棵松树,并告知家人“见松如见人,胜利见”。然而,湘江血战后,17位华屋子弟再也没有一个人回来。 二、 不让敌人进新圩 “万万火急!”李天佑一眼望见了电文行头的字样。……电文是从水车镇宾家桥村的九如堂发出的,末尾是两句如钢铁铸成的军令:“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三天四天!” 三、 喋血脚山铺 正在发高烧打摆子的耿飚见情势危急,将裹在身上的毛毯一甩,大声喝道:“拿我马刀来!”警卫员杨力一听命令,连忙将背在身上的马刀递到耿飚手里。 四、 胜负关乎全局 “我们从他后面过,他没扭头,我们从他侧面过,他也没转头,我们感到奇怪,一看,赫(吓)了我们一跳,那个红军战士已经死克(去)了!……是个死了也不倒下的红军战士!……” 章 血祭湘江 一、 绝命后卫 敌人端着枪从三面围上来,明晃晃的刺刀闪着寒光。韩伟见战士们打光了子弹,大声喊道:“砸掉,跳崖!”说完纵身跃下悬崖。大家看见团长跳崖了,也砸烂纷纷跟着从峭壁上跳了下去…… 二、 断肠明志 “决不能做俘虏。”陈树湘乘敌不备,撕开伤口,用手从肚里抠出肠子,大吼一声奋力绞断……望着这血淋淋的场景,在场的敌人顿时目瞪口呆,惊恐万状。 三、 后一滴血 “政委……”警卫员悲泪夺眶而出,俯子欲将身负重伤的易荡平背上一起撤。易荡平一把夺过警卫员腰间的,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四、 生死渡 闻声扭过头来一看,是红政治委员。脸颊消瘦,胡须浓而长,剑眉下一双大眼因熬夜而通红。“恩来,仗打到这个节骨眼上,那些坛坛罐罐该丢了。” 第三章 信念如磐 一、 不可触摸之痛 队伍穿着破烂,可八角帽上的红五星格外醒目。他们是蒋氏祠堂里来不及转移的100多名着灰色军装的红军重伤员,有的断了胳膊,有的缠缚绷带,有的裸露肠子;有的被抬着,有的瘸着,有的被扶着…… 二、 人民是江山 鹤发银眉的105岁老人支义青,手中挥舞竹枝,甘之如饴般讲述着当年他撑船架桥帮助红军渡湘江的故事。也许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这是他多少次重复讲这个故事了。 三、 向西!向西! 长征前夕,身患疟疾,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当中腹部受伤,生病。三副担架一路行军,三人常常在担架上一起讨论党和红军的大事……这是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后来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所称的“担架上的谋划”。 四、 散落的星火 失散红军像一朵朵浮萍,携伤带病,他们以异常坚忍的毅力在他乡落地重生。他们走下战场,说着不同的语言,过着和从前不同的生活,但是在他们心里,作为一名红军战士的骄傲从来没有消失。 第四章 山河铭记 一、 穿越时空的嘱托 “请你好好保存这面旗帜,等胜利后我再来取。”为了红军战士的一句嘱托,祖孙三代冒着生命危险保存这面红军旗整整45年。 二、 红军是好人 几名红军来到一个姓海的老大娘家里,见有一锅红薯拌野菜煮的猪潲,商量后把它吃了。临走时,红军将锅洗得干干净净,在锅里放了10个银毫子…… 三、 保护 “老乡,别跑,我们是红军。”不喊还好,一喊几个瑶族同胞跑得比山兔还快。他们根本不知道红军喊的是什么,还以为是喊“再跑开枪”哩! 四、 守护 古稀的两鬓斑白,他卷起蓝色粗布裤裤脚,抄起一把长柄镰刀,拿着两把扫帚,走上了村口的石路。离家不远的一处墓地,是母亲赵良英守护了数十年的红军墓。 五、 世代做兄弟 堂屋里,一个满头银发、身着绿色军装的老人神情凝重、满脸悲伤。他踉跄几步走到堂上供奉的灵位前,哽咽着喊了一声“三爷”,便俯身拜倒在桌下,恭恭敬敬地磕了3个响头…… 第五章 忠魂永铸 一、 以国家的名义 “湘桂古道红军路,土千滴红军血;湘桂古道红军路,一步一尊身;湘桂古道红军路,一一木一英魂;湘桂古道红军路,一山一石一丰碑……”在湘江两岸,今广为流传着这首民谣,曲调沉缓,声声泣血,激荡着血忠诚。 二、 不能忘却的纪念 落成仪式头天,装载红军遗骸的棺椁还没有放进墓坑,不料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绵绵小雨,她拿一张张塑料布盖住水泥墓坑,一边发着39℃高烧一边在墓坑边蹲守…… 三、 千百次寻找 发掘人员在耳木塘溪流旁的竹丛底下,发掘到一具完整的小红军遗骸,通过后期的DNA鉴定,测出他的骨龄不到14岁。小红军倚靠崖壁,右手伸向不远处一只破碎的瓷碗…… 四、 迟到85年的葬礼 伴随着《思念曲》,徐昭英亲眼看到,礼兵护送装着她“爸爸棺椁行进红军墓安放区入口,礼兵依次取下覆盖在棺椁上的国旗,让棺椁缓缓入土安放。 第六章 赓续血脉 一、 红色DNA 新教学楼宽敞明亮,校内每一面墙、每一幅图都可见红色文化的影子。同学们琅琅读书声清脆悦耳。湘江战役红色故事会、红色童谣歌会……红色教育形式活泼,红星照亮颗颗童心。 二、 赤色印记 仲夏,徜徉在桂北山间水旁,这块曾洒下无数红军先烈热血的土地上,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分外肃穆。它们诉说着红军战士坚贞不屈的意志,唱响英雄如泣如诉的壮歌。 三、 不忘来时路 有一次,韩伟将军找有关部门,要求给牺牲在湘江战役的6000名闽西子弟追认为。按规定一个需要两个人以上证明,老将军听后勃然大怒:“红三十四师打得剩我一个团级干部了,让我去哪儿找证明人?” 四、 传播者 “爷爷参加过湘江战役,这是我选择这份工作的契机。”胡雅馨说,“爷爷把他的故事讲给爸爸听,爸爸又讲给我听,我讲给千千万万的观众听,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第七章 红土新天 一、来到毛竹山村 “想想红军,艰苦长征没有放弃,湘江血战没有放弃,我们怎么能放弃?”村民抱着这种必胜的信念,继续努力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道路。 二、 一个不掉队 久困于穷,冀于小康。桂林儿女勠力同心,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开对“子”,脱贫“对路子”:2020年,红军长征湘江战役途经的桂北6个县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0…… 三、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红军长征过桂北,把的长征精神播撒在山水沟壑间,给这片炙热的土地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湘江战役的发生地,红色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色、共同富裕的底色。 四、 看万山红遍 湘江战役发生地是一片红色沃土,每一处红色纪念场所都是一块“精神高地”。桂北各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让沉寂的乡村“红”起来。 

内容摘要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

1934年寒秋的一个傍晚,江西于都城东门外。

于都河河面不宽,没有咆哮的浪涛,只有轻波微澜,显得庄重肃穆,仿佛一个沉思的老人。

赶到于都河边为红军送行的群众中,除了满脸稚气、不谙世事的小孩跑来跑去,大人们的脸上都挂着愁容,有的还在暗暗流泪。

渡口挤满了依依惜别的送行的乡亲,花生、芋头、鸡蛋、水果、茶水,他们拿出家里最好的吃食,伫立道路两旁,不停地招手。

“打完白狗子就回来啊!”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母亲将两个饭团包好,轻轻塞到儿子周华良的手里,眼含着热泪。周华良刚满17岁,母亲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放,哽咽着重复同一句话:“路上千万要小心。”

胸戴红花的周华良对着母亲的唠叨一个劲地点头。

还没圆房的童养媳二姑娘也来为周华良送行,她将一双自己纳的布鞋递给未来的丈夫,眼里噙满了泪,小声啜泣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1017日,红军集结完毕,分8个主要渡口星夜渡河,开始战略转移。

按家乡的习俗,远行时只要带上母亲的饭团子,一路就不会挨饿。

周华良下意识地紧了紧统一配发的干粮袋,将饭团子放到最里边。

周华良走了很远,还听见母亲大声喊着:“华良,我们都盼着你早点回来啊……”

“革命一定成功,我会回来的。”周华良心里想,但他不敢回头,他怕母亲和二姑娘看见自己流泪的脸。

当然,周华良要是知道这是他和亲人的最后一面,怎么也会回过头再看她们一眼。

这时,岸上传来奔放激扬、耳熟能详的江西民歌——

一送呀格郎啊,送到里格大门前,一条里格大路,只显里格郎眼帘,满路个鹅卵石,实难走,郎要乱踩乱石直向前,潜入里格敌区,为党去战斗,道路里格虽险,定能里格走到边。

旋律绵长悠扬,但此刻听起来则显得十分低沉苍凉。

红军在城里重新编了队,周华良被编入第一野战纵队(军委纵队)。周华良跟着连长,部队给他发了套新军装却没有发枪,他只有一支梭镖和一把大刀。

他还看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大炮底盘,个个汗流浃背,走不了几步就气喘吁吁,停步换肩。

至于去哪里、去多久,周华良自己并不知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