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裰织仙名——何仙姑信仰与广东增江流域地方社会(960—186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裰织仙名——何仙姑信仰与广东增江流域地方社会(960—1864)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2.74 6.3折 68 全新

库存2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小菁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218149387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1661683

上书时间2025-01-0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廖小菁,臺灣臺北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博士,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特聘研究員(2018年6月―2020年9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2020年10月迄今),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主要從事社會史、性別史與近代東南亞華人離散社群歷史研究。曾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新史學》等刊物發表專題論文,研究成果曾榮獲中研院近史所“近代中國婦女史博士論文奬”(2016)、唐奬教育基金會“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奬”(2016)。



目录

序一(蔡志祥)

序二(李孝悌)

第一節緒論

第二節問題意識

第三節核心議題

第四節學術回顧

章節介紹

第一章羅浮神鄉何女仙—―明代之前增城的何氏女仙傳說

誰是何仙姑?

楔子

第一節神話地圖:羅浮洞天下的增城

第二節唐朝有姓名:早期崇拜傳統的雪泥鴻爪

第三節城市有仙山:城裡人的何仙姑故事

小結

第二章鳳凰山下遺履井—―明代的何仙姑故事與增城縣城

山中“丹井”今無恙

小引

第一節從丹井到遺履井:洪武年的新情節

第二節可語的仙異:明中期前後的說法

第三節琅琅仙名:明末的彙整與定調

小結

第三章何七郎的子孫們——明清增江何姓社區的宗族建構

小引“何氏之族”與“仙姑之後”

第一節五嶺仰十郎:廣府何姓的“三鳳十郎”祖先傳說

第二節七郎公的子孫(一):縣城坊都何氏

第三節七郎公的子孫(二):崇賢都小樓何氏

第四節七郎公的子孫(三):金牛都龍潭埔何氏

小結

第四章何六西山做大王――甲寅之變與晚清信仰版圖擴張

小引仙姑“出城”:近代增江地區的何仙姑信仰景觀

第一節咸豐甲寅年的“亂”與“變”:何六事件始末與衝撃

第二節譜系同珍小石樓:小樓何仙姑家廟與七郎裔宗盟的確立

第三節由增仙而分一脈:亭子岡仙姑古廟與客裔何氏的入夥197

第四節脈接羅浮山左股:南壆何仙姑廟與下增城何氏的加盟

小結

第五章神龕上的祖姑婆——泛珠三角地區的女性崇拜傳統

小引女仙、女兒、祖姑婆

第一節珠璣巷之外:增江地區的“神仙之後”族源敘事

第二節祠堂中的未嫁女:泛珠三角地區的祖姑崇祀傳統

第三節“夫人”、“孝女”、“姑婆嬤”:博羅陳孝女之例

小結

結論

参考書目

後記



内容摘要

緒論

第一節問題意識

中華帝國晚期的神州大地,是眾家女神擅場飛舞的蒼穹。以女身形象顯化四海的觀音菩薩、華南的天后娘娘(媽祖)、華北的碧霞元君(泰山娘娘)以及體現八方風土姿彩的各路地方女神,在中國百姓的信仰世界中估據了顯著的地位。女神信仰在宗教傳統中的重要性,如同女性在實際社會生活中擔當的角色一樣無可忽略。然而,迄今為止,有關中國宗教與性别的研究成果,尚未能清楚告訴我們,以女性形象為核心的信仰傳統,如何為一方水土之民所創造、延續與易變,是以能在歷史長河中持續呼應此間各類崇拜人群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醖釀於不同時空脈絡的女性崇拜傳統,又如何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相互對話,進而在跨地域的宏觀歷史場景中,交織出一致與多元並存的信仰景觀?

以上述關懷為切入點,本書綜合文獻分析與田野調查等研究途徑,聚焦廣東增江流域何仙姑信仰從宋代至清代咸豐、同治時期的長期演變歷史,試圖透過地域社會史、性別史與宗教史的理論視角,進一步結合跨地域的比較研究視野,探討華南地區女性崇拜傳統與地方社會自中世以迄帝國晚期相互構造的歴史動態結構(structuring)歷程。本研究試圖提出並回答以下問題:為什麽在明清華南地區森然謹嚴的宗族社會秩序下,地方社會中来自不同社會階層、歷史淵源的人群,會相繼選擇崇拜一位具有鮮明抗婚形象且離世“成仙”的女性傳說人物,作為表達社群與地方認同的策略?特定女性神祇的傳說系統和崇拜傳統是透過何種機制、媒介與行動者的選擇過程,得以在不同時空脈絡下走進地方與人群,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被不断延續與更新?

從上述問题出發,本書将细緻展陳女性神祇的形象與象徵意義如何在具體的時空脈絡與社會生活中被創造與實踐,並進一步在多元政教話語、地域文化和族群歷史記憶相互碰撞、交融的歷史過程中被留存舆更新,同時反饋成為模塑在地族群關係、文化景觀與歷史敘事的關鍵力量。

從何仙姑信仰所植根的時空脈絡出發,本書曾試爬梳此一以女性形象為核心的崇拜傳統在十世纪以降的增江流域漸次發展的過程,同時揭示其傳說話語和廟祀傳統所隱含的地方社會發展軌跡。希望藉此說明,一方之神的靈顯之名與多元形象,除了植根並展演於特定的地域社會之中,為社區生活的展延、地方歷史敘事的不断更新以及敬拜人群持續選擇與實踐的結果,同時亦是鄉土邊界内外的政治經濟力量與文化傳統相互對話和構造出來的産物。本書亦綜合比較分析泛珠三角地區土俗傳統下的女性崇拜案例,爬梳粤地特有的土著巫俗暨性别文化、跨地域宗教敘事、國家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相互對話的歷史軌跡,藉以展陳與何仙姑相似的女性角色——未婚無嫁之女性在華南社會長期演進歷史中,如何在多元的宗教話語、變遷的社會制度以及不同社群的文化策略操作下,以女仙、女兒、女祖先等多元身分,逡巡往返於社會結構與文化象徵體系的邊陲與核心之間,展現出雜糅凡俗與神聖形象的豐富面貌與意義。



精彩内容
本书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针对广东增江沿岸地区的何仙姑信仰的演变以及增江流域的社会变迁进行研究。本书内容是从中世向近现代走来的民众宗教社会史与性别史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具体的时空脉络上完整展示一个以女性形象为核心的信仰传统千年演变历程,具体揭示中国宗教传统中与民众社会生活声息相通却少为研究者重视的崇拜传统。《裰织仙名:何仙姑信仰与广东增江流域地方社会(960-1864)》为“中大史学文丛”之一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