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7.75 6.3折 ¥ 108 全新
库存24件
作者唐葆君,胡玉杰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60296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13445929
上书时间2025-01-01
唐葆君,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部委员,兼任中国煤炭学会碳减排工程管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分会秘书长、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副主任等。长期从事绿色与低碳经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科技冬奥”等科研任务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60余篇;主编专著9部;获得专利授权17项;获软件著作权28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提交政策建议17份,并得到中办、国办重视;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在内7项;教学成果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曾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
前言
1章 低碳城市发展经验与基本概念 1
1.1 国外低碳城市建设情况 2
1.1.1 英国伦敦—低碳城市的先行者 2
1.1.2 日本横滨—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2
1.1.3 奥地利古辛市—“以点带面”,打造低碳小镇 3
1.1.4 德国弗莱堡—以“绿色之都”为立足点 3
1.1.5 丹麦哥本哈根—以“碳中性城市”为依托 3
1.1.6 瑞典斯德哥尔摩—以“零碳城市”为目标 4
1.2 国内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4
1.2.1 低碳试点城市情况综述 4
1.2.2 低碳试点城市经济维度发展评估 10
1.2.3 低碳试点城市社会维度发展评估 14
1.2.4 低碳试点城市环境维度发展评估 17
1.3 城市低碳建设的基本特点与标准规范 19
1.4 低碳城市的内涵与概念界定 20
2章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理论研究 24
2.1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研究背景 24
2.2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 25
2.3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的经验与实践 26
2.3.1 城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 27
2.3.2 基于脱钩模式的定量化评估指标体系 27
2.3.3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指标评估 29
2.3.4 “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指标评估 30
2.4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的问题与挑战 31
2.4.1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 31
2.4.2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应兼顾城市共性与个性 32
2.4.3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缺乏对基准值的分析 32
2.4.4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须实现评估智能化 32
2.4.5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体系缺乏实践检验 33
3章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4
3.1 指标体系设计的逻辑框架 34
3.2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5
3.2.1 理论基础与原则 35
3.2.2 城市低碳发展关键指标识别 36
3.3 低碳城市试点综合评估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40
3.3.1 数据来源与数据预处理 40
3.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1
4章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应用 47
4.1 低碳试点城市静态评估 47
4.1.1 2010年低碳试点城市发展综合评估 47
4.1.2 2015年低碳试点城市发展综合评估 50
4.1.3 2018年低碳试点城市发展综合评估 52
4.2 低碳城市试点动态评估 58
4.2.1 宏观维度动态评估 58
4.2.2 按低碳试点设立批次分类的动态评估 65
4.2.3 按城市发展特点分类的动态评估 67
4.3 城市未来低碳发展方向:障碍因子诊断 70
5章 分部门及不同类型城市的低碳发展模式 73
5.1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城市部门低碳发展决策 73
5.2 不同类别城市的低碳发展模式分析 76
5.2.1 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76
5.2.2 成熟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77
5.2.3 探索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77
5.2.4 后发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78
6章 型城市低碳发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79
6.1 型城市北京市低碳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79
6.2 型城市北京市低碳发展转型实践 80
6.3 型城市北京市低碳发展评估结果 84
6.4 型城市北京市低碳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88
6.5 型城市北京市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91
7章 成熟型城市低碳发展研究—以唐山市为例 93
7.1 成熟型城市唐山市低碳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93
7.2 成熟型城市唐山市低碳发展转型实践 95
7.3 成熟型城市唐山市低碳发展评估结果 98
7.4 成熟型城市唐山市低碳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01
7.5 成熟型城市唐山市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105
8章 探索型城市低碳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08
8.1 探索型城市成都市低碳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108
8.2 探索型城市成都市低碳发展转型实践 111
8.3 探索型城市成都市低碳发展评估结果 114
8.4 探索型城市成都市低碳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18
8.5 探索型城市成都市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120
9章 后发型城市低碳发展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123
9.1 后发型城市贵阳市低碳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123
9.2 后发型城市贵阳市低碳发展转型实践 123
9.3 后发型城市贵阳市低碳发展评估结果 124
9.4 后发型城市贵阳市低碳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37
9.5 后发型城市贵阳市低碳城市建设政策建议 138
参考文献 140
第1章低碳城市发展经验与基本概念
为了控制温升、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而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IPCC,2013)。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人类活动已经引起了较工业化前水平1.0℃的温升,若继续按照当前的增长比率,全球变暖极有可能在2030~2052年间达到1.5℃,如果升温达到1.5℃,就会产生巨大的气候影响,导致人类生计丧失、粮食短缺、流离失所、健康受损等。大部分国家已经开始致力于有效控制或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减排目标,目前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为发达国家(OECD,2021)。根据Climate News网站的报道,全球已有30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也做出了相应的减排承诺。2020年,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了具体目标,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均做出了相关的工作部署。①
城市低碳转型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由于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面临发展阶段难以逾越、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技术相对落后、区域碳排放差异较大、城镇化背景下高碳排放基础设施的扩张等诸多挑战(魏一鸣等,2018)。城镇化水平提高与能源高消耗和温室气体高排放存在紧密的联系。根据2014年中国各省份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与城镇化率的相关分析,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城镇化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将增加5.8kg,相当于2014年全国人均生活排放(0.29tCO2)的2%。如果按照新型城镇化规划目标,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人均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将从0.29tCO2增加到0.33tCO2(魏一鸣等,2017)。由于在当前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阶段还未找到协调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的根本解决途径和现成方案,政府试图通过地方试点创造并总结有效的政策和制度(齐晔,2013)。至今,中国已经确定了6个省区低碳试点、36个低碳试点城市,除湖南、宁夏、西藏和青海外,每个地区至少有一个低碳试点城市,发展路径包括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多维度,低碳试点已经基本在全国全面铺开。两批低碳试点地区已占全国五分之一的土地,常住人口已达中国的39%,并覆盖了全国各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
城市低碳发展研究具备较强的现实及理论意义。本书剖析城市低碳发展经验及分析理论;构建多层次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不同维度的评估;开展不同类别城市的低碳发展模式分析;从交通、建筑运行、电力、工业等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门低碳发展进程出发,通过研究行业低碳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的耦合体制,深入探究技术、成本、制度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化,形成城市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偏好和内在驱动机制。本书构建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不仅可以探讨宏观经济结构下城市能源、经济、环境三者的关系,还能够对微观层面下的城市能源技术和环境减排技术等的选择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拓展了城市能源系统低碳发展的研究思路及理论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贡献。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低碳试点城市进行低碳发展现状评估,为典型城市提供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具备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章首先介绍国外低碳城市建设情况及发展经验,其次深入分析国内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而明晰城市低碳建设的基本特点与标准规范,最后阐述低碳城市的内涵与概念界定。
1.1国外低碳城市建设情况
1.1.1英国伦敦——低碳城市的先行者
为推动英国尽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私营机构———碳信托基金会,负责联合企业与公共部门,发展低碳技术,协助各种组织降低碳排放。其推行能源更新与低碳技术应用,发展热电冷联供系统,用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代替部分由国家电网供应的电力,改善现有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引进碳价格制度,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提高全民的低碳意识。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是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中心,该市的规划条例与相关能源法案组成了比较完善的低碳法律体系。比如《欧盟建筑能源性能指令》《可持续和安全建筑法案(2004)》《住宅法(2004)》规定了伦敦住宅出售之前要申请能效证书;《家庭节能法案(1995)》要求伦敦政府为居民家庭节能提供帮助。这些法律法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法律体系,有力促进了伦敦可持续项目的发展。
本书针对我国城市低碳转型发展中的相关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的重大需求,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特征。针对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研究及典型城市低碳发展等重点问题进行剖析,简要论述每个问题的研究思路、模型方法、数据处理,并对结论进行详细阐述,以政策分析为导向,提出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