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5.16 6.3折 ¥ 4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英)汤姆·麦卡锡(Tom McCarthy)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74319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0元
货号9137228
上书时间2024-12-31
12.4 这样的思考造成了另外一个结果: 这时候不仅仅是我对大报告的态度,还有我对Koob-Sassen的态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程对我来说,突然变得可耻了。它变得阴毒。变得危险。说实话,它甚至就是不折不扣的邪恶。偷偷地渗透进守法公民生活的每个角落,“重新设置”背后的系统,影响他们事实上所有的行为和体验,而且是在他们不知情的状态下……我开始想象它――想象它名称的那几个字母(K是身体的轮廓,而几个S是斗篷的褶皱,中间的连字符是藏在斗篷中的)――趁人们晚上睡着的时候,鬼鬼祟祟地溜上楼梯。这是一个无声的杀手。那就是我想象出来的画面。一开始,如果要我指出它有哪个具体的方面或后果――哪个唆使者或受益人――从本质上就是无可置疑的邪恶,我的确说不上来。但一段时间之后,我告诉自己: 正是模糊这个特质让它变得可耻、阴毒和危险。因为它没有脸孔,也没有身体,让工程变得强大而深远,但与此同时,也让它被问责或挑战的程度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你能批评它什么呢?或者攻击它哪一点呢?它没有建筑,没有工程总部,或者总调度局。它有哪个人可以代表吗?那个脱鞋部长?她可不是什么幕后黑手;她对整个工程的总体了解不会比我高出多少。难道是她的顶头上司――一个思维能力(和所有贵族一样,他的父母也算是近亲)遭到自己成员公开鄙视的人?工程是、国家、一切的――但同时,它也在一切之下: 这是它有效的原因,也是它的致命之处。我一周一周地努力工作,就为了能帮助工程成为现实,让它的阶段能运行起来,脑子里却全是上面那些念头;而我一边工作着,思考得越多,咀嚼得――不管用什么词――越多,类似这样的想法也越发扩散开来。
12.5 我开始重新判断我在其中的角色。就像之前说过的,我不准备描绘得过细;但你只要知道我的角色很小就够了――又小又卑微。我的工作是地下的,这句话一点没有修饰的成分: 我被藏在Koob-Sassen――同时也是公司的――根基中,作为它们的支撑点。这没有赋予我多少力量可以在某种正式或官方的层面上塑造工程――但要是想阻挠它成形,甚至破坏它……这,我轻声对自己说,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既然准许我四处挖掘,难道我就找不出轴线或支柱,对它们加以损害?既然到任何区域都畅通无阻,难道我不能趁四下无人之时,从工具包里掏出一个扳手,扔进发动机房里,卡住工程的齿轮和杠杆?Koob-Sassen或许是个大水库,接纳无数支流――但职责所在,我本就可以伸试管下去,任意读取我要的测试结果,有的条件可以从实验室外套的内侧口袋里偷偷掏出一个药剂瓶,滴出毒药,即使是再轻微的剂量,最稀释的配方,都能造成尸横遍野。我的干扰或许只是提供一些不完善的数据,起始时如同一只小耗子,但流程中过了三四步之后,就可能制造出一个下水道的庞然巨兽,就像哥斯拉一样破土而出,损毁一切;或许我只是提出一些错误的解读或主张,甚至可以只是一些暗示,就能让之后的某个重大决定错到不可挽救,就像短接了电路或是正好摁反了开关。这些我都可以做到,如果我愿意的话: 我可以一把焚毁这……
12.6 我渐渐沉迷于这些幻想。在我脑海中,行政大楼、堡垒、宫殿纷纷倒塌,我听得见玻璃粉碎、巨石滚落的声响,看得见烈焰冲天: 德国国会大厦,兴登堡,特洛伊和罗马的陷落全都叠加在一起。这时候,我的追随者们――那个凭借我的幻想业已存在的秘密人类学家的半地下网络――他们会加入我的事业。当我们的力量结合起来之时,现在进行式人类学TM可以转化成一场武装抵抗运动: 我想象他们在我号令之下来回奔波,制定冲锋战略,用他们人种志学的技巧煽动,集合私设法庭的,颠覆城市空间的结构本身。在我眼前,窨井盖突然炸起,电缆莫名自燃,办公室的无线网络云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于是成群结队被逼疯的公务员从桌边逃离,肆虐街道,他们头颅里是喧闹刺耳的各种嗓音,鲜血不住从耳洞淌出……我坐在地下室里、乘着地铁或昏昏欲睡的时候,就想象着这些画面。
如果你试图寻找一本能够忠实反映眼下这个时代的小说,《撒丁岛》就是了。
继入围布克奖提名的《记忆残留》(REMINDER)以及获得温德姆-坎贝尔文学奖的《C》之后,汤姆·麦卡锡又带来了新作品《撒丁岛》。在这部令人不安的小说中,作者承诺次也是最后一次描述我们所居住的世界——现代、后现代以及我们所能想象的无论哪个身处其中的世界。
主人公“U”是一名“企业人类学家”,他的工作是运用先锋派理论帮助公司销售牛仔裤和早餐麦片。“U”所在的公司赢得了一项神秘的工程,而“U”的日常工作就是为此提供人类学方面的咨询,但他的最终目标是要撰写一份“大报告”,用包罗万象的数据完整地总结我们的这个时代。然而,在书写的过程中,他为石油泄漏和跳伞事故的新闻着迷,并渐渐感到自己被无所不在的数据打败了,迷失在各种各样的信息的缓冲地带中,徘徊在数据的幻影间,而他试图将数据整合成某种有意义的符号的努力终将失败。当他意识到这份“大报告”从本质上就无法完成时,他对整个工程乃至存在的意义都开始产生了怀疑。
“一部智慧的闪光之作,引人深思……麦卡锡并非一个受挫的文学理论家,需要借用小说的体裁来实现自我的满足,他是一个天生的小说家,一个令人着迷的写作者,让文化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触动人心,难以抗拒他的文本的魅力。”
——《纽约时报》
被誉为“后现代主义接班人”,在英美小说界被公认的先锋派擎旗手汤姆·麦卡锡又一次用他的小说给我们带来了震撼和惊喜。在这本书里,他深入刻画了信息纷扰的互联网时代,采用的形式则让读者想起杰夫·戴尔(Geoff Dyer)和汤玛斯·伯恩哈特(Thomas Bernhard)的风格,用一个字母给主角起名让人想到卡夫卡的约瑟夫·K,而卡夫卡对于官僚体系的描绘也映射到了这部小说里大企业恢弘无边的层级体系中。如果联想到我们每次那么爽快地“同意”那些“条款和条件”时,它管辖了几乎所有我们享受的网络功能,但我们从来没读过哪怕一个字,恐怕就有所领会了。而且这部小说与“当代感”合拍的另一点是所有这些贯穿小说的意象,每一个片段都看似无关紧要,但全都像是有劫持你微博时间线并揭示全局的潜质。
——读者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