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无
目录
蕨·类·植·物/1
木贼科/2
木贼/2
问荆/3
笔管草/4
紫萁科/5
紫萁/5
海金沙科/6
海金沙/6
小叶海金沙/7
蚌壳蕨科/8
金毛狗脊/8
鳞毛蕨科/9
粗茎鳞毛蕨/9
贯众/10
水龙骨科/11
石韦/11
有柄石韦、庐山石韦/12
槲蕨科/13
槲蕨/13
蕨科/14
蕨/14
凤尾蕨科/15
蜈蚣草/15
半边旗/16
井栏边草/17
球子蕨科/18
荚果蕨/18
裸·子·植·物/19
苏铁科/20
苏铁/20
银杏科/21
银杏/21
松科/22
油松/22
马尾松/23
红松/24
金钱松/25
柏科/26
侧柏/26
三尖杉科/27
三尖杉/27
粗榧/28
红豆杉科/29
榧/29
南方红豆杉/30
东北红豆杉/31
罗汉松科/32
竹柏/32
麻黄科/33
草麻黄/33
木贼麻黄/34
被·子·植·物/35
三白草科/36
三白草/36
蕺菜/37
胡椒科/38
胡椒/38
荜茇/39
金粟兰科/40
及己/40
草珊瑚/41
银线草/42
桑科/43
桑/43
无花果/44
薜荔/45
构树/46
柘树/47
大麻/48
啤酒花/49
葎草/50
桑寄生科/51
桑寄生/51
槲寄生/52
马兜铃科/53
细辛/53
杜衡/54
北马兜铃/55
马兜铃/56
木通马兜铃/57
猕猴桃科/58
中华猕猴桃/58
山茶科/59
山茶/59
油茶/60
蓼科/61
药用大黄/61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62
华北大黄/63
拳参/64
荭蓼/65
羊蹄/66
萹蓄/67
何首乌/68
虎杖/69
金荞麦/70
杠板归/71
金线草/72
火炭母草/73
苋科/74
牛膝/74
川牛膝/75
鸡冠花/76
青葙/77
空心莲子草/78
刺苋/79
商陆科/80
商陆、垂序商陆/80
石竹科/81
瞿麦、石竹/81
麦蓝菜/82
孩儿参/83
银柴胡/84
鹅肠菜/85
长蕊石头花/86
睡莲科/87
莲/87
芡实/88
毛茛科/89
黄连/89
乌头/90
北乌头/91
芍药/92
牡丹/93
白头翁/94
威灵仙、棉团铁线莲/95
兴安升麻/96
金莲花/97
天葵/98
毛茛/99
贝加尔唐松草/100
小檗科/101
细叶小檗/101
淫羊藿、箭叶淫羊藿/102
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103
八角莲/104
南天竹/105
防己科/106
蝙蝠葛/106
千金藤/107
木防己/108
木兰科/109
内容摘要
药名:木贼
别名:锉草、笔头草、笔筒草、节骨草
木贼
【识别】多年生草本,高50cm以上。根茎短,黑色,间
匐,节上长出密集成轮生的黑褐色根。茎丛生,坚硬,直立
不分枝,圆筒形,有关节状节,节间中空,茎表面有20~30
条纵肋棱,每棱有两列小疣状突起。叶退化成鳞片状,基部
合生成筒状的鞘,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
有多数棕褐色细齿状裂片,裂片披针状锥形,先端长,锐尖,
背部中央有1浅沟。孢子囊穗生于茎顶,长圆形。孢子囊穗
6~8月间抽出。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河岸湿地、溪边,喜
阴湿的环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
【药用】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有疏风清热、凉
血止血、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风热目赤、目生云翳、迎风
流泪、肠风下血、痔血、血痢、妇人月水不断、脱肛。煎服,
3-10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气血虚者慎服。
……
主编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中医药专业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小开本口袋书,野外识别药用植物工具书。
精彩内容
本书参考《药用植物学》等高等教育教材及《中华本草》等权威著作,收录常用、常见植物类中草药600多种,按照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每种药用植物包括药名、别名、植物形态特点、生境分布、采集加工、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文字内容,并配有突出植物识别特征的精美彩色图片,有的品种根据识别需要配有花图、果图等多幅图。本书收录的品种较多、文字描述全面实用、配图精美清晰,适合中医药专业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