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9 6.3折 ¥ 7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孙建光,李梓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604818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3918275
上书时间2024-12-30
孙建光,男,江苏淮阴人,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菲律宾莱西姆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财经商贸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淮安社科人物、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主要从事译介学、比较文学和教育学等研究,先后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4篇;出版专(译)著5部,教材7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市厅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10余项。
李梓,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淮安市优秀青年标兵、淮阴工学院师德标兵;主要从事翻译学和教育学等研究,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出版“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市厅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20世纪西方主要对话理论
一、对话概念的萌发
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三、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对话理论
四、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对话理论
第二节 我国文学翻译研究概述
一、翻译文学概念论
二、翻译文学标准论
三、翻译文学方法论
四、翻译文学译者论
五、翻译文学史论
六、翻译文学本体论
第三节 《尤利西斯》汉译研究概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尤利西斯》、作者与译者
第一节 《尤利西斯》:小说真实与形式的游戏
一、小说的真实
二、形式的游戏
三、结语
第二节 乔伊斯:叛逆和艺术张扬的文学巨匠
一、叛逆
二、窘迫
三、自我流放
四、张扬的艺术追求
第三节 金陧:披荆斩棘,追求完美的学者
一、生平简介
二、翻译活动
三、著译简介
四、翻译思想
五、译作影响
第四节 萧乾:德艺双馨、未带地图的旅人
一、生平简介
二、翻译活动
三、著译简介
四、翻译思想
五、译作影响
第五节 文洁若:走出丈夫“光环”的资深翻译家
一、生平简介
二、翻译活动
三、著译简介
四、翻译思想
五、译作影响
第六节 译者对作者及原著的认同与转化
一、译者对原作者的意识认同
二、译者对原作者的意识转化
三、译者对原作者及原著认同转化的主要体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尤利西斯》汉译的语言研究
第一节 《尤利西斯》汉译“陌生化”美学特点
一、《尤利西斯》“陌生化”的美学“当下性”
二、《尤利西斯》汉译“陌生化”的美学主体性的表现
第二节 《尤利西斯》“前景化”语言汉译比较
一、语言形式的前景化
二、句式的前景化
三、结语
第三节 《尤利西斯》中的典故汉译比较
一、两译本中典故翻译的语言认知
二、两译本中典故翻译的文化认知
三、两译本中典故翻译的诗学认知
第四节 《尤利西斯》中的隐喻分析及其翻译
一、《尤利西斯》中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隐喻翻译深层问题探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尤利西斯》汉译的文化研究
第一节 意识形态在《尤利西斯》译介中的影响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二、意识形态对翻译的隐性操控
三、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显性操控
四、结语
第二节 翻译诗学在《尤利两斯》译介中的影响
一、译者的翻译目的性
二、译者的翻译诗学观
三、译者的审美意识
四、译者的语体特色
第三节 赞助人系统在《尤利西斯》译介中的影响
一、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
二、经济因素的作用
三、社会地位的作用
四、精神支持作用
五、技术支持的作用
第四节 《尤利西斯》中的异族文化因素翻译研究
一、犹太人形象翻译分析
二、非洲人形象翻译分析
三、南美洲人形象翻译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尤利西斯》汉译的间性研究
第一节 《尤利西斯》汉译生态间性研究
一、《尤利西斯》汉译中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
二、《尤利西斯》汉译中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
三、《尤利西斯》汉译中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
第二节 《尤利西斯》汉译文本间性研究
一、译文与原文的间性关系
二、译文与引文的间性关系
三、译文与译文的间性关系
四、结语
第三节 《尤利西斯》汉译主体间性研究
一、翻译主体间性的相关概念
二、译者与作者的主体间性
三、译者与赞助人系统的主体间性
四、译者与译作读者的主体间性
五、结语
第四节 《尤利两斯》汉译文化间性研究
一、差异性是文化问性的哲学基础
二、“他者”理论开启了文化间性之门
三、交往行为理论铺平文化问性平等交互之道
四、视域融合促成文化间性的融合共生
本章小结
后记
第一节20世纪西方主要对话理论
自人类诞生以来,交流和对话便成为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手段。交流与对话不仅受到政治家的关注,也越来越受到当代文艺理论者的关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社会文化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各种独特的文艺批评理论异彩纷呈,各种文艺思潮涌动。如何在多元的文学范式与话语中寻求沟通与交流的契机,实现平等对话已成为当代文学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对话(dialogue)简单地说就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会谈。对话的意义在于通过交谈,打开思想的闸门,达到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的目的,涌现新观点,促进化解隔阂、相互融合。只有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对话者才能保持一种相对自由的心态,有利于新观点的出现。苏联文艺理论家、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认为“生活就其本质来说是对话”。对话是方式,也是目的。目的是要求所有对话参与者都能参与,并能投入对话;方式就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实现参与者的某种目标。因此,对话是要求参与者通过对话实现妥协、和解、融合。从西方哲学和美学来看,对话既是哲学与美学对当代世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回答,也是理论自身内在逻辑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诗学角度来说,对话是一种价值取向交流,不同价值取向进行碰撞与交锋,进而妥协、融合。对话,从语言学上看具有问答式的对话直观形态,还是自言自语式的非对话的直观形态,“只要话语自身不自足、有疑问,它不断地分解自身,不断地自我解释,这样一种话语就有了对话功能”。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早期奠定时期,对话是探索一定真理、知识的手段。对话的产生是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渴求了解或者传递信息,或者因为自我意识所引起的价值不自足产生疑问,期望了解更多的他者价值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对话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及交流与妥协的空间,当这种疑惑进入特定的交际领域,对话就成了不可终结的,通过不断对话,企求不断地接近事物的本真状态的有效手段。
……
本书通过对《尤利西斯》汉译的文献梳理,在具体研究中运用文化翻译理论、对话诗学、间性理论等理论,以《尤利西斯》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对《尤利西斯》汉译进行描述性研究。紧扣现代间性图式理论,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在理解文本对话、文化对话和主体对话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探讨原文本与译文文本、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作者、译者、赞助人、读者之间的对话与融合。在宏观的定性分析、交互式研究与经典译例阐释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实现对《尤利西斯》汉译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