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7.5 3.4折 ¥ 52 全新
库存71件
作者孟庆良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48447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9207960
上书时间2024-12-30
1绪论1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
1.2相关文献综述3
1.2.1众包创新运行模式的相关研究3
1.2.2创新竞赛相关研究6
1.2.3众包创新模式下用户参与动机的相关研究8
1.2.4众包创新模式下的知识共享相关研究10
1.2.5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12
1.3研究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13
1.3.1研究内容与思路13
1.3.2主要研究方法14
1.4本书的结构及组织15
2众包创新的相关理论17
2.1众包模式的兴起和类型17
2.1.1众包模式的兴起17
2.1.2众包模式的类型20
2.2众包创新相关理论22
2.2.1开放式创新22
2.2.2用户创新23
2.2.3民主化创新24
2.2.4价值共创25
2.3知识获取相关理论27
2.3.1知识的一般类型27
2.3.2知识获取的一般过程28
2.3.3知识获取的模式与方法30
2.4本章小结31
3众包创新模式的内涵、运行过程及本质32
3.1众包创新模式的内涵32
3.2众包创新模式的特征35
3.3众包创新的一般运行过程37
3.4众包创新的本质:外部知识的获取和利用38
3.5本章小结40
4双边视角下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影响因素扎根研究41
4.1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流分析41
4.1.1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构成维度41
4.1.2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流动过程44
4.2研究设计46
4.2.1研究方法46
4.2.2软件选取47
4.3数据资料来源48
4.4研究过程49
4.4.1创建项目49
4.4.2开放式编码50
4.4.3主轴编码53
4.4.4选择性编码54
4.4.5理论模型构建55
4.4.6理论饱和检验56
4.5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56
4.5.1知识源特性56
4.5.2知识获取情境57
4.5.3任务属性58
4.5.4知识需求者特性59
4.6管理启示60
4.7本章小结61
5双边视角下知识获取对众包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62
5.1知识获取的前因提取62
5.2理论假设63
5.2.1知识获取前因及其影响63
5.2.2知识获取与众包创新绩效64
5.2.3知识获取的前因对众包创新绩效的影响65
5.2.4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66
5.3实证分析67
5.3.1变量选择与测量67
5.3.2小样本数据的收集与分析71
5.3.3小样本检验的程序与标准71
5.3.4小样本量表的检验72
5.3.5小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75
5.3.6大样本数据获取78
5.3.7描述性统计分析79
5.3.8信度与效度检验80
5.3.9结构方程模型分析82
5.3.10直接效果、间接效果与总效果分析87
5.4结果讨论与管理启示88
5.4.1结果讨论88
5.4.2管理启示89
5.5本章小结89
6双边视角下众包创新关键用户知识源的识别研究91
6.1众包创新关键用户知识源识别的必要性92
6.2众包创新模式的关键用户知识源识别体系构建93
6.3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关键用户知识源识别方法95
6.3.1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95
6.3.2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关键用户知识源识别过程96
6.4实证研究97
6.4.1评价对象和数据收集98
6.4.2BP神经网络训练与测试101
6.5管理启示103
6.6本章小结104
7双边视角下众包创新知识获取的动态优化控制研究105
7.1用户持续参与众包创新与知识承诺105
7.2问题描述与假设108
7.3模型构建及求解109
7.4参数灵敏度分析114
7.4.1信任水平114
7.4.2机会主义倾向116
7.4.3感知价值满足水平117
7.4.4贡献系数119
7.5管理启示120
7.6本章小结121
8研究结论、创新之处与未来展望122
8.1研究结论122
8.2创新之处124
8.3未来展望125
参考文献126
附录1用于扎根理论分析的部分原始资料示例145
附录2关键用户知识源识别的用户原始数据167
附录3知识获取对众包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调查问卷179
后记181
查看全部↓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众包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是指企业把传统由内部员工执行的创新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转交给外部网络用户(大众)来完成的商业模式[1]。该模式已被实践证明是获取网络群体知识资源的有效模式,如宝洁公司借助科研创新平台创新中心(InnoCentive),把公司外部的创新比例由原来的15%提高到50%,研发能力提升了60%;戴尔公司创立了创意风暴众包社区(IdeaStorm Community),截至2017年7月21日已有26000多条用户想法提交,超过500多条得到具体实施;思科创立I-Prize创新竞赛向外部用户收集信息技术创新方案,经过五周的竞赛,共收到来自全球104个国家的2500份方案;国际商用机器总公司(IBM)投入10亿美元开发众包模型等[2],[3]。可见,众包创新正深刻影响着当前企业的创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建立不同的众包创新模型,但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其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呈现碎片化状态[4]。虽然众包创新实践取得一定效果,但创新质量亟待提升[5]。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网络众包平台,如猪八戒网(wwwzbjcom)、任务中国(wwwtaskcncom)等,但其应用还处于信息处理和简单工作众包等初级阶段,且主流企业参与不足,与国外创新领先企业倾力打造众包创新模型形成强烈反差。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对众包创新模式的先进理念缺乏系统认识,应用上缺乏信心,亟须理论引领。
为此,相关学者主要从众包创新运行模式[6],[7]、众包创新参与动机[7~11]、创新竞赛[5],[12~14]以及众包模式下的知识共享[7],[15]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众包创新与开放式创新、创新民主化和用户创新等理论一脉相承,是企业充分利用外部网络资源实现创新的解决方式。一些学者[6],[7]从企业管理实践出发,对选择型和整合型众包创新模式、基于自建网络社区和基于第三方平台的众包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设计一套众包创新管理机制,从而有效获取和利用外部网络知识,保证高质量完成创新任务。考虑到众包创新的组织形式开放、参与者自由自愿等特征,需要引导参与者积极参与,故了解其参与动机是基础。于是相关学者[7],[8]通过对开源软件、维基百科及一些众包网站的实证分析,提出外在动机(奖金报酬、对事业有益、成就感等)和内在动机(喜好、乐趣、学习等)是主要动机,而且有时内外动机相互排斥,存在挤出效应。还有学者[10],[11]提出存在内在动机、内化的外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三种类型。创新竞赛作为众包创新的最直接方式[5],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创新竞赛绩效、任务设置和奖励机制设计等问题,但实践中出现用户持续参与度不高、竞赛效率低下等现象,其内在解决机制需进一步探索。由于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能力依赖于其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一些学者[7]运用实证探索了用户知识多样性对众包创新质量的影响关系。甘等(Gan等,2012)[15]借鉴虚拟社区下知识共享的研究成果,提出仅从参与动机探索众包模式下的知识共享行为还不够,需要基于更微观视角进行考究,并构建基于动机(Motivation)、机会(Opportunity)和能力(Ability)三维度(MOA)的知识共享机制概念框架。
……
查看全部↓
本书借鉴并吸收了国内外众包创新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向读者介绍了有关众包创新的知识和相关研究。
双边视角下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机制及实现策略
全新广州
¥ 26.23
双边视角下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机制及实现策略
全新北京
¥ 14.04
双边视角下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机制及实现策略
全新北京
¥ 18.20
双边视角下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机制及实现策略
全新广州
¥ 26.19
双边视角下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机制及实现策略
全新广州
¥ 26.25
双边视角下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机制及实现策略
全新广州
¥ 26.16
双边视角下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机制及实现策略
全新广州
¥ 26.15
双边视角下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机制及实现策略
全新东莞
¥ 31.70
双边视角下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机制及实现策略
全新无锡
¥ 27.90
双边视角下用户参与众包创新的知识获取机制及实现策略
全新天津
¥ 28.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