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海域海底地震探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33.06
6.7折
¥
198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训华,吴志强,刘丽华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11236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11740795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国东部海域深部地质探测历程
(一)南黄海
(二)东海
二、OBS深部地震探测技术发展历程
(一)国际
(二)国内
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四、主要进展和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一、南黄海
二、东海
第三章 OBS资料采集技术
一、OBS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结构
(二)工作原理
二、地震波震源激发技术
(一)气枪激发地震信号机理
(二)激发地震波特征分析
(三)大容量枪阵组合设计方法
(四)应用效果
第四章 数据处理技术
一、处理流程简介
二、数据净化处理
(一)特征分析
(二)组合净化
(三)效果分析
三、信号增强技术
四、P、Z分量合并与波场分离处理
(一)压力(P)和垂直(Z)分量接收机理
(二)P分量和Z分量合并方法
五、射线追踪与走时计算
(一)模型离散
(二)走时计算
(三)波前扩展
(四)射线追踪
六、层析成像速度建模技术
(一)OBS资料的地震斜率数据拾取
(二)反射波斜率层析成像
(三)初至波与反射波联合斜率层析成像
七、多尺度走时层析成像反演技术
第五章 南黄海深部地震探测成果
一、资料采集
(一)LINE2013线
(二)LINE2016线
二、震相分布
(一)LINE2013线
(二)LINE2016线
三、速度模型构建
(一)初始模型构建
(二)多尺度层析纵波速度结构
(三)射线追踪与走时拟合
四、全震相横波速度结构
(一)水平分量极化
(二)震相识别
(三)转换模式确定
(四)横波速度结构与波速比
(五)结果评价
五、地质解释
(一)南黄海上地壳岩性分析
(二)中朝、扬子块体及苏鲁造山带在海区的接触关系
(三)朝鲜半岛南部的构造归属及构造动力学机制
第六章 东海深部地震探测成果
一、测线部署与资料采集
二、数据处理
三、震相分布
四、走时模拟
五、地质解释
(一)二维速度结构模型分析
(二)新生代构造迁移
(三)冲绳海槽的地壳性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概述海底地震仪(OBS)深部地震探测的原理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我国东部海域深部地质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重点论述针对OBS深部地震探测的工作特点和技术难点,攻关研究形成的立体枪阵延迟激发震源设计、台站数据净化和速度反演等技术,提高了原始资料信噪比和反演精度。利用上述技术方法,在南黄海实施两条OBS+地震台站的海陆联测地震测线,查明了南黄海深部地质结构和深大断裂分布,验证了扬子与华北块体在海区接触关系的推测,厘定了扬子块体在海区的分布范围;通过东海陆架盆地-冲绳海槽OBS深部探测,证实了洋陆过渡带内深部上涌的软流圈不断向东带动岩石圈进行幕式伸展拉张,并引起弧后地区的构造迁移,认为冲绳海槽南部地区地壳已经破裂,进入到海底扩张的初始阶段,冲绳海槽南部已经出现了初始的洋壳。
本书适合从事海底地震探测与构造地球物理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使用。
精彩内容
本书概述海底地震仪(OBS)深部地震探测的原理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我国东部海域深部地质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重点论述针对OBS深部地震探测的工作特点和技术难点,攻关研究形成的立体枪阵延迟激发震源设计、台站数据净化和速度反演等技术,提高了原始资料信噪比和反演精度。利用上述技术方法,在南黄海实施两条OBS+地震台站的海陆联测地震测线,查明了南黄海深部地质结构和深大断裂分布,验证了扬子与华北块体在海区接触关系的推测,厘定了扬子块体在海区的分布范围;通过东海陆架盆地-冲绳海槽OBS深部探测,证实了洋陆过渡带内深部上涌的软流圈不断向东带动岩石圈进行幕式伸展拉张,并引起弧后地区的构造迁移,认为冲绳海槽南部地区地壳已经破裂,进入到海底扩张的初始阶段,冲绳海槽南部已经出现了初始的洋壳。
本书适合从事海底地震探测与构造地球物理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使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