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6.04 6.7折 ¥ 12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陈来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
ISBN9787522828602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14790780
上书时间2024-12-29
先秦思想研究
孟子哲学是子思子哲学的深化与发展
一兼论子思子哲学及“慎独”与孔子的关系
作为方法的“子学”及其对当代哲学创新的启示
中国古代宗法制平议
中国古代推类思维的基础、限度与严格性
汉魏思想研究
黄老道家对易学思想的融摄
礼之起源、秩序本性与文明历史
-以《礼运》礼之起源到大成的叙事为中心
谶纬与鸠摩罗什的形象
宋代思想研究
不可将戒慎与慎独滚为一事
一一论朱子《中庸首章》诠释引发的争议
朱熹对王安石的批评
一兼及熙宁变法
明清思想研究
王阳明九声四气歌法的思想意蕴
机制、存有与政教
_明代哲学“自然”之辨的三个向度
方以智哲学的本体:“余”论
近现代思想研究
王阳明心学与现代新儒学散论
近代佛学与今文经学
一一以康有为与欧阳竟无为中心的讨论
梁启超对中国政治传统的承接和转换
唐文治《大学》思想述析
访谈
笃学力行传承创新
一向世陵教授访谈录
书评
儒家仁爱中普遍性与差等性的融合《儒家博爱论》读后
宋明理学视域中的中医哲学新探
--《宋明理学与中医理论嬗变》评介
一孟子对于《五行》思想的深化与发展
(一)《五行》:形于内的德之行与为德为善的工夫、境界竹书《五行》大大深化了儒家的工夫论和境界论。《五行》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成德,而“成德”包括两层含义与工夫:一层,成德指五行形于内,其工夫指五行形于内的具体方法和实践;二层,成德指德之五行和的“德”和四行和的“善”两重境界,其工夫为“为一”和“慎独”。从总体上来看,竹书《五行》的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子思子对“五行”作了形于内与不形于内的区分,其中形于内者谓德之行,不形于内者谓行。五种美德只有在自己的身心中生发和成就出来,才是所谓德之行,否则即是行为规范。五行成为德之行,这是成德的基础义。所谓“形于内”的“形”,兼含生发和形成两义,“内”指内心。“形于内”指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生发于内心,且形成于内心。而由此,子思子所谓“形于内”的工夫即带有心理经验及气质变化的特征。子思子提出“德之行”概念,揭示了作为生命形态的德行应当具有从心上生、从心上成和从心上推廓的特质。“心”是成德的本地和本源。
第二,子思子区分了“善”和“德”两重道德境界。《五行》日:“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简4-5)“德之行五和谓之德”的两“德”字不同义,前者就形于内而言,后者则指人所成就的一种道德境界。引文中的“善”指道德境界意义上的善,即德之行的“四行和”所达到的境界。“善”的境界仍有不足,仍需人为努力,故竹书曰“善,人道也”。与“善”相对,“德之行五和”的“德”已圆满具足,其道德实践已达自然境地,而无须人为努力,故竹书曰“德,天道也”。竹书所谓“人道”和“天道”均为境界义,而非客观实在义。
第三,子思子提出了“君子”的道德理想人格,其内涵与“德”(与“善”对)的道德境界相对应。“君子”在《五行》中出现了多次,是道德成就的人格化和具象化。从实践看,《五行》成为人(become human being)的人格意义即指向君子。在此,竹书《五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它明确地将君子人格的形成放在德之行的五行上,而不是放在四行上;二是“智弗思不得”的“智”指心智,一种“心之官则思”的智,与第5号简所云“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的“智”相同,而与作为美德之一的智行不同。
第四,子思子对五行形于内的成德工夫及其过程作了细致阐述。其总体工夫起于心之“忧”“思”。“忧”即忧虑、关切,“思”即思虑和思求,心之忧虑和心之思求兼具,这是成德的两个来源。子思子将“中心之忧”和“心之思”作为五行形于内的成德本源,这体现了儒家修身哲学的重大进步。进一步,子思子将“智弗思不得”的工夫具体推展为所谓“三思三形”。通过所谓“三思三形”的工夫,仁行、智行和圣行就成为形于内的德之行的仁行、智行和圣行。
第五,子思子提出了“为善”“为德”的具体工夫,即“为一”和“慎独”。“为一”是德之行的五行达到和谐或四行达到和谐的工夫来源,而“慎独”又是其所以“为一”的工夫。“慎独”比“为一”深人。“为一”指德之行的仁、义、礼、智、圣五者为一。“一”即统一。“慎独”指敬慎、谨慎其心。“独”指此心的一种存在状态:相对于耳、目、鼻、口、手、足六者而言,在修身成德的过程中,心可以而且应当达到独而无对的地步。据帛书《五行》,“为善”的“有与始”和“有与终”是指在慎独、为一的过程中,此心与其体始,与其体终。“有与终”说明此心最终没有超越耳目鼻口手足的制约而主宰于其上,故以“为善”言之。“为德”的“有与始”和“无与终”是指在慎独、为一的过程中,此心与其体始,无与其体终。“无与终”说明此心最终超越了耳目鼻口手足的制约而完全主宰于其上,故以“为德”言之。很显然,“为德”高于“为善”。
(二)孟子对于《五行》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竹书《五行》篇最重要的学术价值是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形于内的成德学说,思想细密而深邃。孟子的性善论以子思子的四行说为基础,是对其思想的反省、深化和发展。二者的关系见下。
其一,子思子五行成德说或四行成德说存在一个重要的理论不足或缺陷,即子思子对于心之忧、思以成德的人性善恶本源问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与人性修养问题密切相关。孟子由此反思,主……
《清华国学》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力求跟踪清华及国内外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动态,刊发国学研究的最新文章,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持续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辑是第四辑,共有“先秦思想研究”“汉魏思想研究”“宋代思想研究”“明清思想研究”“近现代思想研究”“访谈”“书评”七个栏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