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乾嘉时期朴学与文学的诗学关系考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乾嘉时期朴学与文学的诗学关系考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6.6 6.3折 138 全新

库存6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结玲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5711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38元

货号12318687

上书时间2024-12-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第一章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与文学学科意识的萌芽第一节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与乾嘉时期的文学创作第二节学科分途:义理、考据、辞章·第三节 文学学科意识的萌芽:文体的思辨本章小结

第二章乾嘉时期的朴学与古文

第一节 考据学的兴起与古文之衰落·第二节汉学家的古文理论及其创作

第三节汉宋之争下桐城派的构建与古文的审美化倾向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乾嘉时期的朴学与诗歌

第一节乾嘉考据与文学之争缘起考辨第二节性灵诗派与考据学的争锋第三节乾嘉时期的人性论与性灵派诗学第四节 学人之诗与乾嘉朴学本章小结·

第四章乾嘉时期的朴学与骈文、通俗文学第一节乾嘉时期的朴学与骈文第二节乾嘉时期的通俗文学与朴学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绪论

经学在中国古代具有独尊的地位,诗文往往被视为经学的附庸。《文心雕龙》认为经不仅有“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的作用,而且是诗文的典范。“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①六经是圣人之制作,其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它是诗文之源,也是后代诗文之典范。六经义理深邃,富有文学的审美性。经与文有时也难分彼此,《诗经》为五经之首,而又何尝不是文?《春秋》的文法与古文的文法并无二致。姚际恒说道:“《仪礼》之文,自成一家,为前古后今之所无。排缵周密,毫忽不漏,字句最简,时以一字、二字赅括多义,几于惜墨如金,而工妙正露于此。章法贯穿,前后变化,成竹在胸,线索在手,或此有彼无,或彼详此略,义取互见,不独一篇中,即十七篇亦只如一篇。此等文章之法,后人鲜知,故其法不传。”②从《诗经》《易经》《左传》等经典中总结诗文之法,这也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传统。袁枚甚至认为:“不知六经以道传,实以文传。《易》称‘修词’,《诗》称词辑,《论语》称‘为命’至于‘讨论’、‘修饰’而犹未已,是岂圣人之溺于词章哉?……若言之不工,使人听而思卧,则文不足以明道,而适足以蔽道。故文人而不说经可也,说经而不能为文不可也。”③六经不仅是思想的武库,也是文学的土壤,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两汉以后,经学是儒学的基础,对儒经阐释的方法、角度决定了儒学的存在形态,如魏晋时期的玄学便是儒、道糅合的结果,两宋儒、释、道融合形成了理学。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思潮,在每一时代的学术思潮中,经学都参与了时代学术思想的重构。梁启超评述中国学术思潮的发展:“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知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其在我国,自秦以来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即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①一时代学术思潮的产生与特定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它是社会“合力”的结果,而思潮在形成后又反过来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作为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文学与时代学术思潮紧密相关,经学的发展状态深刻地影响到了文学。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经典地位没有确立,这一时期的文学亦百家争胜。“观春秋之辞命,列国大夫聘问诸侯,出使专对,盖欲文其言以达旨而已。至战国而抵掌揣摩,腾说以取富贵,其辞敷张而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焉,不可谓非行人辞命之极也。”②到了两汉,儒家经典得以确立,《诗经》《楚辞》等文学经典被赋予儒经之要义。赋体虽然铺排始终,极求辞藻之华美,但也“劝百而讽一”“曲终而奏雅”。谶纬思潮在文学的发生、体用、修辞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文学的认识。魏晋六朝,儒学衰落,玄学兴起,在玄学的影响下,文学的审美性得到了体认。隋唐佛学兴起,儒学的正统地位遭到挑战,佛学影响了正在走向兴盛的诗歌创作。韩愈以道统自任,倡导古文运动,这一运动兼有思想史和文学史的意义,与唐代学术思潮也是紧密相……



精彩内容

朴学在乾嘉时期被确立为经学之正统,这一时期也是清代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乾嘉朴学与文学颇有“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之境。乾嘉时期,朴学在对理学的清算中建立起了学术的规范,文学在与学术的依违中也厘清了自身的学科属性,经与文分离的趋势明显。在朴学学者的打击下,理学式微,古文失去了依傍,在姚鼐等人的倡导下,古文朝着审美的方向发展,朴学学者在古文写作上的学术化加剧了古文的两极分化。袁枚为主导的性灵派虽然处处抨击朴学的杂碎,但性灵派所重的性情其实与乾嘉新义理如出一辙,袁枚为诗文摇旗呐喊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认清了经学与文学之间的界线。翁方纲的肌理说是时代学术在诗歌上的反映,肌理诗派是乾嘉学问诗的代表。朴学学者虽然不断批评《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通俗文学,但通俗文学对合理情欲的追求与乾嘉新义理无。乾嘉时期的文学是在与学术的依违完成了理论和流派的构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