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3.52 4.9折 ¥ 68 全新
库存70件
作者张韬著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32889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6386899
上书时间2024-12-28
“大学书法教材”新版前言/陈振濂
引言
上篇
第一章篆书书体论
第一节篆书的名称及含义
第二节篆书的名称发生
第三节篆书指称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篆书在书法史发展中的地位及意义
第二章篆书书体史
第一节“六书”与上古时期的符号刻画
第二节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分期及风格类型
第三节两周秦汉金文的分类及风格特征
第四节简牍书迹的分类及风格特征
第五节秦代刻石与篆书的风格类型
第六节
汉代:篆书的回光返照
第七节
唐宋元明:篆书的低谷期
第八节
清代:篆书的诠释与昌盛
第九节
存疑
第三章篆书技法解说
第一节甲骨文
第二节金文第三节《石鼓文》第四节简牍与帛书类
第五节秦代篆书
第六节
汉代篆书
第七节
唐宋元明篆书
第八节
清代篆书
下篇
第四章
准确的临慕
第一节教学说明
第二节训练程序(单元一一单元八)
第三节一年级学年考试试题
第五章
分析的临摹
第一节教学说明
第二节训练程序(单元九一单元十九)
第三节二年级学年考试试题
第六章印象的临摹
第一节教学说明
第二节训练程序(单元二十一单元三十三)第三节三年级学年考试试题
第七章创作
附编
历代篆书著名碑帖目录
第一章篆书书体论
中国书法(书体)发展至今,以书体而划分为五大类,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中从隶书到草书四种书体相对来说都不太复杂,而比较复杂的是位于五体之首的篆书。由于它大半段处于前书法的文字应用时期,与文字的起源相关联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它不但嬗递环节多、形体变化大,而且性质也可以说是并不完全一致的。这就给篆书书体的研究带来了很多繁杂的工作。比如它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符号刻画之间的关系如何?上古时期的象形文字与篆书的成形是否有因果关系?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否指认为篆书等等。因此,对篆书书体的研究与探讨和对它的名称、含义、发生、演变以及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用途脉络的分析与梳理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节篆书的名称及含义
篆书,是我国汉字在古文字阶段的一个笼统的书体(字体)名称。从篆书书体的立场上说,严格意义上的篆书,最多只能指大篆和小篆。而随着文字的不断发展和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大量的有关文字记载、成形的资料和实物、考古学上的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于是,在今天的考古界与书法界,一个普遍的认知是将小篆以前的包括金文、籀文、简牍、帛书、兵符、盟书文字以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等都划归为篆书的范畴。这是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加以区别的广义上的划分。这样的认知,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篆书书体的蕴藏量,将篆书文体的萌芽与发生期的历史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段,这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书法艺术家非常乐意接受的观念。但这也加大了对篆书书体萌生与发展研究的工作难度。
从书体的本意来看,上述的认知立场,显然与篆书名称所具有的本意不同。关于篆书书体名称的本意,历代古文字学家,凡是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专家几乎都有过论述。这一点,在古代论书中,均有着很好的体现。
关于篆书名称的由来与界定,最早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已有著录:“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从这段记述中,我们可知“小篆”最早是指秦时李斯等人雁定、创造的规范字体。又云:“时有六书:一日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日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日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日佐书,即秦隶书。五日缪篆,所以慕印也。六日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从这些论述中看,篆书的名称是指小篆无疑,那么,最早的“篆”字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以篆为名?与其本意又是什么样的联系?《说文解字・竹部》云:“篆,引书也。”
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此又作了更为充分的说明和注释:“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按段氏所释,应为因篆而书,拉长笔画写在竹简和帛书上的字体。这样的注释是有道理的。在以往的古书典籍中,关于“篆”字的使用有很多种,比如《周礼・宗伯》等书中便有所著录。《词源》一书中对“篆”字的解释也比较清楚。比较有代表性的著录如下:
(周礼・考工记・凫氏》释为“钟带谓之篆”。其大意可能是指钟的四周(或圆圈)边上的装饰图案称为“篆”。
〈周礼・宗伯》中说:“孤卿夏篆。”
郑玄对此作注释云:“五彩画毂约也。”
“毂”者,本意是指古代木车车轮中心穿车轴的部分。按其意来理解,郑玄的注释当是指用多种色彩装饰美化木车车毂周围的图案或花纹。
这两种解释意义比较相近,都是将“篆”作为装饰美化的图案。应该说是“篆”的表意功能。因而,在这些记载中,可看得到“篆”字用来表示书写的功用,而没有作为字体的称谓。然而,“装饰美化图案”与“书写”在上古人的潜意识中是否已经有了某种的暗合或者说暗示呢?
那么《辞源》中对“篆”字本意又是作怎样的注释呢?《辞源》中对“篆”的注释为:“篆”与“琢”“橡”“缘”等为同组同源,它们的音与义都比较相近。
“缘”:是指在精美的玉器上雕饰的凸纹。
“橡”:橡子,指木结构房屋顶上放在檩上支架着屋顶的圆形或方形木条。
“缘”:边缘,是指衣服四周边上的装饰。
这些同组同源的以“象”(彖辞是《易经》中总括一卦含义的言辞)为声符的字,其本意大概可引申为精美、长、圆(圆圈、四周)等。从这些字的引申意义再来看古人以“篆”字指称秦代规范的小篆字体,应该是借以指其线条圆转流畅、结体秀美端庄、具有装饰性和美感诸特征的。
上述的梳理与分析,都是基于“篆”字的古文字学立场上的认知,或者更宽泛地理解为是关于“篆”字字体的讨论与分析。
《大学书法篆书临摹教程》为“大学书法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篆书书体论、篆书书体史以及篆书技法解说的讨论、分析与研究。在历代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理论家所提供的种种研究成果中,尽可能以一个“史观”的立场,从高等书法教育的目标与意义上着眼,在对篆书书体的讨论与分析中,侧重对篆书的名称、含义以及它的名称、概念所指内涵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变化、不同用法的阐释与论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