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7.65 4.9折 ¥ 19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张波,王双怀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50056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8元
货号14675501
上书时间2024-12-27
章 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
节 西部地区的地形地貌
一、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
二、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貌
第二节 西部地区的气候
一、西北典型大陆气候
二、西南相对湿润的气候
三、西部气候的演变
第三节 西部地区的土壤
一、西北疏松宜耕的土壤
二、西南地区的土壤
三、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
第四节 西部地区的水文
一、西部地区的水环境
二、西部水环境的演变
第五节 西部地区的植物
一、西部地区的基本植被
二、先秦时期西部地区的森林与草原
三、秦汉以后西部森林和草原的变化
第六节 西部地区的动物
一、西部地区的动物资源
二、历史时期西部动物资源的演变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西部开发
节 西部地区史前人类活动
一、西部农牧业的起源
二、仰韶时期西部的农牧生产
三、龙山时期西部的农牧关系
四、丰富多彩的彩陶文化
第二节 炎黄时代西部地区的农牧文明
一、炎黄二帝与中国农业文明
二、炎黄时代西部各地联系的加强
第三节 夏商两代向西部的拓展
一、夏商两代对西部的经营
二、西部地区早期的中小城市
第四节 西周王朝对西部的经营
一、周人的崛起之路
二、西周时期关中农牧业的发展
三、传统农牧技术的出现
四、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五、传统畜牧兽医技术萌芽
第五节 春秋战国时期西部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一、秦人的崛起与迁徙
二、秦国发展农牧业的举措
三、传统农具和灌溉工程的发展
四、传统农业科学的萌芽与技术的进步
五、园圃蚕桑及农副业出现
六、传统农业技术的发展
七、农牧生产关系的变化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西部生产关系的变革
一、奴隶制经济的衰落
二、封建制农业经济关系的形成
三、游牧民族的生产关系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西部开发与政区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西部政区
二、秦人对西部的开发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西部开发
节 秦帝国统治下的西部地区
一、秦王朝对西部地区的管理
二、秦王朝开发西部的措施
三、秦王朝统治下的社会经济
第二节 西汉时期对西部地区的开发
一、西汉时期西部的政区与民族关系
二、西汉西部城市与交通的发展
三、农牧业的高速发展
四、传统农牧经济关系的巩固
第三节 东汉时期对西部地区的开发
一、东汉时期西部地区的民族与疆域
二、政区设置与城市的发展
三、农牧业的发展
四、手工业与商业
第四节 秦汉时期西部地区的社会文化
一、文学艺术
二、 与民俗
三、本土文化的外传
四、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部开发
节 三国鼎立对西部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三国时期的西部政区与交通
二、三国时期的西部开发
三、曹魏战乱对农区经济的破坏
第二节 两晋时期西部农牧业的发展与衰败
一、西晋时期对西部地区的开发
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西部社会
三、两晋时期西部的民族迁徙与产业转型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特点
一、南北朝时期在西部的政区
二、相关政权对西部的开发经营
第四节 传统农牧技术发展与农牧关系的变化
一、少数民族内迁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二、农牧区的变迁和农牧业的发展
三、农牧业消长对地区生态的影响
第五节 西部地区农牧科技的显著提升
一、耕具的改进和耕作体系的完善
二、栽培收获和农产加工技术的提高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西部开发
节 隋代西部开发的新格局
一、隋文帝当政时期的西部农业形势
二、突厥与回纥在西部地区的活动
三、隋炀帝开发西部的重要措施
第二节 唐代西部经济社会的大繁荣
一、唐代西部地区的民族分布
二、唐代西部地区的行政区划
三、唐王朝对西部地区的经营
第三节 唐代西部地区的全面开发
一、城市与交通的发展
二、水利事业的进步
三、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五、园艺蚕桑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唐代西部文化的进步
一、学者的分布与文化重心所在
二、学术文化的发展
三、传统礼俗的发展
四、中外文化交流
第六节 五代时期西部形势的巨变
一、长安的毁灭及其对西部的影响
二、五代时期西部生态环境恶化
第六章 宋辽夏金元时期的西部开发
节 两宋王朝与西部开发
一、宋代在西部地区的统治
二、宋代对西部的开发
第二节 辽夏金三朝对西部的影响
一、金代在西部的统治
二、辽夏金对西部的开发
第三节 元朝统治下的西部地区
一、蒙古的西进与南征
二、元朝对西部地区的统治
三、元朝对西部地区的开发
……
第三节破解西部开发瓶颈的对策/ 635
一、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 635二、关于土壤退化问题
附录中国历代西部大开发战略论析/ 651
参考资料
第一章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
我国的西部开发与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为西部开发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西部开发也受到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的制约。因此,在论述西部开发史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首先探讨一下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
第一节西部地区的地形地貌
中国西部地域广阔,总面积为 545.2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约22523.7千公顷,宜农荒地1766.9千公顷。其中西北地区总面积308.4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401.3千公顷,宜农荒地1615.1千公顷;西南地区总面积236.8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122.4千公顷,宜农荒地151.8千公顷。①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有高山、高原,也有平原、盆地,还有其他类型的地貌。
一、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
西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地跨北纬340-45和东经70*-1110,呈“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平均海拔500-5000米,除青海高原一部分居我国地形一级阶梯外,绝大部分地区均处二级阶梯之上。地势高峻,山河壮丽,境内横贯数条庞大山系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最大的盆地、最长的内流河以及内陆湖泊。西北大地,经地质年代多次沧桑之变,其地形格外复杂,终其大端,可分四区以略观其概貌
西北黄土高原区,南起秦岭,北迄四山,东界黄河山陕峡谷,西限青海日月山下,包括陕西中部和北部、甘肃大部,涉及青海、内蒙古小部分地区。西北黄土高原四围多山,特别是南界秦岭山脉,为海洋吸湿气流的屏障,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南界由于地质年代的新构造运动,黄土高原处于缓慢地向上隆起之中,加剧了流水的侵蚀下切,形成深谷高崖。地貌支离破碎,大部分为沟壑侵占,余为山、陵、梁、峁等地形。唯南部关中正处秦岭断陷盆地,渭河长期冲积,形成肥沃的河谷平原,海拔仅500米左右。盆地北缘顺次迭升有三级台塬,与高原吻接在一起。黄土高原最北部有鄂尔多斯高原,表现出向广袤无垠的蒙古高原过渡状地貌;丘陵沟壑减小,低矮黄土丘陵代之而出,地形略呈波浪状起伏。其北部与阴山之间,为河套平原,东西绵延600余里。河套西侧是著名的宁夏平原,均为黄河冲积而成。黄河蜿蜒蛇行,在黄土高原区最为曲折,高原河流大多人黄河,较大的有渭河、泾河、北洛河、无定河、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洮河、湟水等,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西北黄土高原即属黄河中上游
蒙西高原区,西起甘新边界,直达阴山东端,南部与黄土高原、祁连山分界,北至漠北外蒙古,主要包括内蒙古西部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蒙西高原多荒漠戈壁、草原绿洲,境内无明显的山脉谷地,地形平缓,广袤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