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的人文史:近代中国的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月亮的人文史:近代中国的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15 4.9折 59 全新

库存5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兴涛,代聪等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573704955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14808010

上书时间2024-12-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明德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思想史、社会文化史、中西关系史。为国内概念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新史学》集刊的合作主持人。著有《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等论著多种



目录

绪论近代中国的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

一一种人文史的考述与释解

一、月亮的诗性书写及人文“现代性”生成

一一以阮元、胡适等人咏月新诗为例的透视/003

二、“人文月亮”: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的近代史考释/025三、有关“月亮的人文史”的两点简单说明/ 040

第一章西学与近代中国的月亮新知

一、西方月亮新知的早期传入/004

二、清末民初月亮新知的反响与讨论/014

三、民国中后期月亮新知的科普与传播的精细化/024四、结语:月亮之“死”?/ 034

第二章月食:近代国人认知的科学化趋向与官民的“救护”实践

一、明清以降国人月食认知日益科学化的进程/042

二、大清朝廷的月食救护礼制及在清末遭遇的批评/057

三、民国时期民间持续的月食“救护”活动及其舆论处境1064四、结语/ 069

第三章到月球去:近代中国“月球旅行”的想象与新知传播

一、传统与现代:清末民初的旅月想象/ 074E9二、自西徂东:火箭旅月实验知识在华的初步传播/083三、地月交通:20世纪30年代火箭旅月问题的讨论与言说/096四、无奈的旁观者:20世纪40年代火箭技术的发展与国人的观察/108五、结语/120

……

第八章近代中国“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话语考释

一、“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话语由来考/ 284

二、“九一八”事变后该话语的扩大传播与“全盘西化”论/297三、多维的话语实践、自我阐释与“月亮臭虫”之争的衍化形态/310四、结语 / 329

主要参引文献/333

后记/ 351



内容摘要

绪论近代中国的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

一种人文史的考述与释解

近几年来,不知何故,总喜欢在月亮与人的关系问题上遐思不断。每每吟诵李白《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和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等诗句时,常会有一种莫名的历史感浮上心头。不过,历史理性告诉我们,中国古人的生活与月亮的联系要比今人更为紧密,文学作品中,对月亮的吟咏也是经久不衰的主题,古人借助月亮表达别离与团圆,孤独与寂寞,相思之苦与故乡情怀,以及对月亮清雅柔和、无私普照、“近人之德”的吟诵赞美等,内涵至为丰厚,实属把握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的重要资源。但一般史家或文人看待历史兴亡问题时,其实仍习惯于视月亮为自然恒在,而将其置于历史演化之外。类似“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议论,可谓俯拾即是。人们在感慨“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作为参照的背景端总是:青山依旧,明月如昔。

在古人心目中,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且不变”的存在,似乎缺乏历史书写的对象意义。古代史书除了“天文志”之类会涉及月亮,并将日月食视为天文异象不断加以记录,以警示帝王须行仁政,方志中也不时有关于各地中秋习俗的记载,但很少专门将月亮及其相关问题作为焦点和对象进行整体性历史透视者。即便有人注意到月亮与人的关系主题,也往往囿于纯文学的视野,不经意间呈现、揭示和引人联想的,多属诗文作者对月亮观察、描摹、想象、疑问和感慨方面的自然延续,而较少重视和强调其变迁性内涵,也即人与月亮关系的变迁性内涵,更别说具备整体把握和阐释这类变迁的史学自觉了。

然时至近代,却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一它们为当今史家将有关月亮问题专门“入史”,创造了新的条件。一是从西方传来的有关月亮的知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与范围更广的知识变革相互联结,而且构成与日常生活关切甚密的新的知识与观念来源;二是中西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想象隐喻、话语言说、信仰习俗乃至相关制度发生直接接触、碰撞、冲突与交融,出现了既充满张力、彼此更替又有所化合的多样复杂形态,其感知和书写内容远远超越了文学和戏剧等的范围,关涉文明和文化的众多面相。不仅如此,在有关月亮的感知、书写和话语实践中,还往往包含着东方与西方、科学与迷信、传统与现代、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互动与更新转换的丰富内涵。凡此,均为从这一特定视角来考察和解读近代中国的知识更新、观念转变和文化演……



精彩内容
月亮与近代中国发生历史关系,并不因其对此期中国有着怎样实际生成或独特呈现的自然照拂,而是基于或主要表现为这一时期中国人对月亮有着新的体现时代变化的认知、想象、书写和话语——它们构成近代中国知识、思想和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值得揭示和思考的文化影响与历史意蕴。换言之,通过考察近代国人的月亮认知、想象、书写和话语,今人能够看到一个有别于古代中国、同外部世界关联紧密的,内涵复杂并带有一定现代性的“人文月亮”。而这一月亮,可以从多个层面,见证那个时代的新知生成、传播与渗透的历程和特点,有助于观察人们日常生活和国家政教运行的一些微妙变化,并成为中国文学现代传承、演变乃至社会心理和文化思潮历史变迁一面独特可感的透视镜。

 一言以蔽之,从月亮与人关系的视角,可以见证、了解和感知近代中国历史尤其是人文之史变迁的某些独特面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