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法与实践:以甘肃A县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法与实践:以甘肃A县为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5.52 4.9折 72 全新

库存15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时霞主编

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

ISBN9787230036771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2元

货号14564865

上书时间2024-12-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时霞,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估与监测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信息技术学科培训专家。西南大学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校外指导教师,西北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化教学研究。主持多项省级研究课题。多次参与省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类文件的研究制定,参编甘肃教育出版社《信息科技》教材,参编多本著作。



目录

第一章

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政策导向

第一节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历程回顾

第二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基本内容

第三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指标》考核要求

第四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工作部署..18

第二章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分析

第一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内容

第二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分析与问题探讨

第三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价值体现与未来走向

第三章

学业成就测验工具的研发流程及质量分析

第一节学业成就测验编制的意义

第二节学业成就测验工具研发的一般流程

第三节学业成就测验工具的质量分析

第四章

教育质量监测问卷工具研发

第一节调查问卷开发的作用

第二节调查问卷的整体设计与题目命制第三节问卷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

基于县域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实践

第一节A县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概述

第二节A县八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呈现

第三节A县四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呈现

第六章

县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A县义务教育学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概述

第二节

八年级学生学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四年级学生学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A县学生学业质量因素分析结果

第七章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经验总结

第一节A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理论指导

第二节A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路径

第三节A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反思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节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历程回顾

通过对与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相关的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监测评估内容与实施等的梳理,并结合重大政策的产生过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督导评估为依托的萌芽期(1978-2001年)、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和试点期(2002--2014年)、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期(2015年至今)三个阶段。一、以督导评估为依托的萌芽期(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后直到新世纪之初,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活动实质上以教育督导评估的方式开展。伴随着督导机构和督导评估制度的逐渐恢复,以推进“两基”的检查验收为工作主线,努力实现普及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保证适龄儿童“有学上”。这一阶段,在督导评估的重建与发展中,教育质量监测的思想也开始萌芽。机构的变迁主要表现为国家及各级督导机构的恢复与重建。恢复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设想始于1977年。1984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设视导室,之后几经调整,2000年设立为“国家教育督导团”。其间,1988年9月,原国家教委、原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建立教育督导机构问题的通知》,有力促进了全国省、市、县三级教育督导机构的建设。到1988年底,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都建立了教育督导机构。从国家到地方多级督导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的明确,有效推动了督导部门对义务教育“督政”和“督学”实践的开展。制度建设的进程则表现为督导制度的不断完善与监测制度的萌芽。1986年,国务院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教育事业的管理,逐步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价和监督制度”。1991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教育督导暂行规定》,这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标志着教育督导制度开始建立。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提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的制度”,这是义务教育监测制度的思想首次被提出。同期,我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引起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教育评价作用的变化。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确立了我国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的法律地位。评估的内容与实施则以学校办学条件的督导检查为侧重,并体现出向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转变的方向。

1992年,党的十四大吹响“两基”工作的号角,并于1993年正式提出建立“普九”验收制度,督导内容的重点在于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如危房、教室和课桌凳等基本办学条件)进行监测评估。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质量标准”,“组织对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的检查和评估”,表明在坚持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的评估开始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从1997年原国家教委《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提出“构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科学地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机制”,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再到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建立对地区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对素质教育实施的督导评价逐步成为工作重点。2001年9月,国家教育督导团下发《关于加强基础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规定“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督导评估机制,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并提出,“将在全国选择一部分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市、区),开展义务教育实施水平监测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开展此项监测工作,监测结果作为决策依据,必要时发表监测公报”。这是国家层面计划进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信号,代表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进人探索阶段。



精彩内容

本专著将致力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法的阐述,以及实践应用的经验分享,希望能更好满足各地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不同需求。本书以甘肃A县为例探索了基于县域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情况,通过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学业成就测验工具的研发流程及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反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