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槽人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5.72
4.9折
¥
52
全新
库存47件
作者毕星星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20665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10670028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毕星星,山西作家,著有散文随笔集、文学评论集、长篇纪实文学多种。其散文随笔集《坚锐的往事》《走过带伤的岁月》《走出岁月的阴影》,被誉为“乡村记忆三部曲”。“乡村纪事”系列、“乡村档案”系列、“乡村风景”系列反响强烈。曾获冰心散文奖、赵树理文学奖,作品多次荣登各种文学排行榜,入选多种选本。
目录
旧时光
003回乡去认古碑
010南八县
019一个大村子,几个小村子
028一个村庄的抗战——大哥的话
0351940年代的乡村暴力
0461959,一家人院子里挖出财货
059一包红枣和“六二压”
066知道你家三代以上的事儿吗?
071门里门外
102我和父亲共同守护的一份隐痛
乡村事
117乡村的贱名
122乡人不惜命
129乡人的老病死
134乡村早年的自由恋爱
138少男少女
156三尺走路,百年沧桑
172有一个市长是诗人
178“丑陋”的乡野
忆乡人
187乡村大力士
192乡村的富人们
198乡村铁匠
207乡村闲汉
217乡村恶人
225乡村光棍
230红脸森娃和他的《卖膏药》
242“奸商”老虎
248大汉李廷贵
254最后一个入社的女人
乡村风景
263乡村锣鼓
267大巷
271唱家戏
277请先生
281乡下野医生
292村有闲田
298村校岁月
309乡里过事
321承业
338仇隙
349土戏
365打井
383乡村的树
388游走与回归
内容摘要
回乡去认古碑 村长打电话来说,你回来一下,咱村里挖出一座石碑,都没人认得,你回来认一认。你肯定能认得。看看这座石碑,和咱村有啥关系。 我对古碑并不通窍,但对我们村子的历史,当然知道一些。我这个村子,是个古村落。村东南,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说明几千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生活了。村民多姓毕,这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史载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人。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应该就有村落人烟。相传唐代李世民和窦建德隔河相对,这里是窦建德的大本营。李世民平定天下以后,将此地赐名高头李村。很繁盛时期,此地曾经修筑武阳城,九门九关,清代嘉庆年间,涑水河发洪水,冲垮城垣,以后,就成了分散的几个村落,简称高头村。 村子靠着涑水河,这也是一条古老的河流。郦道元《水经注》有记载,司马光号称涑水先生,“涑水”二字指的也是这条河。川地靠河,有史以来就是富庶地带。也是由于富庶吧,人烟日渐稠密,人均地亩越来越少。乡亲们说,这里是人稠地窄。早在合作化时期,这一带就有民谣说:做的重活,吃的黑馍。说的就是河槽的日月。一年两季,小麦白面之外,不得不掺一部分玉米面吃。 乡村的日月,明显是分地以后好起来的。先是吃饱了肚子,再以后,这一带都栽种了果树,乡亲们都成了果农,收人高多了。年轻的外出打工,靠的也是本地的传统手艺,制作熟食,火烧烙饼麻花肉夹馍之类的,开个小饭店,一年也挣得不少。靠着果树和小饭店,村子明显富裕了。我这一个庄上,八九十户人家,小汽车就有四十多辆,当然不是投资生产型的,问买汽车干什么,年轻人都会说,不为啥,开着耍哩。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乡亲对故乡感情很深。不论到哪里开饭店,打出个小招牌,都叫“武阳饭店”,开个杂货店,叫“武阳杂货”。不论老人年轻人,都喜欢叙说村子的历史。“武阳城”“高头李村”,是他们挂在嘴边的骄傲。祖上的过去,虽然只是传说,口口相传,传了这么多代人,已经是奇迹,被一群没有多少文化的乡亲传下来,更是太难得的奇迹。 我匆匆赶回村里。大半年没有回去,村容村貌又有变化。一条宽街道打成水泥的了,不必说,全村所有的街巷,哪怕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巷,也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几条主要干道,架起了新款太阳能路灯,电线杆头顶扛一个白亮的平板,路灯成了景观。演戏的舞台也新修了。台下的戏园子一展儿铺了水泥,成了一个文化广场。五六亩大的地盘,平展展的水泥面,一格一格地画出方块。村民有聚会,跳舞唱歌什么的,这就是一个崭新的场所。可以想象,节日台上唱戏,平时喇叭播放音乐,一村子乡亲们翩翩起舞,这村里也赶上城里人的生活啦。 村长迎了我,把我带到台口右侧,新发现的石碑已经坐好了在那里。立在台口一侧,位置很是显眼。碑首是半圆形的,两条青龙盘绕,有云纹衬着。碑身刻满了文字。碑座一半嵌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露出平整的台面。即便不看戏,这一件古董,平时也是村里人目光聚焦的地方。 这一座石碑,村长说,是从全村南北三个不同的地点挖出来的。碑首堵在一口机井的井池里,碑身让前巷拉了去,垫在浇地过水的壕沟上。碑座没人搬得动,掩埋在地下多年了。为了搜寻这三大件,村长动了汽车、吊车、铲车,又挖又抬,吊车吊装,才把这个庞然大物安放到这个众人瞩目的地方。 村里年纪大一些的都认得,这一座古碑,原来安放在我们村里的关帝庙大殿。高头村的关帝庙,规制较大,占地有十几亩,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大约在60年代大庙就塌毁了,石碑埋压在废墟里。到80年代,大殿对面的戏台也拆了,关帝庙随即成了一个方位,一个符号记忆。又过去二十多年,大庙原先的遗物呢,一件一件就下落不明,杳不可考了。 你得服气,这个村里就是有一些有心人。县城中学的一位老教师退休在家,他像一个侦探,多年以来,一直在打探几座石碑的下落。知道了,也不能张扬,生怕文物贩子倒卖了去。前几年,他终于认定这个村长可靠,去世之前,把这座身首异处的古碑的三个具体地点详细嘱托给了这一任村长。托付了遗愿,老人放心地离去。这才有村长兴师动众打捞安装的壮举。 P3-5
精彩内容
《河槽人家》是毕星星的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所写是故乡高头村的风光和人物,一个村庄的百年,沧桑变迁,移风易俗,从民国到当下,物事人事,点点滴滴记录着,吃喝穿戴,婚丧嫁娶,历史文化风俗,秉笔实录,有强大的历史洪流,也有百姓的天地高远自我放逐式的乡村田园生活,有历史大势,也有生活的涓涓滴滴。作者建构出一个文学地域“河槽”,它不同于山地丘陵,也不同于一般的平川,山西南部一条小河两岸人家的日子是怎样的,像一幅幅灵性生动的风情画。文学的地域属性越来越引人注目。比如李娟的阿勒泰,杨献平的南太行,都是作者的文学构筑。作者笔下的高头村已经引发关注,影视音像多次拍摄制作过。作者意图通过真实书写,构建一个新的文学地理区域形象。大历史时常枯燥失活,抵抗这种死板,散文有不言自明的优势。作者文法师承浅淡一路,淡泊中有至味,耐咀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