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群中的蚂蚁(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与现代印度的形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3.36
6.3折
¥
69
全新
仅1件
作者(美)苏迦塔·基达拉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08693729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11157049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苏迦塔·基达拉(Sujatha Gidla),生于印度东南部的安得拉邦一个具有革命色彩的不可接触者家庭——即印度种姓阶级的最底层,俗称“贱民”。曾于瓦朗加尔地区工程学院攻读物理学。苏迦塔现居纽约,是一名地铁随车服务员。
目录
i / 前言 001 / 序章 025 / 章 085 / 第二章 131 / 第三章 177 / 第四章 207 / 第五章 231 / 第六章 267 / 第七章 285 / 第八章 323 / 第九章 363 / 第十章 387 / 后记 403 / 致谢
内容摘要
当我问起我的母亲和舅舅我们的先祖之事时,他们总是从他们祖父母那一辈开始说起,这是他们所知的很早一辈人了。 他们的祖父母——维闼陀斯瓦米(Venkataswami)和阿茶姆(Atchamma),在19世纪后半叶出生在如今安得拉邦内一个叫作坎曼县(Khammamdistrict)的地方。他们是一个游猎部族的一分子,这个部族并不从事农业。他们依靠水果、根茎、蜂蜜和他们所能捕捉与套住的任何东西为生。他们不是印度教徒。他们崇拜的是他们自己部落的,与他们所居住的森林之外的社会几乎毫无瓜葛。 当英国人将这片森林开垦为种植园时,我曾祖父母的部族被驱赶到了平原之上,那里居住的是开化之人、定居者、拥有土地并且知道如何去耕作它的人——简单地说,就是印度教徒们。在森林之外四处浪迹的小部族找到了一个大湖,并在其周围定居了下来。这里四周都渺无人烟。他们开始农耕。湖泊周围的土地很好肥沃,供给充足。他们以自己信仰的一位神灵之名,将他们新的安居乐业之地命名为商羯罗帕杜(Sankarapadu)。 但是很快,那些开化社会的人就注意到了他们。当地一个柴明达尔(zamindar)地主的手下发现了他们,所谓柴明达尔就是英国人在这一地区任命的收租地主。这个手下看到他们田野中生长的稻米,便强行征租,将他勒索来的大部分收益中饱私囊。 但是对这个手下来说这还不够。他、他的家族和他那个种姓的人搬到了附近,通过武力和耍诈开始偷取土地。他们向购买盐、种子或者筹办婚礼新衣的部族居民发放高利贷。因为无力偿还债务,村民们只能一英亩一英亩地放弃了他们的土地。开垦了这个地区、定居在这个地区的我的先祖们,很后沦为在自己昔日土地上劳作的佣农。 自记忆难以企及之时开始,这些事就发生在想要定居下来耕作土地的印度部落民身上。今时今日,它依然在重演。让商羯罗帕杜分崩离析的人,是那些不属于这里却又霸占了周围土地的印度教徒。因为村庄被满是毒蛇、蝎子和无孔不入的蚊子的恶臭沼泽所包围,地主们自己便居住在位于数里外一个安全的高地村庄里,那个村庄叫作博卢坤达(Polukonda)。 在森林中时,我曾祖父母的部族没有任何种姓。但是在印度教社会里,每个人都在种姓系统里被指派了一个位置。特定的种姓传统上拥有土地,而其他人则要为了这些有土地的人工作。对于那些必须劳作的人,你诞生时的种姓就决定了你要做的工作。有从事祭司的种姓,从事木匠的种姓,从事陶工的种姓,从事剃头匠的种姓。在仪轨法(RitualLaw)看来,一个种姓的传统职业越不纯净,它的地位就越低下。 当商羯罗帕杜人进入印度教社会时,他们并无种姓,又从事着很不纯净的职业——无地劳工,这就注定了他们会有怎样的位置:很底端的被唾弃的贱民。贱民也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因为他们在宗教仪轨上是不洁净的,与他们很轻微的接触都会让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受到玷污。他们不能与其他人分享食物,更不要说与他们通婚,他们被强迫住在村庄外围被隔离起来的聚居地,与村子其他部分相隔绝。商羯罗帕杜就这样成了博卢坤达的“不可接触者”聚居地,尽管两地相隔甚远。 但是我的曾祖父和他那一辈的村民依然是种姓制度中的新来者。他们的灵魂尚未被摧折。 当一个雅纳迪(Yanadi)贱民种姓的年轻窃贼为躲避警察的追捕来到村庄时,他们庇护了他。他们知道,侵占私人财产是雅纳迪部落民的“神圣职责”——雅纳迪人从未对私人财产体系让步过半分。。 警察前来寻找这个年轻的不法之徒时,村民们不知晓何为警察,所以他们殴打警员,把他们赶跑了。第二天,村里来了100个警察,他们摧毁了村庄所有的薄产,侵扰妇女,还把所有的男性都逮捕了。P3-5
主编推荐
不可接触者,即印度种姓阶级的底层,世代从事“低贱”的工作;其他种姓认为“与之接触即会沾染污秽”,故名“不可接触者”。 ★种姓是印度社会各族群天然的烙印,是了解印度的历史及现在关键的钥匙。“不可接触者”更是一个庞大且普遍的存在,是文明的疮疤,是所有身在其中的人竭力想要摆脱但又无力改变种姓出身。 ★一部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家庭的口述史,一部印度底层种姓的革命史诗。 ★展现20世纪印度社会变迁的画卷,上国家政治风云变幻,下底层百姓衣食民俗,全细节呈现。 ★亲历者口述,深入了解印度的书:从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的挣扎与革命中,读懂现代印度。 ★揭示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下贱民所遭遇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展现个人和群体的抗争。 ★作者出身不公平的社会与制度中,却依旧能从全人类命运视角出发,表达了一种源于种姓又能超越种姓的理想诉求:我依然盼望着有朝一日,这个世界上不再有穷人。 ★2017《出版人周刊》年度*佳图书 2017《华尔街日报》十大非虚构作品之一 ★《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等知名媒体,盛赞力荐!
精彩内容
一部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家庭的口述史,一部印度底层种姓的革命史诗:兄长成为印共领导人;二哥也参与了运动;小妹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仍囿于印度女性的宿命——一个种姓家庭对命运的抗争,激起现代印度政治与社会的狂澜,为每个读者打开认识当代印度的一扇门:无处不在的种姓歧视,无尽的苦难,与无穷的抗争。 这是一部关于爱、艰困和挣扎的家族史,凝聚了印度社会底层人民向上的心声与愿望,记录了一个底层种姓的普通家庭对不公命运的感知和抗争,以及其为建立一个美好生活,一个更为公平正义之社会的全力付出——这个家庭震荡了整个现代印度。 苏迦塔·基达拉出生于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虽然绝大多数不可接触者都是文盲,但她的祖父辈在20世纪30年代接受了加拿大传教士的教育,这使得基达拉具有了能进入精英学校学习并终移居美国的条件。直到那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家族史是多么的不平凡——然而又多么的典型。她决心揭开那段历史的真相,让那些改变了印度社会与政治的力量浮出水面。通过她母亲、舅舅和朋友们的口述,讲述这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努力活着的故事。
媒体评论
从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的挣扎与斗争中,读懂现代印度。
一部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家庭的口述史,一部印度底层种姓的革命史诗。
出身于天堑般的种姓隔离与歧视之中,仍怀抱平等而生的尊严与力量。
2017《出版人周刊》年度图书; 2017《华尔街日报》十大非虚构作品之一;《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等盛赞力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