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思考:从底层思维构建解决问题的支点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7.57
4.5折
¥
39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日)米泽创一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46640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9779634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世界咨询巨头埃森哲公司原董事总经理。在埃森哲公司任职近27年,先后担任日本项目管理集团综合管理员、SAP平台综合管理员、优选SAP组织培训负责人等职务。随后,作者加入日本知名学府庆应大学,担任研究生院系统设计·管理研究科特聘教授一职。
目录
*部分 本质思考的习惯 精准性思考:语言越模糊,思考越难深入 非歧义思考:分岔的表述会使人偏离本质 反馈式思考:反复确认才能锚定问题的本质 多维度思考:克服信息缺损的有效方式 整合式思考:盲目行事往往会成为习惯 适应性思考:“生搬硬套”通常没有好结果 循环式思考:一步一步逼近问题的本质 第二部分本质思考的陷阱 陷阱1 思维惰性:少思考是大脑的本能 案例1 思维紧箍咒:警惕那些成功的经验 案例2 表面化模仿:有些东西是永远复制不了的 案例3 本末倒置: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案例4 轻率判断:依靠自己的主观感受 案例5 数据迷信:对于所谓“客观证据”缺乏反思能力 案例6 惯性定律:保持现状往往成了*选择 陷阱2 认知扭曲:心理防御机制的副作用 案例1 强调特殊性:对抗问题的*盾牌 案例2 事实筛选:只强调有利的各项指标 陷阱3 盲区:紧急状态下人的视野会收缩 案例1 斩草不除根:疲于奔命的应付法 案例2 亡羊不补牢:不要把时间花在无用功上 陷阱4 局限:只基于自己掌控的范围寻找方案 案例1 搭便车:免费的东西往往代价更高 案例2 换位思考:从更高的角度审视问题的本质 陷阱5 孤立:忽视各问题之间的关联 案例1 关联意识:制度设计不要拆西墙补东墙 案例2 正反面思考:想方设法堵住思维的漏洞 陷阱6 情绪:“非理性”会扰乱思维过程 案例1 冲动是魔鬼:要解决问题,而非借问题发泄 案例2 非理性迷雾: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不冷静买单 陷阱7 偏见:“无意识”会形成很多思维死角 案例1 先入为主:思维定式往往会形成误导 案例2 感彩:思维过程中的语言暗门 陷阱8 责任感缺失:所有人都很容易放弃思考 原因1 失败恐惧:逃避会开启恶性循环 原因2 文化环境:行为模式是塑造出来的 陷阱9 思维静态化:看不见时代进步产生的新机会 案例 时间维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三部分本质思考的方法 方法1 格式化:重新构建底层逻辑的模型和框架 方法2 剥离:清理问题背后的利害关系 方法3 反复溯因:层层剥开问题的核心 方法4 越界:全视角、地构想方法 方法5 刷新:反复核验和预判形势变化 方法6 内省:平复情绪波动,避免冲动决策 方法7 双层思考: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查验“思考” 方法8 对比分析:深度挖掘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方法9 定期升级:根据全新环境重新审视问题 第四部分本质思考的训练 假设力:尽可能涵盖所有的可能方案 情景1 寻找极限:喝咖啡的*情况与*坏情况 情景2 *选择:计算每种可能性的得失 逆向思考力:从未来可能的失败倒推 情景1 比较:通勤线路的确定 情景2 改变的余地:午餐的时间利用问题 共情力:不断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信息整理力:辨别每种信息的类型和属性 图像化能力:掌握更直观的表达方式 定规则能力:不断推演怎样的制度更合理 知识消化力:搭建自己的知识库 数据力:探索事物之间的量化关系 深度思考力:基于底层逻辑思考潜在威胁
内容摘要
精准性思考:语言越模糊,思考越难深入 本书开头所列举的对话,不知道大家看了后有什么样的想法。类似的对话其实每天都在家庭中和职场上发生着。如果不去留意,你可能都不会发现,或是说,就算发现了也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直接置之不理。 在公司也好,在学校也好,每个人都需要跟他人打交道。除开一些极其特殊的环境,同他人进行对话都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然而,人们却并非总是能顺利达成预期的沟通目的。 在日常对话时,即使没有接近清楚语言的准确含义,往往也不会立即引出什么烦。如果双方之间相互信赖,而且都有理性、有文化、有想象力,那么通常情况下不太会发生致命的危害。然而,谁也无法确保保证不会发生致命的危害。涉及的问题越复杂,越需要正确地捕捉对方言语的含义,从而保证触及问题的本质。 在对话时,作为询问的一方,其提问意图必须要清晰。优选是明示回答方式,希望对方采用“是/不是”的方式回答,还是采用5W2H(为什么,是什么,在何处,在何时,由谁做,怎么做,要多少)的方式回答?回答时采用的数量单位(几点,几米,几千克等)又是什么?显然,在提问时,你需要多下一点儿功夫。 要想提升语言的精准程度,平时就必须培养把握本质的能力,也就是说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刻意练习。如果能抓住对方发言的“本质”,那么可以说这次对话是富有成效的。如果弄错了对话中讨论的“对象”,那场面就可能接近变成相声了。 对语言而言,说话者自以为说得很清楚,可听话者听起来常常会觉得很含糊。这是因为说话者与听话者使用的“词典”不一样。人们使用的都是自己心中的“词典”,这本词典是由每个人独自编纂的。即便使用同一种语言,但不同“词典”中词义仍有微妙的差别。切记,天下不可能有两本接近一样的个人“词典”。 因此,只要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对其理解就必然存在微妙差别。为了填平思维的这道鸿沟,人们也应该努力尝试更多的传达方式(例如展示照片和图表,为对方播放音频等)。如果不这么做,那就很难精准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另外,每个人也可以提供问题的背景说明,作为非语言传达方式的补充信息。 非歧义思考:分岔的表述会使人偏离本质 A经理与B职员的对话。B职员过去有工作经验,最近才跳槽到这家公司。 A经理:B君,x公司的合同弄好了吗? B职员:您指的是x公司那个供应链改革项目的合同吧。马上就好。 A经理:是吗。那下午4点前准备提交给对方公司。今天是截止日期,可不能晚了。 B职员:今天就要提交吗?经理,我们是否有必要向法务部确认一下合同啊。 A经理:合同嘛!当然必须经过法务部的确认啊。难道你还没跟法务部确认过吗? B职员:(完蛋了……)很好抱歉。我没有意识到,您说的弄合同包括跟法务部确认与盖章……我现在马上去找法务部。 A经理:(B君,你行不行呀……弄好合同当然包括法务部的确认、修改、盖章以及装订整个过程啊。还以为你有工作经验,马上能派上用场,看来还是难堪大任啊……)B职员马上就要错过提交期限了。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大家认为,这个严重的失误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观察A经理与B职员的对话,就可以发现其中藏着一些引发误会的原因。接下来我将一条条地仔细分析。 首先,A经理一开始问的是“x公司的合同”。然而,如果该公司与x公司同时有很多合作项目,那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另外,如果A经理委托B职员做的事与B职员想的事不是同一件事,那就麻烦了。因此,可以说,A经理一开始的这句话就是一个危险征兆。 B职员针对A经理的提问,首先确认了到底是哪件事。这是正确的做法。接着,A经理说的“弄好了吗”,这句话的含义很清晰吗?对A经理来说,“弄好”合同指的是:草拟合同、经过法务部的确认、修改合同、盖公章以及合同装订等整个过程,也就是达到了随时可以提交给对方公司的状态。 然而,B职员误解了A经理的意思,以为只要草拟完合同就算弄好了。在案例中,我们看不到A经理之前向B职员交代工作时的对话。不过,通过有关信息,大概可以推测出,A经理当时说的是“Z日傍晚前,你要把x公司的合同弄好”之类的话。 如果是在同一家公司长期共事的同事,对“弄好合同”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不会存在差异。然而,B职员刚跳槽过来,要求他也接近理解这句话就过于严苛了。同时,B职员在接到工作时,也必须好好确认“弄好合同”这句话的含义。(P3-7)
主编推荐
重磅: 1.权威性保障。全球咨询巨头埃森哲原董事总经理,日本名校庆应义塾大学教授米泽创一力作。阐述全球“智囊”思考方式内核,解读世界知名学府思考课精髓!书《深度思考》姊妹篇! 2.针对性超凡。工作效率、学习效率、沟通效率……思考效率是一切效率的关键!不死扣本质,所有努力都将沦为无用功!世上一切捷径,都以本质为起点。 3.实用性爆棚。掌握7大思考习惯,规避9类思考陷阱,锻炼9项思考能力!掌控本质,才能更快、更准、更持久地解决问题。
精彩内容
问题像有隐身术,知道它存在,就是找不到;发现了问题,却总是不停开错药方,始终都跟西西弗斯推石头一样;有解决办法,但找不到着力点,宛如陷入沼泽,有劲使不上;老问题看似解决了,新问题却跟着冒了出来,头发被折腾掉了500根;问题就像溃疡,总是不停地反复发作;……
现实中,问题总爱扎堆,麻烦喜欢抱团。显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人们缺乏把握本质的本领。把握本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如果不能以本质为支点,那么任何解决措施都将彻底失去精准度,成为纯靠运气的“无的之矢”。
不过,通往“本质”的道路却布满着陷阱,它们隐藏在认知模式中,本能习惯中,情绪中……米泽创一教授发现,在执行计划或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存在9种普通人极易“中招”的陷阱。一旦被困于其中,人们就会在远离“本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想紧扣本质,在思维的输入端,人们必须掌握精准的沟通方式;在做出判断时,人们应该严格遵循正确的思考方式;在输出端,人们应该注意搭建完整的思维闭环系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