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全集(第6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02.52
4.9折
¥
208
全新
库存88件
作者竺可桢著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2879219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08元
货号13098256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很好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目录
前言3
关于竺可桢日记9
日记编例13
第6卷说明15
1936年
日记1
读书笔记207
本年事要208
通讯录211
子女成绩与身高、体重218
收支一览表221
廿四五年度各校经常费223
1937年
日记225
读书笔记431
本年事要433
通讯录437
子女成绩与身高、体重442
建德移往吉安行李445
泰和移宜山行李446
1938年
日记447
亲友通讯处640
附录一第6卷人名简释表647
附录二竺可桢家系人物表669
附录三张侠魂家系人物表671
内容摘要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6卷,收录1936—1938年的竺可桢日记。
1936年4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仍兼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奔波于杭州、南京两地。家庭成员有妻子张侠魂、长子竺津(希文)、长女竺梅、次子竺衡(希平)、三子竺安(彬彬)、次女竺宁。
1937年1月,竺可桢赴香港参加远东气象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中受到歧视,为维护民族尊严而愤然退出会议。“七七”事变后,竺可桢应召参加庐山谈话会。上海“八一三”战事发生后,竺家自南京珞珈路迁至杭州。上海于11月失守,浙江大学举校迁往浙江建德(一部分在西天目山),12月下旬再迁江西吉安。同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由南京迁至汉口,年底再向重庆迁移。
1938年1月,浙大在吉安白鹭洲复课。2月再迁江西泰和的上田村和大原书院等处。竺可桢积极推动浙大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兴水利,建学校,并筹建沙村垦殖场,协助地方发展和解决难民安置问题。他始终关注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的保护转移,指派浙大人员协助全程护送安置。同年9月,浙大再迁广西宜山,11月1日开学,11月19日决定以“求是”为校训。年内,竺可桢先后赴香港和昆明参加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家庭成员中,竺津入中央军校;张侠魂、竺衡于泰和染疾去世。
主编推荐
★竺可桢 20世纪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心怀仁爱,吐纳四海风云,肩担民族道义 笔诠求是,穷格天地万物,尽显理性光辉 ★竺可桢日记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 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之于世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 往事因亲历而鲜活 38年连续记述,1000余万字完整存世 一代宗匠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本卷收录1936—1938年的竺可桢日记。 从南京北极阁到杭州西子湖畔,一肩挑起所长和校长的两副重担。用大学校长的亲身经历,记录了抗日战争的全程。率校一迁建德,二迁泰和,三迁宜山,四迁遵义,颠沛辗转五千里,少有的“文军长征”。
精彩内容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6卷,收录1936—1938年的竺可桢日记。1936年4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仍兼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奔波于杭州、南京两地。家庭成员有妻子张侠魂、长子竺津(希文)、长女竺梅、次子竺衡(希平)、三子竺安(彬彬)、次女竺宁。1937年1月,竺可桢赴香港参加远东气象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中受到歧视,为维护民族尊严而愤然退出会议。“七七”事变后,竺可桢应召参加庐山谈话会。上海“八一三”战事发生后,竺家自南京珞珈路迁至杭州。上海于11月失守,浙江大学举校迁往浙江建德(一部分在西天目山),12月下旬再迁江西吉安。同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由南京迁至汉口,年底再向重庆迁移。1938年1月,浙大在吉安白鹭洲复课。2月再迁江西泰和的上田村和大原书院等处。竺可桢积极推动浙大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兴水利,建学校,并筹建沙村垦殖场,协助地方发展和解决难民安置问题。他始终关注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的保护转移,指派浙大人员协助全程护送安置。同年9月,浙大再迁广西宜山,11月1日开学,11月19日决定以“求是”为校训。年内,竺可桢先后赴香港和昆明参加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家庭成员中,竺津入中央军校;张侠魂、竺衡于泰和染疾去世。
媒体评论
《竺可桢全集》作为竺可桢先生珍贵的精神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宝库中独特的科学文化遗产,将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其鉴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竺可桢全集》的编纂和出版,本身就是社会主义优选文化建设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后,我们还要用竺老倡导的‘求是’精神,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竺可桢全集》这个宝藏,通过学术界、出版界和媒体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更加全面体现《竺可桢全集》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推动社会主义优选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路甬祥 由中国科学院和其他方面大力协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辑出版《竺可桢全集》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从这部历史文献中,不仅可以看到竺可桢同志是怎样治学,怎样做人,也可以看到我国近代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这对于当前社会和年轻人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前人教育后人,后人超过前人。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愿《竺可桢全集》的出版,能给后人以更多的启示。——张劲夫 《竺可桢全集》是一部的科学资料,特别是竺先生1936—1974年近900万字的日记,更是在科技界不多见的。不仅可以成为研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的宝贵史料,而且为后人了解竺可桢的科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了解竺可桢倡导的“求是”精神,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都可提供具体的资料。这对于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具有积极意义。——叶笃正 以竺可桢的论文和日记为主体编辑而成的《竺可桢全集》,其文字数量之多,涉及内容之广,在自然科学家中是不多见的。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发掘竺可桢的学术遗产,研究他的奋斗、创新、前进的人生轨迹,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科教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了解过去,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我深信《竺可桢全集》的出版,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必将会愈久弥深。——施雅风 《竺可桢全集》的编纂工作自2001年3月正式启动,十余年的认真和细致打磨,充分保证了《全集》的编纂质量,是值得读者期待的一道科学文化大餐。——孙鸿烈 鲁迅先生评价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就是说庄子一书的文学艺术性以及他的思想深刻程度,先秦诸子百家里面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他。我们也可以效仿鲁迅所讲,竺可桢先生的日记是一片汪洋大海,气象万千,里面精彩的资料令人目不暇接,沒有一部民国日记能够超越它,只有从头至尾看过一遍,你才能真正的感悟到这是一部在民国目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少见的大师日记。——张荣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