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惰性:如何成为具有超强行动力的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反惰性:如何成为具有超强行动力的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01 4.5折 49 全新

库存8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加布里埃尔·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46954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9762675

上书时间2024-12-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世界有名心理学家、德国汉堡大学以及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就乐观幻想对人的观念、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发表过100多篇论文和文章。她以20余年的科学研究为基础,提出有名的WOOP思维理论,帮助人们将乐观的想法付诸实践,该理论在不同的年龄段与生活领域之中,都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目录
 *章 惰性:太多的愿望,太少的实际行动 抵制负面:浸泡在“鸡汤”中的世界 副作用:被乐观幻想消解的行动力 惨痛的代价:从企业失败到美国经济危机 第二章幻想:愿望越清晰,行为动机越强 集中营中的菜谱:人们因幻想变得坚韧 情绪“创可贴”:幻想能带来短期愉悦 探索工具:让梦想在现实细节中显影 第三章催眠:愿望达成了,行动就没必要了 过期的折价券:惰性是如何形成的 4美元的马提尼:内心活力水平的比对 受欺骗的大脑:行动力变得多余了 被圈养的惰性:行动会打破幻境 第四章唤醒:利用幻想的优点,规避幻想的问题 过滤:清理扰乱动机的各种杂念 杠杆:期望值越高,行动力越会被放大 正反馈:突破“自我限制”的窗口 平复恐惧:过度紧张会抑制行动力 心里比对:激发行动力的方法 第五章潜意识:将愿望和障碍牢牢绑定 本能:利用愿望和障碍的落差 认知:激活跨越障碍的理性行为 感受:放大克服障碍的意义感 信心:化解消极反馈所隐含的矛盾 顿悟:释放所有潜在的行动力 第六章工具:用WOOP开启超强行动力 行为调控:心理对比能整体提升人的活力 触发器:明确的计划会减少行为阻力 WOOP:简单方法带来巨大变化 第七章 应用:WOOP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锻炼与饮食:用实际行动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 戒烟与戒酒:去除不良嗜好的手段 情感问题:如何让对方爱得更疯狂 学习和工作:效率决定成功的概率 第八章 指南:如何使用WOOP这只“导盲犬” 起点:从隐藏在心底的夙愿开始 使用时间:醒来*件事,睡前*后一件事 日常习惯:将WOOP装在口袋里 校正:挖掘内心中深层障碍 评估:WOOP是一种综合解决方法 案例1:在压力过大时如何使用WOOP 案例2:在焦虑不安时如何使用WOOP 案例3:在思路模糊时如何使用WOOP 案例4:未成年人如何使用WOOP 结语:每个人都需要从壳里走出来 

内容摘要
     我有一个朋友,姑且称他“本”吧。今年40来岁的他回忆说,在20世纪80年代末上大学的时候,他曾暗恋过一位女同学。他跟朋友在学校餐厅里吃饭时,曾经好几次见到过这位女生。不论是早晨起床后,还是上课听讲时,他总是忍不住浮想联翩,想象自己与那位女生谈恋爱的情景。在他的想象中,那位女生是学艺术的,因此两人结伴到罗马旅游,游览那里的古建筑遗迹,一起瞻仰西斯廷大教堂……在一座四方形的院子里,本躺在阳光中看书,那位女生则在一旁给他画素描;或者本在用钢琴弹奏爵士乐,就像他经常在周末出去演出挣外快一样……要是能与一位异性知己共度温馨时刻,那该多好!对于本来说,倘若有这样一个美妙的女友,两个人一起看电影、看日落,一起搭乘公交车去附近城市游玩,那岂不是人生一件乐事? 本将这些绮丽幻想当作了自己的秘密,并没有跟朋友们谈过。尽管这些绮丽幻想令他称心如意,但可悲的是,它们只能是幻想,仅此而已。显然,本没有勇气向那位女生表白。他对自己说,那个女生根本不认识他,要是去跟她搭讪,只会自取其辱。除此之外,他学业太忙,也没有时间约会。他想拿到好一点的学习成绩,而且,他并不缺乏周末一起出去玩的朋友。本为什么没能鼓起勇气去行动呢?保持乐观,幻想愿望达成的情形,大家一般都将这种心态当作成功的法门。本当时所处的状态显然与此十分相符,那么,是什么让他在这一点上表现出极强的惰性呢? 抵制负面:浸泡在“鸡汤”中的世界 现在,我们随处可以听到“心想,就能事成”的论调。像《窍门》《心灵鸡汤》这样的畅销书,讲述的就是只要保持乐观心态,好事就会降l临到我们的头上,乐观的人“更健康、更有活力、更有成效,在周围人眼里的形象也更高大”。因此,很多人就是这么做的,比如美国有名选秀节目《美国偶像》里的选手们,他们个个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地谈论着自己的才华和对未来的憧憬。再比如有名相亲节目《单身贵族》,很多选手上场前都胸有成竹地表示,自己一定会盖过其他女孩,并很终获胜。显然,这些选手对愿望达成的幻想,以及其乐观心态,也赢得了观众们的好评。 当然,乐观主义的文化潮流不止于此。在广告领域,幸福、乐观的人都被当作成功的楷模;在职场中,大大小小的成功学导师不断向人们抛洒着希望;在经济领域,经济学家们不断记录着“消费者信心指数”,并调查商业们对未来的乐观程度,而这些数据往往左右着金融市场的动荡起伏;在流行音乐领域里,许多歌曲都与梦想和“梦想家拯救世界”有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并且在此后的每个人生转折点,我们听到的总是“摒弃那些消极的自我暗示”“不要陷人消极思维的泥潭里”……曼哈顿一所中学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向着月亮去吧,即使不能抵达,也会落在星辰之间。” 即使是在穷途末路之时,乐观主义也是大行其道。2008年,正当美国经济陷入低谷的时候,百事公司开展了一项调查,该调查也是“百事乐观项目”的组成部分。2010年,94%的被调查者表示“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激发创意,从而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75%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前途渺茫的时候,总是抱着优选的期望”。超过9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相信“乐观心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推动社会向积极的方向前进”。2013年时,有些观察家批评说,美国人的乐观心态已经变成了一团死灰,但当年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仍有7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庆幸“还有半杯子水”;79%的人表示,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同样是在2013年,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9%的人对个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对乐观心态的崇拜其实由来已久,并非美国人的“”。在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里,乐观都是主旋律,正如马可·奥勒留所说:“关注生活的美好。”塞缪尔·约翰逊曾说:“养成凡事往好处看的习惯,比一年赚1000英镑还有价值。”苏斯博士则说:“当大任降临,别担心,别焦躁。顺着走下去,你将开始踏上光明大道。” 然而,古往今来,似乎美国人更喜欢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前景。艾森豪威尔总统就说过:“悲观是打不赢仗的。”卓别林同样倾向于保持乐观心态,他说:“低着头永远看不到彩虹。”乐观的信念源自一个简单的共识:着眼于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能全力以赴、坚持到底。要着眼于未来,积极的心态就是必需的。显然,除此之外还能怎样呢?难不成只想着自己多么悲惨、多么不幸?这种想法有什么用?因此,我们就在网络上、T恤衫上随处可见“心想事成”的箴言。正因为乐观主义如此强势,所以,有时候在组织、单位里哪怕发表一点点消极的观点都是很有风险的。如果你在工作场合充当了“现实主义者”的角色,那么别人就会视你为“衰神”或“扫把星”。 P7-10

主编推荐
 重磅: 1.心理学领域的重磅经典!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盛赞,古典、万维钢、战隼等强烈! 2.媲美《自控力》,解锁行动力。不行动,你的梦想就只是想想而已。简单4步,让你摆脱惰性的泥潭。“积极废人”的自我拯救手册、flag狂人的心理校正罗盘! 3.20余年深入研究,数百次大规模实验,数万志愿者亲测效果。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改善身体健康状态,修正人际关系……WOOP方法真的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精彩内容
 受欺骗的大脑:行动力变得多余 既然幻想具有降低积极性、 妨碍行动的倾向,那么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意识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让人变得懈怠?“现实主义者”往往对乐观幻想持批判态度,将幻想视作享乐主义,甚至是一种罪恶的追求,但他们往往懒得费心去了解幻想的实质。我有一个假设:对未来的憧憬在潜意识层面影响了人的认知——亦即我们是怎样感知周围世界的。在幻想时,我们不仅仅是在想象出来的未来情景中自娱自乐;在幻想的同时,我们的大脑也受到了欺骗,对想象中的情景信以为真。对大脑而言,幻想取代了行动,跟真的一样。这一点大家在前面的实验中也看到了,正是因为我们能在想象中“做”一件事,才使得乐观幻想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进行探索。 我并不是对所谓“信假为真”进行探索的人。早在 18 世纪,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 就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幻想出来的知觉跟真的知觉一样,都会唤起人体的反应。20世纪的心理学家认为,幻想也是行为的一种。随后,休谟的观点得到了实验的证实:在头脑中模拟体育活动也会导致呼吸和心跳的变化,跟真正参加了体育运动一样。 还有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幻想真的能够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不断重复幻想享用某种美食的情景,反而会减少真实情况下对此种食物的食用量(如果你正受“巧克力瘾” 的困扰,这个方法不妨一试)。我们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很多人都以为乐观幻想会促成愿望的实现,其实不然,它反而会成为阻力。尤其要指出的是,在幻想的同时,我们的大脑会受到迷惑, 以为成功已是掌中之物,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失去动力和劲头,无法将梦想真正付诸行动。 我 跟 希 瑟· 巴 里· 卡 普 斯、 安 德 烈 亚 斯· 卡 普 斯(Andreas Kappes) 一起做了一项研究,想看看乐观幻想是否会迷惑我们的大脑,让它认为我们已经实现了梦想。该研究比本书此前的研究更复 杂一些,因为我们是想测量人的潜意识认知过程。我们不能仅仅让志愿者告诉我们,对愿望的幻想是否会让他们信以为真,因为那样他们就会干扰潜意识的进程,并对其进行有意识的调整。我们得设法对潜意识的进程进行直接的观测。 我们召集了一组在校大学生,让他们读了一段情景描述:某人回到家里,正撞上他的女朋友跟他的好朋友睡在一起。我们让志愿者想象自己就是这个人,而上述情景就真实地发生在他们身上。随后,我们又让他们接受了一项测试。在测试中,他们需要注视电脑屏幕上快速闪过的一些单词或字母组合。他们面前有两个按钮,一个表示“是”(如果他们看到的真是一个单词,就按这个按钮),一个表示“否”(如果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就按 这个按钮)。这些单词里,有些与暴力相关,如“残暴”“拳头”等, 其他则与暴力无关。接着,我们又让同一组志愿者读了上面那段故事的后续内容。那个人对自己的朋友进行了报复,比如对朋友进行公开羞辱,砸烂了朋友的自行车……志愿者需要再次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人,再接受一次辨词测试。另外,我们还询问了志愿者,在幻想中实施的报复是否顺利。 该测试主要是为了探究,如果志愿者在幻想中顺利完成了报复, 那么在辨识与暴力或攻击性有关的词汇时,他们的反应是否会更慢一些。该测试的依据是,很多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人在达成目标之后,其大脑对与此目标有关的词汇的认知能力就会变弱,因此在辨识此类词汇时的反应就会慢一些。显然,志愿者辨识与攻击性有关的词汇的速度,能反映出他们是否已经通过幻想完成了对恋人与好友偷情的报复。果然不出我们的预料:志愿者在幻想中所进行的报复行为越顺利,那么在辨识与暴力和攻击性有关的词汇时,他们的反应速度就会越慢。 现在大家能明白了吧!不管我们实现愿望的念头有多么强烈, 为什么幻想总会令我们松懈下来,影响我们的行为表现。幻想过后,大脑就会对我们说:不用锻炼,也不用合理饮食,也能减肥;不必四处奔波,到处参加面试,也能找到工作;当企业领导想对企业进行改革时,他们不用费心竭力去加强交流、 筹措资金、 培训管理人员……我们的思绪早已先行一步,到达成功的彼岸了。于是我们松懈下来,享受着美梦成真的感觉,对现实中需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不知不觉地,我们就会忽略某一个因素,而该因素恰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那就是:行动起来。 被圈养的惰性:行动会打破幻境 在生活中,幻想还有更严重的危害:它会扭曲我们从周围世界里采集信息的方式,令我们失去平衡,并且很可能使我们戴上不切实际的有色眼镜。幻想使我们处于一种愉悦、 轻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我们认为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因此,顺理成章地,我们就很愿意尽可能地停留在这种状态之中,并且,更倾向于接受那些能够延长这种幻想的信息。比如说,如果我们幻想自己去非洲长途旅行,那么,我们就会在读报纸时刻意关注那些讲述非洲之行的优点的文章,而不愿看描述非洲旅行多么昂贵、 危险、 差劲的文章。 久而久之,我们就渐渐沉浸在一个自建的虚拟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是由有根据却又有失偏颇的外界信息所组成的。真实世界的细微差别和复杂性被我们抛在一边,而由此所做出的决定终将反噬。 为了验证这些观点,我跟希瑟·巴里·卡普斯又回到了研究的起点:高跟鞋。我们召集了 77 名女大学生,让她们在电脑上回答一系列问题,如她们去年是否穿过高跟鞋,明年打算多久穿一次高跟鞋等。为了避免学生们猜到此次调查的目的,我们将以上问题混杂在其他问题中间,如她们打算多长时间穿一次紧身牛仔裤。然后,我们让其中一组志愿者多写一些幻想的场景:这些想象中的高跟鞋是多么漂亮,穿上之后吸引了多少目光。另一组志愿者则被要求写一些有关高跟鞋的疑问和负面的想象。3 分钟过后,我们让她们浏览了一个特意做出来的,名叫“时尚事实”。我们对她们说,希望听听她们对于该内容的意见。这个的内容兼顾了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穿高跟鞋的好处,如“每周至少穿 3 天高跟鞋的女士,其小腿和臀部肌肉都会变得紧绷”;另一个是穿高跟鞋的坏处,如“穿高跟鞋将会影响脚的健康和美观,如鸡眼、 老茧、 槌状脚趾、 拇囊炎、 血泡等”。这个共有10个网页,只涉及5种物品(包括高跟鞋在内),每种物品的内容占两页,一页说它的优点, 一页说它的缺点。志愿者一次只能看一个网页,且每个网页只能看一次,这么做就避免了她们对不同内容的反复比较。然后,我们统计了她们在每个网页上的停留时间。不出所料,那些对高跟鞋有过乐观幻想的志愿者,在看描述优点的页面时,其停留的时间要比看描述缺点的页面长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志愿者身上都表现出了这个效应。 只是在那些实际生活中根本没有穿高跟鞋打算的志愿者身上,我们观察到了这种效应。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愿望是乘着自己的游艇去加勒比海游玩,而你恰好既有游艇,近期又有乘游艇度假的计划,那么你脑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将不会受到影响;反过来说,如果你跟绝大多数人一样没有游艇,也没有真正乘游艇去度假的打算,那么你的信息处理过程就会出现偏移。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未来都持有乐观幻想,而这其实把我们置于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人们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并使大脑误信,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了。另一方面,人们的幻想又把他们的认知能力束缚在这些愿望里面,并将那些可能会戳破幻想的信息挡在了外面。然后,人们本可以利用这些被阻挡的信息跳出幻想,并对愿望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找到真正实现愿望的方法。这种两难境地往往会导致人们的失败,更有甚者,会让人产生根深蒂固的无能为力感。 我们希望能够穿上紧身牛仔裤,于是决定减肥。然而,我们同时又持续幻想着自己减肥成功之后的美妙身材,于是一次次无法抵御大包炸薯条的诱惑,也无法坚持在工作之余去参加舞蹈课。我们环顾四周之后发现,别人好像都实现了各自的雄心壮志。于是,我们就很纳闷,为什么自己没办法做到。 有一个很老的关于彩票大奖的笑话。某个人天天幻想着自己中了几百万美元的大奖。“那样的话,我就什么烦心事儿都没有了,” 他如此想到,“那时我就能住在大别墅里,再也不用担心车贷,还能买很多新衣服。”几个星期过后,他的幻想升级了:“买了新衣服之后,我的样子就焕然一新了,我就能约到更多女孩。我们可以坐飞机去巴黎玩,在三星级餐馆享受美味佳肴……”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他一直没有中奖。他还在等,还在幻想。一年过去了,好运依然不肯降临。终于,他就要绝望了,这时他向老天爷祈祷道:“老天爷啊,求求你让我中彩票吧。你为什么不肯降福给我呢?你为什么跟我作对?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令这个人吃惊的是,这时天上的云朵如大门一般敞开,仙乐阵阵,金光闪烁,随之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是老天爷开口说话了。老天爷又气又急地说: “你倒是去买张彩票啊!” 成天坐着想入非非,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做出牺牲——去买一张人生的彩票。我们的愿望很可能是可以实现的,但其前提显然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和身心的投入。值得庆幸的是, 大家也都看到了,只要积极地追逐、 明智地选择什么样的愿望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很多愿望是可能实现的。我的很多实验已经证实,要实现愿望,不是要摒弃乐观幻想,而是要将其改进、完善, 好好利用,用它来对抗我们久已忽视或蔑视的东西:阻止我们实现愿望的障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