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0.32 6.3折 ¥ 128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王燕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53113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15571744
上书时间2024-12-26
王燕,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三级教授,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重庆工商大学“萧丽玉教育发展基金”科研突出教师,重庆工商大学“萧丽玉教育发展基金”教学突出教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重庆市生产力中心专家、重庆市大渝乡振兴研究院专家,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项目获得者(2021年),重庆市第九次、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2018年、2022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获得者(2017年);重庆市第一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得者(2019年),重庆市“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创新”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2018年),重庆市第六批研究生优质课程“中国区域经济问题专题”负责人(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创新型国家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创新团队负责人(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学术技术带头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计划项目获得者,全国MBA 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并被学校选派参加2017年中央党校六部委第76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 1
第二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5
第三节 研究的价值与难度 8
第四节 主体框架 9
第五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主要遗留问题 10
第二章 国内外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比较研究与经验借鉴 12
第一节 国外典型国家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做法与经验 12
第二节 国内典型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做法与经验 28
第三节 国内外典型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经验借鉴 44
本章小结 49
参考文献 49
第三章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实现机制 56
第一节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及特征 56
第二节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现机制 62
本章小结 70
参考文献 71
第四章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典型实践 73
第一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福建实践 73
第二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江西实践 75
第三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湖北实践 77
第四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广东实践 78
第五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湖南实践 80
第六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浙江实践 82
第七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安徽实践 84
第八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四川实践 86
第九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云南实践 88
本章小结 90
参考文献 90
第五章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的重庆实践 94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效 94
第二节 重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基础 100
第三节 重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109
第四节 重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120
第五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典型实践 124
第六节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138
第七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141
本章小结 147
参考文献 149
后记 15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政治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自 198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了一系列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文件,对农业改革及农村发展进行了重点部署和规划。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生产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针对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旨在进一步解决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明了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特征,并提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全面发展 。201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 。2015年、2016年农业部发布的《关于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6—2020 年)》等相关文件均提出了要重点突破农业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0年“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注重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任务,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方面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同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可以看出,相关文件的出台表明了党中央对农业发展各项问题的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深远的政治背景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济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进入新发展阶段,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一方面,现代农业要求以先进技术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进而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对培育优质品种的需求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协同创新来提升农产品质量,以促进农业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传统的*立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以协同创新为支撑。因此,推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特殊时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农村产业面临同质竞争问题,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进入加快释放阶段;二是农业发展方向做出了重大调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村通过合理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打破了传统农业在生产中自给自足的局限,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发展效率,同时,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重大产业布局、规模化生产经营相适应,农业经济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构建安全、有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科技领域,农业产业呈现整合发展态势,通过搭建协同、开放、共享的农业数字化平台,农业经营不断实现自我扩张,开展了不同行业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终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四是国际竞争加快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进程,经济全球化使农业生产要素实现了更大范围的配置,在取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巨大压力,而发达国家农业市场凭借其核心技术,在中国乃至全球形成了不可撼动的竞争优势,为了更好应对国际农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我国亟须掌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推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将成为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生态环境背景
农业生态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依靠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认知。从国际环境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安全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而国内正处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历史时期,水土流失、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不利于农业产业稳定发展,农业生态化需求日益强烈。此外,农业环境质量还与自身污染程度息息相关,化肥施用、农产品加工、有机废弃物产出等都有可能加大农业自身污染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总体上呈现持续发展态势,并随着农业基础条件、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劳动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已有效解决。然而,农业经济发展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生态环境价值,这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高质量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亟须解决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打造一个绿色、安全、健康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生态治理问题,“十二五”期间,农业部门明确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发展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构建了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的绿色增产模式;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系列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我国将持续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摆在了农村治理的重要位置 ,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环境问题提供支撑。山地丘陵地区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治理区域,从山地丘陵地区生态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实际来看,一方面,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农业的过度开发利用加重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刚性约束;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又使得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而有效缓解了生态环境的压力。总而言之,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融合先进的农业科技体系,推动建设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绿色农业发展机制。
四、区域发展背景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必须立足于国情民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本质在于以农业科技进步和协同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农业产业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功能配置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严重阻碍了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针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各种问题,更需要依靠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科学有序地引导农业农村规划建设。总体来看,我国基本构建了覆盖范围广、涵盖主体多的区域发展机制,但仍有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平原地区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丰富的要素投入,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农业规模较小、生产条件较差等因素的限制,山区丘陵地区农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在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平原地区与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经济呈现非均衡性增长。因此,在农业经济总体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山地丘陵地区陷入了农民增收缓慢、产业发展停滞的困境,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实现山地丘陵地区协同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国山地、丘陵和高原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 ,受地形地貌起伏的长期影响,山地丘陵地区呈现空间分布不均、产业规模较小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导致了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有限、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不佳等问题,为破解山地丘陵地区发展困境,亟待寻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和先进技术,以推动山地丘陵地区农业转型发展,因此,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将成为山地丘陵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第二节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一、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从现代农业发展历程来看,农业生产有赖于科技创新,且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立创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研发周期更短、创新成本更低、产出成果更丰富,因此,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地理位置受限、要素资源匮乏的双重约束下,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科研队伍素质不高、体制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推动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合作。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关键在于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实现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并建立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协同创新机制,这既是重塑农业产业形态的基础支撑,也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因此,进一步研究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国家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作为一项基础的国民经济活动,农业科技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了多功能价值,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现机制,为我国优化农业空间开发格局、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基本保障,对于解决我国农业基本矛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从区域发展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山地丘陵地区是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区域,针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弱、产业规模发展较小的现状,通过利用其*特的地理位置与资源条件,强化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可以说,推进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基本前提,对于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及时总结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多模式选择。
三是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为农业产业现代化提供了生命力。随着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科技创设了更加科学的农业生产投入模式。一方面,农业科技进步*大化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只有牢牢把握住科技进步、产业融合的关键节点,才能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顺应农业科技协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农业自主创新,也是当前解决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途径。此外,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保证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将科技成果迅速应用到农业发展上,还能为现代农业提供更加科学的管理办法,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四是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全方位发展,现代农业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协同创新“双轮”驱动,这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节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向,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典型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 界定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内涵, 构建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现机制模型, 研究了国内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具体实践, 并以重庆为典型案例, 分析了重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 研究了重庆典型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实践, 厘清了重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全新北京
¥ 90.83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全新广州
¥ 82.43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全新广州
¥ 82.42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全新天津
¥ 79.07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全新广州
¥ 82.42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全新广州
¥ 82.41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全新广州
¥ 82.44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全新北京
¥ 75.50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全新北京
¥ 121.30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全新北京
¥ 75.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