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财政问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财政问题:::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4.07 6.3折 118 全新

库存15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介夫著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ISBN9787547619834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5501657

上书时间2024-12-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


罗介夫(1880—1938) 又名良干,湖南浏阳人,同盟会盟员,近代著名财政学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回国后投身教育界,是湖南广益中学首任校长。辛亥革命后任湖南省参议会议员,1912年任国民党湖南支部总务副主任、《国民日报》总经理等职。后又任国民党湖南改组委员会委员、省党校校务委员、湖南大学法科学长等。1931年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著有《整理湖南银行意见书》《政治学概论》《中国财政整理论》《政治经济大要》《中国财政问题》等。




整理者:


于 广 1991年生,河南新密人。历史学博士,任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史、经济史和城市史。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地铁与当代上海的发展》,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税务研究》《史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



目录

目录


主编的话Ⅰ


整理凡例Ⅰ


导读Ⅰ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各国管理财政的原则之变迁与中国的管理情形3


第二章各国财政膨胀的趋势与中国经费的增加8


第三章各国租税政策的进步与中国租税的现状13


第四章中国财政穷乏的原因及其结果18


第二编财政机关


第一章概论31


第二章中央财政最高机关35


第三章地方财政最高机关40


第四章财政监督机关44


第三编岁出入


第一章概论55


第二章中央岁出入59


第三章各省岁出入65


第四章中央收支与地方收支的划分83


第五章会计制度94


第一节预算制度94


第二节决算制度97


第三节金库制度100


第四节特别会计103


第四编各种租税


第一章概论109


第二章田赋114


第三章盐税121


第四章关税138


第五章厘金废止与抵补税158


第六章烟酒税178


第七章印花税187


第八章其他租税192


第一节所得税192


第二节交易所税199


第三节契税200


第四节矿税203


第五节牙税204


第六节当税206


第七节茶税207


第八节牲畜税及屠宰税208


第九节房屋税及宅地税209


第十节锡箔税211


第五编内外公债


第一章概论215


第二章外债218


第一节前清时代的政治借款218


第一项中日战争前的借款218


第二项中日战争后的借款220


第三项义和团事变的赔款221


第二节民国以来的政治借款234


第一项善后大借款234


第二项续善后大借款239


第三项西原借款及其他应急借款242


第三节实业借款245


第四节我国外债的特色251


第三章内债254


第一节前清时代的内债254


第一项借用商款254


第二项昭信股票254


第三项收回京汉铁道借款255


第四项爱国公债255


第五项各省地方内债256


第二节民国时代北平政府的内债257


第一项八厘军需公债257


第二项民国元年六厘公债257


第三项民国三年内国公债258


第四项民国四年内国公债259


第五项五年六厘公债259


第六项储蓄债券260


第七项七年短期公债260


第八项七年长期公债261


第九项八年七厘公债261


第十项整理金融短期公债262


第十一项赈灾公债263


第十二项整理六厘公债及整理七厘公债264


第十三项第二次整理六厘公债及第二次整理七厘


公债266


第十四项偿还内外短债八厘债券267


第十五项十一年八厘短期公债269


第十六项十四年八厘公债269


第十七项各种库券270


第三节国民政府时代的内债273


第一项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273


第二项十六年盐余国库券274


第三项续发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274


第四项卷烟税国库券276


第五项军需公债276


第六项善后短期公债277


第七项津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277


第八项十七年金融短期公债278


第九项十七年金融长期公债279


第十项十八年赈灾公债279


第十一项十八年裁兵公债279


第十二项续发卷烟税国库券280


第十三项疏浚河北省海河工程短期公债281


第十四项十八年关税库券281


第十五项十八年编遣库券281


第十六项十九年卷烟税库券282


第十七项民国十九年电气事业长期公债282


第十八项铁道部收回广东粤汉铁路公债283


第十九项民国十九年交通部电政公债283


第二十项民国十九年关税短期库券284


第二十一项民国十九年善后短期库券284


第二十二项民国二十年卷烟税库券285


第二十三项民国二十年关税短期库券285


第二十四项统税短期库券285


第二十五项民国二十年盐税短期库券286


第二十六项民国二十年赈灾公债286


第二十七项民国二十年金融短期公债287


第四节我国内债的缺点288


第四章内外债整理的经过及今后整理的研究293


第六编结论


第一章根本改造政治组织为财政整理的先决问题327


第二章采用大紧缩政策使收支适合为财政整理的目前急务339


第三章振兴社会经济以开辟财源为财政整理的永久计划352


第四章前清末年及北平政府的财政整理计划与国民政府的


财政整理大纲377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各国管理财政的原则之变迁与中国的管理情形




考察从前欧美各国,在财政紊乱的时候,其管理原则,大概有三。


第一为分散主义。国家所有款项收支,都是分散于各部局与各地方,没有统一的组织与隶属的关系,各部局不惟自有收入,且可自由支出,各地方征解款项,中间须经过几次经手人员的侵蚀浮报,才能达到,人民所缴纳的租税虽多,而中央实际上收入,不及十分之一,余都归于中饱,所谓财政最高机关,徒有监督的名义,而无审核的实权,故财政官吏的贪污行为,所在皆是,无从查究。


第二为聚敛主义。其时政府当局,把财政与经济,国家与人民,概分而为二,不知国民繁荣程度的消长,与国家收入分量的增减,有连带的关系。财政人员,惟努力于国库收入的加多,而漠视国民经济的利益,且以国民经济供财政上的牺牲,剥削民财,无所不至,侵害税本,概不计及。其结果,社会经济因之破灭。公共财政,亦随之同归于尽,如罗马埃及,均以此而亡其国。


第三为秘密主义。政府所有收入若干,支出若干,用途为何,从无公报发表,一般民众,只有纳税的义务,而无过问的权利。其款项收支,事前既无审核,事后又无检查,故财政官吏,自然流于不负责任的地位,而敢于舞弊营私。


各国当此时代,苛征杂税,布满全国,财政紊乱,达于极点,于是民怨沸腾,革命纷起。英国革命,树立议会政治,政府征收租税,与发行公债,要经议会承诺,政府预算案,要经议会审核通过,才能够公布实行。法国革命,废除特权阶级的免税制度,确立租税平等原则,解放工商业一切束缚,实现自由营业主义。英法革命成功以后,风靡全欧,群起效法,莫不锐意改革财政,变更从前的管理原则。到了现在,改革上的进步,一日千里,今其管理财政原则,完全与从前相反。


第一为统一集中主义。全国财政概归中央财政最高机关管理,所有收支款项,都由国库负责,无论何部局,不得自由收入,也不能自由支出。就是地方独立的财政机关,一切收支,统须中央政府规定,有严重的监督与制限,不许任意变更。至于特别会计制度,有妨碍统一的组织,都是务求设法减少。于是财政系统不至紊乱,财政责任,极为分明,因而财政监督机关,可得完全实行其职务,这是其整理财政的首先办法。


第二为民益尊重主义。要增加经费,先要培养财源,才能够永久维持下去,故财政不徒计算国库收入的增加,须以尊重人民利益为其最大目的,除宪法上予以保障外,并注意收支的利用及影响。在欧洲大战前,各国财政,尚不免为资本家所利用,如收入偏于消费税,加重下层阶级的负担,支出注重企业保护费,使物价腾贵,有损害国民全体的利益。现在都从事改革,收入惟在矫正国民财产分配上的不平等,使租税社会化。支出惟图增多文化费与产业助长费,实现经费生产说。其结果,国民经济日益发展,而财政基础,也同时日益巩固。


第三为公开主义。各国近来一方面社会上的舆论机关,渐臻完备,政府所有收支,概行登报发表,使为公开的讨论与批评。一方面人民参政的议会制度,日益发达,其重要责任,惟在监督财政,对于政府所提出的预算案与决算案,须经严密的审核检查,然后予以通过公布。故一般民众,莫不了解财政上的实在情形。因而提高政府的财政信用,并助长人民纳税义务的观念,故逃税弊害,自然为之减少,而政府税收,也自然为之增加。这是近代各文明国家,变更从前的管理原则,使政治修明,国家强盛,人民与政府,合为一体,不致再发生激烈的反抗运动,都由于此。


……



精彩内容

《中国财政问题》为“中国近现代财政学名作新编丛书”中的一种,作者罗介夫为民国时期知名的政治家、财政专业学者,他将自己有关财政的学术理念,丝毫不差地投身于政界,从本书中可看出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渴求国家摆脱积贫积弱的焦虑和心切。


《中国财政问题》出版于1933年,主要分“财政机关”“岁出入”“各项租税”“内外公债”等篇章,书中议题是当时中国所面临的财政问题,具体且明确。对于每个问题,作者都旁征博引,以欧、美、日为参照,提出自己的理论和改革方案,对于当今中国财政理论的发展以及改革实践都具有启示意义。


本书适合高校科研院所财政经济学师生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