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当天津还是小县镇的时候,民间演戏活动已经十分活跃。人们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用土木堆砌戏台,艺人们在露天舞台上表演各种技艺,观众在四周围观,各种小吃摊、茶摊、杂货摊遍布周边。此为天津地界原始的娱乐场所。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在不断变异,各种活动的场所日益丰富起来。及至后来戏曲与戏院、说书与书场、杂耍与杂耍园、电影与影院以及舞场等等,在天津先后兴起,并且一跃而在全国领先。该书以翔实的档案史料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图片,反映了天津戏曲、曲艺、电影及舞场等旧事逸闻。梨园曾流行“北京学艺,天津走红,上海赚钱”之语,天津被誉为“曲艺之乡”“河北梆子发祥地”“评剧的摇篮”。作者善于以文学语言描述历史事实,展现天津城市变迁中的人文风貌和天津当年文化艺术的辉煌,填补了津门戏园史空白。
作者简介
周利成 1965年生。天津市档案馆编辑研究部一级调研员,副研究馆员,天津市档案系统编研专家。著有《外国人在旧天津》《旧天津的新生》《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等作品。在《中国档案报》《今晚报》等报刊开设有“解密档案”“老周新说老画报”等个人专栏。 周雅男,女,1978年生。天津市档案馆编辑研究部副主任。
目录
序
盛世元音,于今未坠——戏园
从土戏台到“八大天”
舞台升平
戏园风景
戏园众生相
名伶与天津
电影院里故事多
天津第一家电影院——权仙电戏园
平安电影院首次放映有声片
影院与影片公司
影院里的一道风景——女招待
多灾多难的老剧场
程锡庚血溅大光明
电影、戏剧的审查
旧剧场里的“弹压席”
警察局集体绑架要“银子”
客票飞票加价票
张紫垣与新新股份有限公司
周恩玉大义让会长
北方曲艺发祥地——杂耍场
最早的演出舞台——明地
老天津杂耍场
早期的书场、茶楼
曲艺的优选殿堂——小梨园
小梨园吞了大观园
袁文会把持下的庆云戏院
手巾把糖果案子茶房
一山也容二虎
擂台与书霸
一把把艺人辛酸泪
“金嗓歌王”骆玉笙
……
风月无边话舞场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该书以详实的档案史料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图片,反映了天津戏曲、曲艺、电影及舞场等旧事逸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天津城市发展的文化底蕴,成为当年中国娱乐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梨园曾流行“北京学艺,天津走红,上海赚钱”之语,天津被誉为“曲艺之乡”“河北梆子发祥地”“评剧的摇篮”。作者善于以文学语言描述历史事实,展现了天津城市变迁中的人文风貌和天津当年文化艺术的辉煌,填补了津门戏园史空白。
主编推荐
丰富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珍贵图片 展现城市变迁中的人文风物 再现天津当年文化艺术的辉煌 揭示天津城市发展的文化底蕴 探寻天津当代都市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精彩内容
《天津老戏园》一书以丰富、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珍贵图片,展现了城市变迁中的人文风物,再现了天津当年文化艺术的辉煌,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天津城市发展的文化底蕴,以及天津当代都市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一种文化现象总是与社会的变革、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相生相伴而又相辅相成的。京剧的一代演员程长庚、余三胜,第二代演员谭鑫培、汪桂芬以及此后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河北梆子的元元红、金刚钻、银达子、韩俊卿等,曲艺的万人迷、侯宝林、骆玉笙等,都曾在天津登台献艺,无数名伶在天津走红。京韵大鼓、河南坠子、铁片大鼓、西河大鼓等外地曲种先后在天津唱响,体现了天津地方文化包容吸收的特征和开放式发展的特性。从梨园行流行的名言“北京学艺,天津走红,上海赚钱”,从冠以天津的“曲艺之乡”“河北梆子发祥地”“评剧的摇篮”等一大堆头衔中,从中国影院出现在天津,苏联影片很早在天津放映,可以充分领略到天津当年文化艺术的风采。该书虽只是反映了戏曲、曲艺、电影及舞场等在天津的情况,但实际上也是当年中国整个娱乐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该书以文学语言描述历史的写作风格,也为史学类书籍送来一缕清新的春风,读来格外轻松、休闲。外地人读后可以非常直观地认识天津、了解天津,天津人读后定会倍感亲切与自豪,尤其是天津卫的老人读后,一定会引起不少对往事的回想。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