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2.68 6.3折 ¥ 6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刘丹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8927888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391146
上书时间2024-12-25
第一章绪论
一、医疗服务体系资源整合的提出
1.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期望和需要不断攀升。研究表明,世界各国的卫生费用投入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如何使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医疗卫生领域,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布局,建立优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1“。
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网络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健康不公平、人口老龄化、疾病负担增加等一系列卫生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医疗资源配置和结构布局不合理已成为阻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城卫生资源配置不当,综合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机构之间协作关系不佳,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无序竞争、相互脱节的现象,合作沟通、有效协作在大多数地方更是纸上谈兵,医疗服务体系结构与群众健康需求不吻合。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医疗机构向人民群众提供连续性、整体的、具备成本效益的服务是不现实的,医疗服务体系的“碎片化”会造成机构运行效率低下:先前的医疗机构布局侧重强调患者的需求(可及性)、经济发展因素、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提供不同服务(层次性)等因素,但缺乏对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因素的考量,而若要实现区域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考虑医疗服务体系的整合。
2.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趋势
纵观国际,世界各国政府均致力于改革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体系资源整合能力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阿兰·恩托文(Alain
Enthoven)[3)作为管理竞争倡导者之一,曾经提出:疾病的诊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连续提供服务的过程“,它涉及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和步骤。因此,他认为这种连续性的、整体的医疗服务是无法通过个体层面的医院来提供的。很多国家的卫生体制的改革与实践也充分表明,单纯的“个体层面”的竞争,容易导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服务连续性的断裂,不利于实现医疗服务的连续、完整提供。因而,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实行“纵向整合”,形成整合型的医疗服务体系(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s,IDSs)。从卫生专业的角度来讲,追求纵向整合,建构医疗服务体系,从整体的角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国际公认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趋向[~1。
3.国家推动医疗服务体系资源整合的发展
2010年,原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要遵循”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的要求,进行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改革探索。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鼓励探索推进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划布局。这提示我们如果医疗机构在进行布局的时候能充分考虑到医疗服务体系资源整合的需要,就能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体系的效用。
其实,早在1982年颁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中就针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不系统”“不协同”的问题提出:“我国医疗服务传递体系应布局合理;各级医疗机构相互协调、有序竞争;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和效益。”之后,也多次强调过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重要意义。随着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与《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确立,标志着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以“一个目标、四大体系、五项改革和八项支柱”为核心,同时将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摆在了更加凸显的位置,明确提出要通过医疗机构间的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通过加强人才、信息、制度建设来保障新型的医疗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医药服务体系规范、高效运转。《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建立资源共享、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