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服务利润区:制造业服务化模式与案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9.46
4.5折
¥
88
全新
库存61件
作者陈丽娴,杨望成,郝泽林 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68063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9522218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陈丽娴,经济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佛山商道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制造业服务化、服务经济与贸易、经济增长等领域的研究,在《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杨望成,经济学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佛山商道研究院创始人、院长、首席研究员,曾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教学、科研和咨询。"
目录
序1
序2
前言
部分 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基础
1 引言:制造业服务化浪潮
1.1 制造业服务化及其相关概念
1.2 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服务化浪潮
1.3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趋势
2 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因与演进
2.1 服务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第三条道路
2.2 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因
2.3 制造业服务化的演进过程
3 制造业服务化的一般路径与模式
3.1 一般路径
3.2 制造业服务化常见模式
第二部分 制造业服务化经典案例
4 集成化
4.1 蒙娜丽莎:互联网 跨界融合,打造集成化之路
4.2 金风科技: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4.3 玉柴集团:打造产业链和构建平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4.4 东软医疗:创新成就价值,医疗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者
4.5 卡斯柯:用心守护出行生活与安全,信号系统解决方案商
4.6 晶科能源: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4.7 IBM:价值链重构,解决方案提供商
4.8 惠普:革新永无止境,提供商务解决方案
4.9 爱立信:构建人类全沟通世界,提供移动通讯解决方案
4.10 ABB:携手同心共创未来,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5 定制化
5.1 维尚家具:创新科技服务家居,提供家具定制服务
5.2 邦界科技:整合产业链资源,提供定制化服务
5.3 日立电梯:整合精益制造,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
5.4 飞利浦:创新和以人为本,照明与医疗服务并行
6 租赁化
6.1 持久钟表:钟联网时间服务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
6.2 西伍服饰:利用大数据战略,提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6.3 双良节能:节能节水环保,系统集成服务商
6.4 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在线维护,租用服务时间
6.5 卡特彼勒:供应链管理服务,工程机械的服务化先驱
7 智能化
7.1 翼卡车联网:利用“车联网大数据”,提供智能化服务
7.2 金邦达:用“芯”更精彩,智能金融服务化
7.3 广电运通:高科技循序渐进,打造服务化产业链
7.4 苹果公司:整合数字内容,注重用户体验
7.5 米其林轮胎:关注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一体化售后服务
7.6 奔驰:打造汽车“新”模式,迈入数字化服务时代
7.7 奥凯种机:农作物“交钥匙工程”,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8 组合化
8.1 美的暖通事业部:利用“美的智慧”,服务化
8.2 博澳斯:制冷与创新,定制化和智能化并立而行
8.3 通用电气:走进数字工业化时代,提供服务业务
8.4 嘉谷科技:无人机打药,多类型服务化
第三部分 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的政策建议
9 制造业服务化的可行路径与主要障碍
9.1 服务化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9.2 制造业服务化要克服的的障碍
10 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10.1 相关政策的内容
10.2 政策启示
11 企业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关举措
11.1 优化组织结构
11.2 完善相配套设施
11.3 准确把握市场时机
11.4 注重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11.5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2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因与演进 2.1服务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第三条道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一般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因此有必要对制造业内部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首先按照技术水平高低,可以划分为传统制造业和优选制造业。传统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依赖自然资源、矿产能源、简单劳动力投入的生产;优选制造业是指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融入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其次按照产品用途划分,有轻工业和重工业之分。轻工业是指所生产的产品的相对分量比较轻的工业部门;重工业是指所生产的产品的相对分量比较重的工业部门(芮明杰,2014)。很后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表现为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制造业增加服务要素投入或者增加服务业务产出。 纵观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制造业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动态的、可持续性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制造业表现特征和人们对制造业诉求也一致。因此,根据不同划分方法,世界制造业发展进程如下:一是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到资源资本要素投入型,再发展到技术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创新型;二是由传统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优选制造业,并将进一步到优选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共融发展;三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转型升级。具体来看,有以下三个维度:维度1是从传统制造业到优选制造业;维度2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维度3是从制造业到制造业服务化。 从低到高:传统制造业到优选制造业 从工业化进程来看,高技术化过程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在这时期,制造业大量运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航天航海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投入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现传统制造业到优选制造业的大跨越。这其中,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业是通过自主研发掌握高新技术,部分制造业通过引进外资或者并购掌握核心技术,中国整体优选制造业更多依赖国外优选技术的投入。然而,据一些统计资料表明,在一些制造业优选国家,优选制造业的净产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乃至整个产业结构的支柱。 近几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冲击制造业朝高科技方向发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优选制造业可以以“数”、“精”、“极”、“自”、“集”、“网”、“智”、“绿”等八个方面作为着力点。 “数”是转型升级的核心,一是指数字化技术和制造业相融合,制造业领域实现数字化,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制造,以控制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和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制造。二是指制造业利用大数据分析获得更有效的生产和管理。 “精”是转型升级的关健:“精”是“精密化”,一方面是指对产品、组件等产成品或半成品要求精致、精密度较高;另一方面是对产品、组件等的生产过程提出精准化生产。 “极”是转型升级的焦点:“极”包括特别条件和特别要求。首先是针对部分产品需要在特别条件下工作运行,其次是对产品有特别要求,从而也是指对这类产品的制造技术有“极”的要求。如需要在高温、高压、高湿、强磁场和强腐蚀等条件下工作,或对产品有高硬度、大弹性等要求的,或对产品有几何形体上极大、极小、极厚、极薄和奇形怪状要求的。 “自”是转型升级的条件:“自”就是自动化,是指制造业通过引进大型机器设备,或者以机器人代替劳动力,实现自动化生产,从而实现减轻人的劳动,强化、延伸、取代人的有关劳动的技术或手段。 “集”是转型升级的方法:“集”就是集成化,包括技术的集成、管理的集成、技术与管理的集成。其本质是知识的集成。制造业通过集聚获得知识溢出,掌握优选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有关科学技术。 “网”是转型升级的道路:“网”就是网络化,是指借助信息物理系统实现的物理设备联网及相应的网络化智能制造。包括研发设计环节的网络化,企业通过互联网将产品生产设计交付给世界有名的设计师;其他环节的网络化,家电联网的“智能家居”。 “智”是转型升级的前景:智能化制造不仅仅是更换一条更加优选的流水生产线,而是一个覆盖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系统工程。有产品智能化、工业设备智能化、生产方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 “绿”是转型升级的必然:“绿”就是“绿色环保”,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制造业的产品从构思开始,到设计阶段、制造阶段、销售阶段、使用与维修阶段,直到回收阶段、再制造阶段,都必须充分涉及环境保护,制造业必然要走向“绿色”制造。 从轻到重:轻工业到重工业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结构出现以轻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为主的过程。轻工业是指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如:食品、纺织、家具、造纸、印刷、日用化工、文具、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工业等部门。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的起始阶段,物质生产能力还较弱的时期,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国家(或地区)的工业部门发展战略的布局。随着轻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来自竞争的压力,要求重工业为其提供更加优选的技术装备、知识武装和智力支撑。同时,轻工业的发展又使得人们满足了衣食需求后,基本需求结构进一步转向家电、钢铁工业、能源、化学材料等重工业产品,重工业的迅速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叶裕民(2011)认为,重工业的高投资、高效率、高积累特征决定了重工业化过程是一个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阶段。正因为如此,重工业的发展超过轻工业是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重要标志。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重工业的发展历程,工业化过程的一般规律是先轻工业化(初期),再重工业化(中期),很后进入发达工业化(后期)。这种趋势被称为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从理论研究上看,霍夫曼定律证实了这一观点,在工业先行国家完成重工业任务后,其重工业化率达到60%-65%。学者梅泽尔斯和库兹涅茨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补充说明。从实践经验来看,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实际历程则是对这一规律的有力证明。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表明,工业化首先从轻工业化着手,然后再向重工业化推进,只有实现高水平的重工业化,并用优选的机器设备、技术知识来武装、改造和升级轻工业和农业,整个工业化的任务才能很终完成, 也才能进入发达的后工业化社会(简新华和余江,2012)。 对照中国的工业化历程,由中国历史条件和靠前政治环境所决定的,先走重工业、后轻工业、再重工业的工业发展道路,现在正处于一个重新重工业化的阶段。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造业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进一步提升重工业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重工业走向集群化道路。同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某区域有机地集聚在一起,一方面通过集聚获得知识溢出、人才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 重工业走向自主研发创新道路。过去,我国重工业大多数部门相当落后,依赖进口国外的优选设备,没有自主创新权。谁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重工业的科技发展创新的主动权。因此,推动重工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培育新动能,推动重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重工业走出世界,参与优选价值链分工。随着优选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经济体根据各自要素禀赋的丰裕程度在优选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重工业积极参与优选分工,获取优选技术、掌握优选发展理念,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对于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硬到软:制造业服务化 制造业服务化,顾名思义,是指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软化”,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将以产品为中心的制造业向服务增值延伸,不再是传统的单一产品提供者,而是集成服务提供商。一方面是投入要素发生变化,表现为减少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服务要素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业务产出的变化,变现为增加服务业务的产出,减少制造业务的产出。依据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两端是附加值较高的研发、技术、、设计、品牌、营销等,中间环节是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因此,将传统制造环节向两端延伸,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产品附加值。从企业价值链来看,价值链上游是指产品研发设计、市场调研、广告宣传、咨询服务等;价值链下游包括零部件定制服务、平台供应、集成服务提供商、整体解决方案、设备成套、再制造、交钥匙工程、工程总包、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优化等。价值链上下游往往是高附加值环节,制造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制造,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不再仅仅提供产成品、半成品,而是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 从靠前上看,很多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已服务化转型成功,并取得不菲的成绩。德勤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其调查的优选80家跨国制造业企业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26%,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平均值达到46%,尤其在航空和国防、汽车制造、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生命科学和医疗设备等领域,服务业务正在成为制造业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16)。例如:通用电气(GE)的资本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很广,从信用卡服务、计算机程序设计,到卫星发射,样样俱全。曾经有人估算,如果让资本服务公司从通用电气独立出来,它将以327亿美元的营业额名列“财富500强”的第20位。靠前商业机器公司(IBM)已将其个人电脑硬件制造业务出售给中国联想等企业,而自身专注于IT服务。在IBM优选的营收体系中,目前大约有55%的收入来自IT服务。 在靠前,制造业服务化仍是一个刚刚起步和较为新兴的领域,但已呈加速发展趋势。目前,已陆续有一些制造业企业明确提出从传统制造领域向制造服务业转变。例如,小米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小米从固有制造手机的制造业,转而用互联网思维来生产制造手机,形成小米圈子生态,小米是服务化转型中的代表。近年来,一汽大众、宝钢、武钢、美的等大企业集团原有的信息化部门,逐步成为独立运作的专业服务公司,在金融、物流等领域开展社会化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陆续出现了一汽启明、宝钢宝信、武钢自动化、东风东浦等一批典型制造业服务化企业。 尽管目前我国已有一些企业开始逐步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但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与发达国家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服务支持业务相对比,中国制造业在价值链延伸、提供集成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零部件定制服务等方面仍不足,为行业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的企业仍不多。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务占比较高相比,中国制造业的服务业务占比和利润贡献率仍较低。 究其原因,一方面,这是由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阶段所决定的。制造业服务化对核心技术和知识创新有较高的要求,只有掌握差别化的核心技术,才能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集成服务。但总体上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资金实力和行业话语权仍不足,难以提供行业独占性的产品和服务。这就决定了企业难以为用户真正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而只能参与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另一方面,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物化消耗比重较高,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较低(魏作磊和陈丽娴,2014)。这就决定了制造业可以利用的服务业水平较低,服务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的支撑力度较小,相应地,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较低。 综上所述可知,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依托制造业发展服务业,亦即核心技术服务化。如耐克、米其林等,通过产业链重组,逐渐将企业的经营重心从加工制造转向诸如提供流程控制、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从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提供商。二是战略转型发展服务业,亦即主营业务多元化。如GE等,原有的电器电子业务逐渐减少,医疗、金融等新兴高增长业务逐渐取而代之。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正是通过瞄准产业前沿,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业务部门,原有主营业务则逐渐萎缩并退出。 2.2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因 产业结构是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不错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变化的合理化。产业结构演进有着一般的规律,从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有以下几种规律性: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罗斯托产业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等。对于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进,制造业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演进,从传统制造业到优选制造业演进,从低附加值环节到高附加值环节演进。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趋势,除了受当前经济发展环境所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动因是什么?本书主要是从收益驱动、满足顾客需求、价值链延伸三方面展开阐述。 收益驱动 众多大型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取得成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收益来源。如世界制造业巨头通用电气(GE)的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1995年就已经超过50%;IBM自1996年开始,其服务(包括优选服务、软件和优选金融服务)收入就已经超过了物品(硬件)收入。这促使了更多的制造业企业纷纷效仿。 增加高附加值服务产出。根据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制造业企业减少价值链的中间加工组装环节,增加价值链两端的设计、研发、营销、物流、品牌业务即为服务化的表现。一般认为,企业价值链的两端服务业务为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联系,贯穿于企业的上游、中游、下游等环节。生产性服务业还具有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特征,是企业占据利润优选点的关键要点。 周大鹏(2016)研究指出制造业企业发展服务业务对促进企业利润的提高有两个途径:一是“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服务要素日益增多;二是服务业务连接企业价值链的各环节日益紧密。同时,制造业企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密集的服务要素作为主要的生产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生产过程,是加快制造业服务化的关键环节。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制造业企业保持制造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 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的扩大而逐渐降低的规律。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自身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所实现的规模效益。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的过程,是纵向一体化的一种表现,纵向一体化有利于企业开拓技术、确保供给和需求、削弱供应商或客户的价格谈判能力、提高差异化能力、防止被市场挤压等。因此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可以为制造业企业带来客观的收益。Panzar and Willig(1981)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企业发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尤其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要素和服务业务更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特征,具体为制造业服务化生产的成本低于制造业单独生产的成本。 范围经济是指由企业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是指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把这种状态称为范围经济。范围经济主要表现在分摊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如电信通信业利用综合电信物理网络传送电话、电报、传真、计算机数据等。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有传统的制造业务,也有现代化的服务业务,可以很好的发挥范围经济的作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降低生产成本。制造业服务化的业务范围涵括企业价值链上游、中游、下游,有利于减少企业业务间的衔接成本,有利于减少企业与外部采购商、供货商、顾客议价的时间成本,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Arndt and Kierzkowski(2001)在生产分离论中引入了服务连接(Service Links)的概念,认为对服务要素的有效利用是企业生产分离主要动力,服务连接具有边际成本更低的特性。Mathieu(2001)从企业股东角度出发,认为企业服务要素和服务业务的增加,有利于降低现金流的脆弱性和易变性,提高股东价值和增加企业利润。 满足顾客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服务经济消费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附加服务所带来的效用。如产品的售后服务、培育用户体验、一体化解决方案、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等。企业如何更好的留住客户,维持客户对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忠诚度,保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是企业必须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动向,及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顾客满意度,获得竞争优势,让企业更加稳健地持续发展。 另外,产品的价值越来越体现在产品的附加服务上,增加产品的附加服务是制造业企业取胜的关键点。因此,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很大程度上是受顾客需求的驱动(Vandermerwe and Rada,1988),一切以客户的需求为标准,尊重客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如维尚家具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家具、广州博澳斯按照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制冷设备等。Brown(2000)和Szalavetz(2003)的研究也指出,物品重新界定为物品+服务“包”,符合顾客的购买期望和增加物品效用,有助于满足顾客的需求。 价值链延伸的需要 波特(1997)抢先发售提出的价值链(VC,value chain)概念是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基础。价值链的含义是指发展制造业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部分,由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基本活动,以及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支持性活动构成。两者相互补充和紧密联系,反映了制造业服务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反映了制造业企业追逐利润的走向,竞争价值链的某一核心环节。根据优选价值链分工理论,企业参与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往往只能获取微薄利润,价值链两端才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环节。同时,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是改变中国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的新契机,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是积极参与靠前分工的表现。 目前企业家已经意识到现有的分工模式已经不利于长远发展,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投入,实现向价值链两端的产业延伸,获取更大的利润份额(刘继国和李江帆,2007;周大鹏,2016)。刘斌等(2016)利用中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提高我国企业价值链的参与程度,还显著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 2.3制造业服务化的演进过程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难以一蹴而就。企业首先需要在内部形成统一的发展战略意识,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继续发展传统制造业务,还是转型升级来发展服务业务?在确定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方向之后,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各类型的服务业务进行评价,对服务化转型的优势和障碍做到十分了解,然后选择合适自身的服务业务。一般认为,制造业企业从开始服务化转型到真正服务化转型成功的期间,需要不断调整其发展战略,体现出明显的演进特征,其演进过程有三阶段论、四阶段论、五阶段论的三种划分方法。 三阶段论 由于不同学者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不一致,对其演进阶段的看法也相应地出现不一致。Vandermerwe and Rada(1988)和Van Looy et al.(2003)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包括三个阶段。 阶段是制造业为服务化转型做充分的准备,包括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企业中高层的头脑风暴、到标杆企业参观学习、组织企业内部的讨论学习等。企业的具体措施有维持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努力改善产品的质量。但在这一阶段制造业企业仍然是提供纯粹的半产品、产成品,企业的属性没有发生变化。 第二阶段是制造业业务范围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务,开始转向提供物品和物品的附加服务。但企业在这一阶段提供的服务业务范围相对比较窄,主要是指产品的售后服务等与产品生产和销售紧密相关的商务、咨询、维护等周边服务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