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7.63
6.3折
¥
28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瑶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5379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8125133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李白的生平、诗作,甚至传说,都是研究者、诗歌和文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李白》作者王瑶采用传记的方式整理李白的诗作,将其一生分为“蜀中生活”、“仗剑远游”、“长安三年”、“李杜交谊”、“十载漫游”、“从璘与释归”、“凄凉的暮年”七个阶段。作者将李白的生平、经历、交游、行迹与其诗歌揉为一体,用简洁晓畅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得读者既能对李白的生平脉络有明晰的了解,又能在此过程中,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目录
人民热爱的诗人
蜀中生活
仗剑远游
长安三年
李杜交谊
十载漫游
从磷与释归
凄凉的暮年
诗歌的艺术成就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有名的中古文学史家、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授王瑶先生,试图用传记的方式弥补李白生平不详的遗憾。在他于1954年写作的《李白》一书中,将李白的一生分为“蜀中生活”、“仗剑远游”、“长安三年”、“李杜交谊”、“十载漫游”、“从璘与释归”、“凄凉的暮年”七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王瑶将概说与李白诗歌融为一体,用简洁晓畅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得读者既能对李白生平有明晰的了解,又能在了解的过程中,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书中的资料颇为翔实,凭诗立传,以诗证史;而对诸多疑问,甚至尝试着进行辨析,如李白的家世与死亡,以及李白对杜甫的态度等,都大胆立论,自成一家之言。可以说,这本小书融汇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功力,在短小的篇幅中浓缩了中国历目前伟大的文学家诗酒人生的精华。
主编推荐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目前的诗人,李白的生平、诗作,甚至传说,都是研究者、诗歌和文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李白》作者王瑶采用传记的方式整理李白的诗作,将其一生分为“蜀中生活”、“仗剑远游”、“长安三年”、“李杜交谊”、“十载漫游”、“从璘与释归”、“凄凉的暮年”七个阶段。作者将李白的生平、经历、交游、行迹与其诗歌揉为一体,用简洁晓畅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得读者既能对李白的生平脉络有明晰的了解,又能在此过程中,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精彩内容
蜀中生活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唐长安元年),卒于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活了六十二岁。李白诞生的时候,唐朝还在武则天的统
治下;他五岁的时候,唐中宗才复位;他十三岁时,唐玄宗开始当朝,以后就是所谓开元、天宝的全盛之日。一直到他五十四岁,唐代历史上发生了“安史之乱”的重大事件,玄宗奔蜀
,次年唐肃宗,即位于甘肃灵武,再过七年李白就死了。因此他一生
中重要的活动,大体上都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当中的;这时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盛唐,是唐代社会最繁荣富庶的时期。而且和这相应的也产生了高度的文化,唐代有名的大诗人王维、杜甫都出现在这一时期。杜甫《忆昔》诗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旧唐书·玄宗本纪》也说开元末年“频岁丰稔,京师米斛不满二百”。这时唐朝统一已有一百年。由于隋末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影响,利用农民战争取得了政权的唐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新的封建统治和恢复生
产力,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一些减轻剥削的政策,这就给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又由于唐朝结束
了自汉末以来四百年的混乱割据的局面,唐初四十年又积极对外发展,因此唐朝国势很强盛;疆域东、南到海,西至咸海,北到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东北到外兴安岭以北和鄂霍次克海,西南到云南、广西,成为世界上一个很强大富庶的封建国家。
到开元时代,社会上就形成了一种太平安定的景象,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当时,除农业生产的发达以外,由于交通的方便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长安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带有国际性质的大都市,聚集着许多亚洲国家的商人;这里也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亚洲各国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子弟
和僧人到长安来学习的很多,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
发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时,人民的眼界开阔了,他们富有一种青春奋发的情绪,因此他们的创造力也就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当时的音乐、歌舞、绘画、工艺,都以新颖的风格蓬勃地发展起来。而作为唐代文化最丰富的表现的诗歌,在摆脱了六朝以来追求词藻声律的形式主义的束
缚以后,也创造了新的真正能够反映那个时代的健康的作品。李白的诗歌,在这一方面是有杰出的贡献的。在他以前,虽然也有陈子昂、张九龄这些人发出过同样的要求,但作品既少,也没有发生应有的影响;而李白的主要作品,却以其清新豪放的风格,鲜明地反映了盛唐那个时代。
李白的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西蜀在唐代是很富庶的地方,农业、手工业都有高度的发展,像蜀锦、大邑瓷器等都是远近驰名的。它虽然交通困难,周围有险峻的山川,但国内外的商人们仍然聚集得很多;成都在当时是除长安、洛阳以外的有名的大都市。另外,四川山明水秀,又是自然风景非常美丽的地方,像峨眉、青城这样的名胜,也对诗人的培育发生了相当好的影响。李白后来有许多的诗篇都表示了对蜀中的怀念,“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三春三月忆三巴”,他对四川一向是非常恋念的。
李白家世的详细情形我们不十分清楚。据李阳冰《草堂集序》及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的记载,都说他的先世是陇西成纪人,晋时凉武昭王李品的九世孙,和唐朝皇帝是同宗;隋末多难,流落到西域,改易姓名,到神龙初才回到西蜀广汉。他父亲名李客(大概因为是从外地来的,因此本地人才称他为李客,并不是本名),没有出仕过。李阳冰写序的时候,李白还在世;范传正是他的朋友范伦的儿子,按道理讲,这些记载应该都是可靠的。神龙是唐中宗复位时的年号,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白已五岁,据此则他是五岁时才到了四川的。…李白对蜀
中一直抱有很深的感情,我们可以认为他实际上的故乡就是四川。
至于所谓陇西成纪,那是指李氏的郡望而言,并不是实际的籍贯,就好像姓王的自称琅琊临沂人一样。唐时重郡望,联宗之风很盛,李氏共十三望,而以陇西为第一;姓李的人都自称是汉李广之后,源出陇西。
李白《上韩荆州书》中说“白陇西布衣”,《赠张相镐》诗中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都是就郡望说的,不能认为他的籍贯就是陇西。
至于他是否李暠之后,与唐朝皇帝是否同宗,历来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怀疑的人主要是根据两点:第一是《新唐书·宗室世系表》里没有李白的一支;第二是就李白赠酬诗篇中所称的同宗诸人的辈分及称谓考查起来,矛盾甚多。——如就这些人与李白的关系来考查,李白的行辈似应在李暠后九世至十二世孙之间;当时以九世孙的辈分最高,因此也以称九世孙时为多。这些都可以作为怀疑的根据,但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第一,《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的那些记载就不一定靠得住;仅乾隆殿本《新唐书》所附考证
已摘举其错误数十条,近人据唐人碑板遗文又继续有所考订。
P8-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