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机制中的情感因素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播机制中的情感因素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01 2.0折 89 全新

库存31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易艳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63859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9845563

上书时间2024-12-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01选题背景02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03研究意义第1章文献综述11“情感”概念的辨析12情感研究的传播学基础121马克思和恩格斯论精神交往122情感视角在互联网时代的凸显13关于情感视角的其他专业成果131情感研究的生物学基础132情感研究的进化论视角133情感研究的社会学视角14小结第2章情感研究的科学基础21情感的科学与应用211科学视野中的情感212应用领域中情感:前沿概述22若干重要的情绪理论及模型 221认知与情绪的关系:阿诺德—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222认知与情绪的关系:基于评价理论的OCC模型和PAD三维情感模型223认知评价理论的挑战者——伊扎德和他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23情绪的功能24小结第3章情感研究的文化基础31中西“情感观”的不同311西方“情感观”:互动中的“情理对立”312中国人的“情感观”:互动中的情理交融32中国人的情感结构321情感结构具有地域性特征322中国人情感基调的“奠基者”——农民33小结第4章传播中四种主要的情感资源41同情心411同情心产生的首要原因是类似或者相同的情感体验412同情心的激起还与同情对象的情感表达是否适度相关413同情心的三种功能:免除不适感、预期回报、道德评价的标准42爱421爱与恨的发生学基础:想象与比较422骄傲与谦卑的功能——交换资本和惩罚手段423嫉妒:介于爱恨之间的消极情感43正义感431正义的起源:情感基础和社会的产生432正义感的社会发展433正义感的功能434中国人的义利观——正义感的文化维度44审美情感441审美情感的科学基础:进化论和神经美学442无功利的审美:审美的类型和情感机制443审美的社会功能45小结第5章个人视角下的情感:传播要素与情感表达——声音与图像51亚里士多德与个人情感资源的有限性52个人情感与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521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已有的理论基础:游戏理论&使用与满足522个人情感与大众传播关系53情感唤起的声音逻辑531情感轨迹的“泄密者”——语气532唤起情感共鸣的利器——音乐533广播——波动中的情感表达54情感唤起的图像逻辑541色彩与情感关系的理论基础542图片效果产生的几种情感基础543电影与娱乐情感55小结第6章群体视角下的情感:情感与冲突61“群体”概念在传播学研究中的流变611“群体”概念在传播学中的运用612多学科视角下的“群体”和“群体性事件”62群体冲突中的情感逻辑621集体中主导的情感模式 622网络群体事件——从线下到线上的情感63小结参考文献后记

精彩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讨论各民族的交往心理时,曾多次谈到“情感”因素,认为其在传受双方的互动中会起到调节、甚至决定性作用。本书将这一中介作为研究对象,是在传播学尚未出现相关系统理论研究,而在实践中已涌现大量理论需求的背景下进行的,颇具创新意义。本书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借助多学科视角,为构建传播学视角下的情感研究,探索出一条有迹可寻的研究路径;二是结合互联网语境下新的传播表征,提炼出了几类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类型;三是探讨了个人视角下,传播要素与情感因素的作用机制;四是分析了群体冲突、团结中的情感逻辑。本书为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规律探索等相关基础性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