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3 4.5折 ¥ 52 全新
库存273件
作者高专诚著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7851886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9066052
上书时间2024-12-24
绪论 荀子的思想贡献和学术地位
荀子的思想贡献
荀子与三晋文化
第一章 晋人、晋地,早期学术历程
姓名尊号、生卒之年和出生之地
早期思想历程,学术师承
第二章 儒者的品类及其作用
儒者:“贵道诚存
儒者有品类
儒者”曲辩
第三章 儒家的道德修身
修身有道、术
修身有境界
论圣人、仁人
论士人、君子
君子与小人之别
儒者的其他美德
第四章 儒家本位的礼、义之道
礼的起源,制礼的目的
礼是治国之道
从礼之制到礼之理
义、信之理,义、利之辨
仁、义、礼相协调
从礼道到孝道
第五章 在“稷下学宫”的岁月
在齐国,在稷下
探究“稷下学官”和“稷下学派”真相
第六章 哲学理念和理论
哲学认识论
逻辑学:名实之论
论辩说
第七章 评判社会现象和学术思潮
社会现象之批判
学术思潮之批判
对墨家的批判
第八章 人心人情人性,性恶之论
人有人性,人有人情
人性有欲,“顺是”成恶
节制欲求,矫正人性
圣人制礼,化导美善
孟子道“性善”,荀子道“性恶
性恶之论,影响后世
第九章 天人之分,人有群分
天行有常,天人有分
组成社会的人群有分有等!
第十章 游历各国,游仕、游学的生涯
在赵国,与赵孝成王议论兵家之道
在秦国,与秦昭王和范睢讨论儒家和法家思想
第十一章 国家之论,王霸之政(一)
国家政治与政治形态
人治与法治
法治与赏罚
第十二章 国家之论,王霸之政(二)
王政,王道
霸道,霸政
第十三章 君臣关系,如何做君做臣
对君主的要求和批判
对大臣的要求和批判
第十四章 从政楚国与著述兰陵
投奔春申君,在楚国从政
离开官职,著成《荀子》
第十五章 教育思想和教育成就
学习、受教和教育
荀门弟子——李斯和韩非
略论孔子、孟子和苟子的弟子们
第十六章 经典、文学、音乐
经典传承
文学成就和影响
音乐理论
结语人生尤重身后事
荀子之死,弟子推崇
荀子之光,照耀历史
后记
(一)荀子与三晋儒学
子夏之学在三晋地区的传播,最终形成三晋儒学。三晋之儒始于子夏,到战国中后期出现了荀子之儒,最终形成了三晋儒学的整体脉络。
荀子的出生地是紧邻魏国东部的赵国郇邑(在今山西西南部),他五十岁之前也主要活动在以郇邑为中心的三晋地区。荀子在郇邑的活动年代上距子夏去世大约百年左右,从地域和时间上讲,荀子肯定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子夏之学,并受到子夏之学的影响。子夏思想在魏国的重要继承者之一是弟子李悝。李悝的主要贡献是在经济思想和法制思想方面,其前者是子夏思想的重点,后者则是荀子思想的重点。李悝思想很可能成为子夏思想与荀子思想之间的传递者。
荀子把子夏创立的三晋儒学推至高峰。儒家坚持以道德治国,认为道德修养和道德标准是千古不易的法则。这种指导思想使其容易漠视对实际政治形势的分析和理解。子夏出自孔子之门,但他对于孔子的政治追求并不是完全继承或一味模仿,而是结合三晋实际情况,做出了新的调整,取得了可观成效。在荀子儒学中,就鲜明地体现了子夏儒学的这种精神。清代学者章学诚认为,荀子之学就是出自子夏儒学。三晋儒学从子夏开始,到荀子时代走向了成熟。荀子儒学不仅适应了当时天下政治和社会的需求,也奠定了三晋儒学和三晋法家的思想基础,把子夏儒学的核心精神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是三晋儒学发展到了制高点。
(二)荀子与儒家经典
荀子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子夏思想,而且在早期儒家重要典籍的传承方面,也是子夏一派的主要继承者。
子夏年轻时就追随孔子,成为孔子后期弟子中的佼佼者。在历史上留下名姓和业绩的孔子弟子都有其独到之处。孔子在世时曾把有成就的弟子分为四类,史称“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子夏与子游一道位列“文学”之科。
在孔子时代,“文学”一词专指文物典章和礼乐制度,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人文科学,而子夏则尤其擅长对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的研究。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曾充分肯定了子夏对《诗经》的某些诗篇的看法。事实上,子夏对经籍的研究,不仅限于思想评说,还有文字方面的考辨。据记载,有一次,子夏经过卫地时,一位读晋史的人将标明时间的“己亥”二字错读为“三豕”,子夏便明确予以纠正。
到了汉代,由于朝廷明确地把儒家经籍规定为正统经典,所以,这些经籍的传承脉络就成为学术界的主要论题之一。因为子夏在儒家经籍研究方面颇有成就,汉儒便把许多儒家经典的最早传承之功归于子夏,认为正是子夏把孔子所校正过的典籍传授给了后人。比如《诗经》《尚书》《春秋》和“《三礼》”等,在后世的流传中,都得从子夏说起。尽管这种归结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但从总体上说,子夏儒学对于儒家传统典籍的研究和传承,确实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在研习和传承儒家经典方面,荀子是子夏一派的主要继承者。特别是《诗经》和《春秋》,历史上更有明确的传承线索,证明了荀子之学对子夏之学的继承和发展。而在《荀子》中,儒家《五经》都是被经常引用和直接论说的对象。荀子还是研究礼和乐的专家,所以,到了汉代,这方面的儒家经典的流传都被儒生们与荀子挂起钩来。汉儒认为,儒家《五经》都经过了荀子的传承。这样的说法虽然有攀附名人的嫌疑,但汉儒之所以选择荀子为《五经》的传承始祖之一,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
荀子(公元前340-235年)是战国后期赵国人,中国古代很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中国法家思想家鼻祖。前半生在赵国度过,五十多岁之后游历天下,考察各国政治,交往各派学者,并在楚国从政。荀子晚年定居楚国,收授弟子,有名思想家韩非子和政治家李斯均出自其门下。荀子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系统疏理,对儒家经学传统的整合,使他成为儒学目前划时代的大师。荀子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思想的总结者,其思想以儒家礼学为主干,融合法家的治国之道,形成兼融儒法的政治思想,对于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影响深远,无人能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