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军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军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71 4.5折 99.8 全新

库存7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詹姆士·S.科鲁姆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33841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8元

货号11019024

上书时间2024-12-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詹姆士·S.科鲁姆(James S. Corum),
 西方知名空军历史学家和反叛乱学者(Scholar Of Counter-Insurgency),也是一名比较军事学(Comparative Military Studies)教授,代表作有《德国空军:创建1918—1940年作战空战》(The Luftwaffe: Creating the Operational Air War, 1918-1940)。

 张贤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五研究部二级翻译,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
 周思成,男,1984年生于湖南长沙,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民族史和军事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规训、惩罚与征服:蒙元帝国的军事礼仪和军事法》、历史普及读物《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以及译著4部。 

 张大卫,工业时代陆战史研究者,本科和博士均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著有《哈尔科夫1942》一书,译有《巨人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罗的海战事》,并翻译审校了《莫斯科战役1941:二战“台风”行动与德军的首次大危机》。

目录
前 言
致 谢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
第二章 冯·塞克特和他对于战争的反思
第三章 魏玛国防军的内部辩论
第四章 训练魏玛国防军
第五章 发展现代武器
第六章 发展德国装甲兵学说
第七章 发展魏玛国防军的空军理论
第八章 魏玛国防军羽翼已成
第九章 尾声
附 录 从20年代起提出的国防军编制和装备表
注 释

内容摘要
     章 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 在1918年底的危机和失败中,德国文职领导人士气低落,接近陷入了混乱。德国的军事失败导致帝国政府垮台,宣布成立共和国实际上也事出偶然,新建立的政府即使在柏林街头都没有非常不错。从表面上看,军队似乎亦处于相同状态。后方部队参加了推翻君主的活动,野战部队被带回本国并遣散。但在幕后,德军不错指挥部和总参谋部并没有像文职领导人那样混乱和不安。甚至在柏林和慕尼黑的内战结束前,总参谋部就已经在吸取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并着手重建军队。通过坦率地评估自身在战争中的优势和劣势,军队得以重塑其组织和战术条令。 只要正常运用经济、靠前政治或军事历史原理就能明白,德意志帝国从来都没有机会赢得次世界大战。这是德国对抗全世界的案例——该国加上三个较弱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对抗法国、俄国、大英帝国、美国、意大利及若干其他国家。尽管困难重重,德国人基本还是赢得了战场上的胜利。直至1918年6月,德军仍处于攻势,击退了包含法军在内的协约国军队。德国人战斗得如此出色,他们屡屡获胜,以至于仅仅五个月后崩溃到来时,一些将军——的是埃里希·冯--鲁登道夫(Erich vorl Ludendorff)——拒绝承认帝国军队已经在战场上被打败,他们指责本国崩溃的原因是叛国政客和后方平民“在背后捅刀子”。 大多数将军和经验丰富的军官并不赞同鲁登道夫的观点。他们知道帝国军队早已在战场上被打败,但即使这份认知也无法消除德国应该或者可能赢得战争的信念。失败的军队有更多动机来研究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因此,许多德国军官开始撰写回忆录、历史研究和文章,这些材料充满了对战时指挥、战术和战略等方面的批评和支持。参谋训练向来重视军事史的研究,硝烟尚未散尽时,军官们就已开始解读这场战争的经验教训。于是,到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总参谋部众人对军队在战略、战术和技术方面的经验教训已经达成共识。进一步的研究、辩论和反思还会强化相应结论。次世界大战在战略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战后德国的极右翼和德国战时实际的独裁者鲁登道夫将军来说,“在背后捅刀子”这一理论是个有用的神话。该理论认为,德国的失败是由于国内社会民主党人和左翼分子背叛。然而,只有少数总参军官和不错指挥官确实相信这一理论。不错军官们痛苦地得知,德国已经在战场上被打败,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队总司令部在大战略方面犯下错误。德国将军们经常在战时和战后的通讯及各种书籍中狠狠批评战时本国军队统帅所做的军事决策。这些军队统帅包括:1914年9月前担任总参谋长的赫尔穆特·冯·毛奇(Helmuth von Moltke)将军,1916年8月前担任总参谋长的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Erich von Falkenhayn)将军,还有1918年11月前的德国军事独裁者鲁登道夫。 总参谋部很有能力的那些军官认为,战争中优选的战略失误是由冯·毛奇在开战后很初几个月犯下的。由于冯·毛奇对施里芬计划执行不力,德国丧失机会,不能通过决定性的一击迅速结束战争。施里芬伯爵((20unt von Schliet"fen)在1906年之前担任总参谋长,他制订了一个针对法国的战争计划,该计划要求对法国军队实施大包围:用36个德国军经过比利时绕到法国侧翼。施里芬计划是军事目前很让人着迷的“本可能发生的事”之一,因为它差点就让德国只用短短两个月实际解决了战争。 过去75年里,施里芬计划是否可行已经成为军史圈内的热门议题。但在德国,对冯·施里芬战略的讨论几乎是一边倒的。大多数总参军官都相信这个计划(能取得成功)。实际上,战后很明确拥护该计划的人是威廉·格勒纳(WilhelmGroener)中将,他是一名备受推崇的总参军官,亦是冯·施里芬伯爵的狂热拥趸。1918年10月,他接替鲁登道夫担任德军军需总监,后来又担任魏玛共和国国防部长。格勒纳在战后撰写了两部著作,详细研究了1914年的战役,他坚决地把施里芬计划的失败归咎于冯·毛奇。格勒纳认为冯·毛奇的领导能力很弱,他(后者)违反了施里芬关于将德军力量集中在一个侧翼的教导,把大部分力量放在左翼洛林,进行毫无战略意义的战斗,却因此失去了对于德军右翼的有效控制。。 下一任总参谋长冯·法尔肯海因在战争下个阶段所实施的战略行动也在战时和战后引发了激烈批评。1915年,随着西部战线陷入毫无结果的堑壕战,东部战线的德军不错军官们发现了决定性的击败俄国人的机会。1914一1915年问冬季,指挥东北战线的保罗·冯·兴登堡(Paul von}tindenburg)和鲁登道夫计划发动大规模钳形攻势,这个攻势不仅可以占领波兰,还能包围俄军主力。如果给他们足够多的部队,东线德军指挥官们或许在1915年就能够迫使俄国退出战争。19ls年初,汉斯.冯.塞克特被调往东线后,也成了东线战略的支持者,他认为己方的军事机会在东线而不在西线。然而,冯·法尔肯海因在1915年只派遣了有限的增援力量前往东线,却将大股兵力投入西线,徒劳地想要打破协约国军队

主编推荐
【当代头号军事史非常不错代表作】作者约翰·基根(John Keegan,1934—2012),是享誉优选的战争史学者,当今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非常不错,大英帝国勋章(OBE)获得者,被评为“这个时代杰出又博学的战争历史学家!”。1998年任BBC瑞思讲演人(Reith Lecturer),长期在英国桑霍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执教军事史课程,并任普林斯顿大学不错研究院研究员和瓦萨尔学院客座教授,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和皇家文学学会成员。凭借其在军事史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Samuel Eliot Morison Prize)。1994年诺曼底登陆50周年纪念日,他受比尔·克林顿邀请参观白宫。世纪之交,英国女王授予他千禧年百名荣誉人物勋章。基根专注于战争史研究,一生著有二十多部作品。【必须遵守的5个乏味的基本步骤】获取情报→传递情报→认可情报→解读情报→应用情报,这是情报工作的五个基本步骤,也是贯穿了全书“案例框架”。本书中的每个案例,都或明或暗地在基于这个“框架”来描写。通过间谍小说家之手,大量的情报技术广为人知。其中有一些是正确的,有一些则充满了误导。但是即便像勒卡雷这样亲身经历过情报工作的小说家,也很少完整描述了有效的情报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与顺序。【时间跨度极大的案例研究合集】始于大航海时代——这个阶段的情报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及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使其发挥作用;终于现代时期——这个阶段的各种情报资源十分丰富,但庞大的数量又使得用于评估情报价值的人力资源捉襟见肘。

精彩内容
    作者科鲁姆以魏玛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领导的时代为重心,描述了一战后德国在战略战术、武器研发、编制、训练中为本国未来战争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性变革。除此之外,一批富有远见的德军军官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装甲战术家恩斯特·福尔克海姆和空中战术家赫尔穆特·威尔伯格。最后,得益于这些实干家和他们付出的努力,魏玛国防军重获新生,并由此发展出了在后来辉煌一时的“闪击战”理论。

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
 一部经典的军事史著作。科鲁姆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的魏玛国防军是如何创建其战术理论,并建立一支严格按照战术理论实施训练的军队。在这个颇具创造性的过程中,冯·塞克特是灵魂人物;此外,他也是20世纪相当杰出且富有创意的军事思想家。 
            《世界武装力量》杂志
   这部单卷本作品很好地论述了它自身的主题。强烈推荐此书,尤其向那些对军事学说发展和军队训练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海军陆战队公报》
   书评:
 一部精彩的作品。本书作者将目光投向军队总指挥部层级之下,讨论了那些鲜为人知的上校、少校甚至上尉的思想,以及他们关于军事技术的辩论。科鲁姆对一战后德国的军事思想发展,军队重组和改革拥有相当清晰的认识;此外,他提出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该国军事理论研究、发展的基本过程存在着紧密联系。            
 冈瑟·E.罗滕伯格,著有《拿破仑时代的战争艺术》
  这部著作文笔优美,填补了非常重要的有关20世纪德国进行战争所用方式的文献空白。科鲁姆很好地将军事学原理和军队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在写作思路上为其他作家提供了有益启发。    
 丹尼斯·E.肖沃尔特,著有《坦能堡:帝国的冲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