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73 4.9折 ¥ 48 全新
库存42件
作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萍乡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96301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9105248
上书时间2024-12-24
丰碑长存
吴学周传 吴振群 李秀芬 关凤林
丰碑长留天地间 中共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委员会
为民主科学献身 创九三业绩永存 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
学人风范
深切怀念吴学周同志 李砥平 于克 宋任远
往事的回忆 贝时璋
才华横溢的学周 赵忠尧
吴学周所长组织上海物理化学所搬迁长春的前前后后 武衡
祖国物理化学研究的开拓者 余瑞璜
回忆吴学周先生二三事 唐敖庆
回忆化学界老前辈吴学周先生 高怡生
回忆我和吴学周教授的交往 袁翰青
记我国卓越的物理化学家吴学周教授 柳大纲 胡克源
记吴学周先生二三事 黄耀曾
记化予先生二三事 梁树权
吴老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倪嘉缵
吴所长风范永存 高小霞
怀念吴学周同志 卢士谦
想起化予兄 刘云浦
回忆吴学周博士 黄汝光
深切怀念敬爱的吴学周所长 吴越
一个“跟着共产党走”的知名科学家 胡永畅 黄宗甄 刘惠
缅怀吴老 吴立民
循循善诱 严格要求 黄本立
缅怀著名爱国化学家吴学周教授 刘永懋
深切怀念化予先生 刘惠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李海
平凡之处见精神 陈琪
吴学周同志筹建九三学社长春分社及其所属支社简况 朱晋锠
怀念吴学周老师 朱晋锠
难忘的回忆 张庆余
缅怀吴老的谆谆教诲 张维纲
回忆我们的老所长吴学周同志 吉树蓉 关凤林
怀念吴伯伯 梁映秋
患难之交情似海 郭群
吴学周为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曾广赋 吴稚南 席时权
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 吴景阳 吴雅南 吴宜南 李健博 席时权 白宇
难忘学周兄长对我们的关怀经 肖嘉魁 吴纯周
难忘大哥 吴望周
大哥——我的良师 吴郁周
于细微处见精神 刘洁如
琐忆学周堂叔 吴鑫芳 吴润芳
附录
吴学周年谱 王庆祥 徐桂生 李秀芬 勤书
中国之物理化学研究 吴学周
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吴学周
十年来中国化学的成就 吴学周
社会主义开拓了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 吴学周
怀念郭院长 吴学周
吴学周主要著作目录
编后
吴学周传
吴振群李秀芬关凤林
在吉林省省会长春,有一条又长又直又宽的斯大林大街。在大街的南端,有一座楼宇毗连300米的大院,这就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该所科研力量雄厚,科研设施先进,科研成果突出,是我国应用化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它像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中国东北的高空。它的光芒透过棱镜,成为五彩缤纷的光谱。在这多彩的光谱里,凝结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智慧之光。他为长春应化所的组建和发展付出了后半生30年的心血,为人们所敬仰。他,就是吴学周——我国杰出的物理化学家,我国化学研究领域中分子光谱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我国优秀的科研工作组织者与管理专家。
吴学周,谱名同棠,字萼晖,号化予,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人。
萍乡又名昭萍、楚萍。北宋仁宗年间,宜兴人、进士蒋之奇(字颖叔)在其《萍乡即事》一诗中赞美萍乡的山水胜境和久远历史说:“地接长沙近,乡名自古闻。毛山千嶂雪,玉女一墩云。拱木扶宵上,飞泉触石分。霜风萍实老,目断楚江渍。”古往今来,取道萍乡的军旅官宦、墨客骚人、学者名家、商贾匠作,或匆匆去来,或短暂停留,或长居久驻,促进了萍乡工商的繁荣,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兴盛。历朝历代,萍乡屡出奇才。
1902年9月20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十九日),吴学周在萍乡县西陲的小村新山下诞生。这新山下,即使在今日的萍乡市地图上,也占不到一个小点儿,何况90年前它还是个不满20户的小村呢!
然而,这却是个临水凭山的小村,一个恬静的朴实的小村。小村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油茶修竹,红枫松杉和田垄坡土,既是小村衣食之源,又给小村平添秀色。
新山下的吴姓人家,本是“棚民”(明末清初时,福建、广东田少人多,康熙皇帝为了封锁台湾,在福建沿海焚屋舍,逐居民。不少失去家园的闽、粤百姓携妻带子,相率来到因战乱和水灾而人口锐减的萍乡,在一些深山僻壤搭棚而居,植桑种麻,是为“棚民”或“麻棚”)子孙,并非萍乡古来土著,田夫野老居多,不赌博,不抽鸦片烟,不搞帮会,不问是非,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也安居乐业。吴学周的远祖即是福建人。他们迁徙到清初名家查慎行赋诗咏过的萍西“黄花择”(又有的诗人称作“黄花渡”,吴家人自报家门爱报“黄花桥”),在这里勤耕细作,繁衍生息。至第14代(康熙、乾隆年间)出了个吉安府儒学训导,但并未发达起来。至16代,接连4代都以农为业。直到19代,吴学周的祖父吴曰铭成了国学生,时年才20多岁。这在当时的乡人眼里是吃夫子饭的,再加一把劲就可戴顶子、穿补服当官了。但当时已是晚清,鸦片战争已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入侵,太平天国革命烈火声势正旺。萍乡向来是兵家必争、必经之地,黄花驿也少不了兵来将往,匪盗趁机作乱,致使百姓不得安生。这时,吴曰铭母亲逝世,父亲年老多病,又无兄弟,便弃学在家,徙居新山下,靠一点祖传薄田,雇人耕种。他一边侍奉父亲,一边“子曰诗云”,就是不问田桑五谷,且好施舍、捐助,时常扶危济困,修桥补路。殊不知坐吃山也空,到后来,日子日益穷困,要不是他那翰林内兄帮助,景况将更加凄凉。
吴曰铭有5个儿子。1882年(光绪八年六月初五日),最小的儿子出世。当时,萍乡大旱已久,这天喜降大雨,于是他取欧阳修“霖雨曾为天山福,甘棠何止群人思”的诗意,给小儿子取名汝济,字甘霖,号润膏,希望小儿子能像济世的喜雨那样滋润膏腴。这个小儿子,就是吴学周的父亲。
希望终归是希望,润膏先生9岁时父亲去世,以后终其一生,并未怎么大大造福于民,倒是为一位科学家的成长,尽了做父亲的责任。老先生足足比长兄小18岁,比三哥也小12岁。他年轻的时候,随两位兄长在外读了5年书,眼见清廷腐败,也就不求仕进,而做了教书的“冬烘”。“戊戌变法”之后,新学风行,他又入萍乡师范读了两年书。
……
《回忆吴学周/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收录了中共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委员会、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国内各界人士特别是科技界化学领域德高望重的前辈、专家以及吴学周生前交往甚密的同志、朋友的纪念文章,他们对吴学周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精深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高度评价与总结。《回忆吴学周/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的结集出版无疑是中国科技界化学专业领域内一件极为重要的大好事。相信广大读者能从书中看到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和作为化学家身上所呈现出来的高大伟岸的人格力量,从而得到极大的教益。
★学予师表 同倚楷模
——周焙源
★风范长在 业绩永存
——卢嘉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