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中医杨霓芝谈肾病调养与防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中医杨霓芝谈肾病调养与防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7.02 6.3折 59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代鑫,张蕾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328500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11463429

上书时间2024-12-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代鑫,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血透科主任,博士期间师从杨霓芝教授。担任中国中医药肾脏病防治联盟血液透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擅长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酸性肾病、肾病综合征,IgA肾病,尿路感染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治,熟练掌握终末期肾病的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获国家发明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参编《现代中医肾脏病理论与临床》《中医肾脏病学》《慢性病养生指导》等专著。

目录

第一部分 “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肾脏病
领域的应用及保健要点
第一章 中医“治未病”从肾论治概述/3
第一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源流 /3
一、 中医“治未病”概述 /3
二、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起源 /6
三、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7
四、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成熟与创新 /11
第二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现代研究 /14
一、 肾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 /14
二、 肾与衰弱的相关性 /16
三、 肾与衰老的相关性 /18
四、 肾与“治未病”和养生的相关性 /20
第三节 杨霓芝益气活血法在肾脏病“治未病”中的应用 /21
第二章 肾脏疾病的早期识别及预防/25
第一节 肾脏疾病的早期识别 /25
一、 早期肾脏疾病观察要点 /25
二、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26
三、 高危人群 /27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预防 /28
一、 适量饮水 /28
二、 合理膳食 /28
三、 合理用药 /29
四、 积极治疗基础病 /29
五、 定期复诊 /30
第三章 肾脏病患者调护要点/31
第一节 健康合理饮食是延缓肾脏病进展的关键 /31
一、 优质低蛋白质饮食 /31
二、 保证每天热量 /32
三、 严格控制食盐 /32
四、 低脂饮食 /32
五、 水应量出而入 /33
六、 控制钾摄入 /33
七、 控制磷摄入 /33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4
一、 不要憋尿 /34
二、 不要暴饮暴食 /34
三、 不要经常熬夜 /34
四、 不要吸烟酗酒 /35
五、 不要滥用药物 /35
第三节 用药遵循医嘱 /35
一、 激素类及免疫抑制类药物 /35
二、 抗生素 /36
三、 中药及中成药 /37
第四节 学会家庭自我监测 /38
一、 水肿 /38
二、 尿量异常 /38
三、 尿的形态异常 /39
四、 血压升高 /39
五、 贫血 /40
六、 胃肠道不适 /40
七、 疲倦乏力 /41
八、 心慌气短 /41
九、 皮肤瘙痒 /41
第五节 养成良好的就医习惯 /42
一、 充分了解病情 /42
二、 定期检验检查 /43
三、 及时就诊 /43
四、 正规治疗 /43
五、 建立充分信任 /43
六、 积极配合治疗 /44
七、 严格遵嘱服药 /44
八、 保存病历资料 /44
九、 自我疗效观察 /45
第四章 常见肾脏保健食物介绍/46
第一节 肾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46
第二节 常见肾脏保健食物 /47
一、 山药 /47
二、 黑豆 /47
三、 韭菜 /48
四、 木耳 /49
五、 桑葚 /50
六、 黑芝麻 /51
七、 核桃 /51
八、 芡实 /52
九、 薏苡仁 /53
十、 海参 /54
第二部分 肾脏病防治要点
第一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59
一、 临床表现 /59
二、 早期识别 /60
三、 保健要点 /60
四、 饮食宜忌 /62
五、 情志调节 /64
六、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65
七、 “治未病”思想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应用 /65
第二章 肾病综合征/68
一、 临床表现 /68
二、 保健要点 /69
三、 饮食宜忌 /70
四、 情志调节 /72
五、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73
六、 “治未病”思想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73
第三章 慢性肾衰竭/76
一、 临床表现 /76
二、 早期防治 /77
三、 保健要点 /77
四、 饮食宜忌 /78
五、 情志调节 /81
六、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81
七、 提倡“治未病”思想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 /82
第四章 急性肾衰竭/85
一、 临床表现 /86
二、 早期识别 /87
三、 保健要点 /87
四、 饮食宜忌 /89
五、 情志调节 /90
六、 生活调摄 /90
七、 “治未病”思想在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 /90
第五章 糖尿病肾病/93
一、 临床表现 /93
二、 早期识别 /94
三、 保健要点 /94
四、 饮食宜忌 /96
五、 情志调节 /97
六、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98
七、 “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98
第六章 高血压肾病/102
一、 临床表现 /102
二、 早期识别 /103
三、 保健要点 /103
四、 饮食宜忌 /105
五、 情志调节 /107
六、 “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肾病中的应用 /107
第七章 尿酸性肾病/110
一、 临床表现 /110
二、 早期识别 /111
三、 保健要点 /111
四、 饮食宜忌 /112
五、 情志及运动调节 /115
六、 “治未病”思想在尿酸性肾病中的应用 /115
第八章 狼疮性肾炎/118
一、 临床表现 /118
二、 早期识别 /119
三、 保健要点 /120
四、 饮食宜忌 /121
五、 心理调养 /122
六、 生育引导 /122
七、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122
八、 “治未病”思想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 /122
第九章 尿路感染/126
一、 临床表现 /126
二、 早期识别 /127
三、 保健要点 /127
四、 生活护理 /129
五、 饮食宜忌 /129
六、 情志调节 /130
七、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130
八、 “治未病”思想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131
第十章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34
一、 临床表现 /134
二、 早期识别 /135
三、 保健要点 /135
四、 饮食宜忌 /137
五、 情志调节 /138
六、 生活调摄 /139
七、 “治未病”思想在紫癜性肾炎中的应用 /139
第十一章 肾脏替代疗法患者的日常调护与并发症防治/142
第一节 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调护与并发症防治 /142
一、 临床表现 /143
二、 早期准备 /143
三、 保健要点 /143
四、 饮食宜忌 /148
五、 情志调节 /151
六、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151
七、 “治未病”思想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152
第二节 腹膜透析患者的日常调护与并发症防治 /154
一、 常见并发症及识别方法 /154
二、 保健要点 /155
三、 饮食宜忌 /157
四、 情志调节 /159
五、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160
六、 “治未病”思想在预防腹膜透析并发症中的应用 /160



内容摘要

第一章中医“治未病”从肾论治概述

第一节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源流

一、中医“治未病”概述

中医“治未病”一词源自中国古代“防患于未然”的避祸、预防思想。“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萌芽于《周易》:“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首次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该书中三次提到“治未病”的医学思想并深入阐述,其论述内容可总结为:未病要先防、治病在萌芽、待衰时则刺、既病要防变。中医“治未病”思想发展于东汉时期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伤寒杂病论》中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警示人们提前预防疾病,如果有病要提早医治。中医“治未病”思想成熟于清代,代表医家为叶桂(叶天士),其在《温热论》中指出“先安未受邪之地”,他提出祛邪泻热,务尽务早,保津养阴,贵在未匮的“治未病”思想。中医“治未病”思想经历了酝酿、萌芽、体会、领悟直至诞生,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反复推敲、总结、提炼而成的,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之一,对预防养生和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不断进步,中医“治未病”思想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和学习,并不断对其进行扩充和完善,形成中医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预判思想。

东汉名医华佗,继承了前人的学术思想,发扬养生理论,创立“五禽戏”健身法,倡导通过运动来改变身体状况。张仲景整理了《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梳理出行之有效“治未病”思想体系,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深入发展“治未病”的临床应用。晋代葛洪,极其重视人的“精”“气”,对养生防病、治未病有丰富的经验,他主张“养生以不伤为本”。唐代“药王”孙思邈,经过长期临床论证,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总结归纳出一套动与静相结合、药材与食材相结合的“治未病”的方法。宋代医学家们摸索出种痘接种法,是人类最早提出人工免疫法,为世界预防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宋代陈直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关于防治老年病的专著《养老奉亲书》,张果《医说》曰:“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提出运用针灸疗法以防病摄生,王怀隐等在《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便须急灸三里穴与绝骨穴”预防中风。金元时期,国家战乱频繁,流行疾病盛行,有识医家都在积极思考,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疾病,最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呆、朱震亨,他们分别用清热、攻邪、补土、滋阴等方法防治疾病。清代温病学极为盛行,叶桂根据温病卫气营血的规律及热邪易化燥伤阴的特质,主张“祛邪泻热,务尽务早,保津养阴,贵在未匮”,这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沿用至今。

(一)“未病先防”

在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其首要防治原则是“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就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邪正盛衰,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未病先防”,就必须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袭两方面入手。

1.养生以增强正气其一,顺应自然。《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表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相适应的。掌握自然变化规律,主动采取养生措施以适应其变化,使各种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节律相协调,可以增强正气,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里即指的是遵循四时变化规律。其二,养性调神。中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志与健康的关系,七情太过可直接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而发病。所以,养性调神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




精彩内容

本书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中医“治未病”理论从肾论治的起源、发展与创新,介绍杨霓芝教授益气活血法在肾脏病“治未病”中的运用,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日常调护,常见保健食物几个篇章详细介绍了治未病理论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书第二部分以肾脏疾病为纲,介绍了杨霓芝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治疗和调护常见肾脏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酸性肾病,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及对肾脏替代疗法患者的日常调护与并发症防治。



媒体评论

杨霓芝教授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的第四、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同时是岭南肾病医学流派代表性人物,本书作者结合肾病临床实践,介绍了肾脏在生命发展各期的保健要点、对肾脏疾病信号的早期识别;以及各种肾脏疾病的调护、生活指导、保健饮食及药物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