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图鉴:珠玉养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1.5
6.3折
¥
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张野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82501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1635063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野武汉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珠宝专业讲师,湖北收藏家协会珠宝分会翡翠专业讲师,亚洲宝石协会(GIG)联教考试中心翡翠专业讲师,翡翠鉴定师、估价师,具有十几年翡翠贸易的经验。已出版《看图识翡翠:美玉传世》。
目录
目录(节选)第一章 石和玉的区别第二章 古人为什么喜欢、迷信、崇拜玉石第三章 祭祀礼器第四章 玉石的定义第五章 玉德的释义第六章 玉石的管理第七章 玉石在封建王朝时期的价值第八章 玉石高价值定义第九章 翡翠的地位第十章 翡翠的定义及现状第十一章 翡翠的鉴定第十二章 哪些标准决定翡翠的价值高低第十三章 翡翠的加工工艺附录一:翡翠雕刻题材的文化寓意附录二:翡翠行业中的常用术语附录三:精品翡翠鉴赏
内容摘要
古人是怎么区分石和玉石的 灵字古写为“□”,后写为“□”。从这两个字的结构上就可以看出,在古代先民的意识中,玉与巫相通,巫是神灵意志的表达者,玉是神灵精神风貌的体现。巫、神、玉,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原始社会中神权政治的集中体现。当原始巫术走向消沉,巫、神、玉三位一体又走向了王、神、玉三位一体。早期甲骨文中“王”字写作“□”,意思是“至大专享”。发展到殷商早期,民间崇天观念加深。在人们心中,天帝至上。于是“王”字便写成了“□”字,意思是“天下专享”。再后来由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确立,用三横代表天、地、人,用一竖贯穿之,于是就构成了“王”字的形体。最后因玉在人们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于是将三横寓意三块玉,这三块玉石象征天、地、人。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制作石器一般会就地取材。古人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偶然会遇到一些美石,逐渐认识了玉的美,还有玉的那种温润而有光泽的质感,所以最早出现的玉器都是用来作装饰品的。人们用磨制石器的方法,将玉料琢磨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在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并不存在“玉”的概念,处于玉、石不分的阶段。这个阶段,时间长达数十万年。即便在科学技术很好发达的今天,从矿物知识来看,也没有一条保证的界限来划分哪些是玉石,哪些不属于玉石。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当中,是以颜色来区分玉和石头的,并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法则。这些经验和法则主要是以色辨玉,从石头中区别和拣取出“美石”。 在先秦的文献中,假玉一般叫作“□”或“珉”,也就是似玉的石头。《说文解字》中记载,到汉代,人们不仅能分出真玉和假玉,而且在此基础上将玉石按质地分为美玉、玉、石之次玉者、石之似玉者、石之美者五个等级。 清康熙皇帝亲自主持编撰的《渊鉴类函》引用了《潜确居类书》中的一句话:“玉有五色。白、黄、碧俱贵。白色如酥者最贵。餐色油然及有雪花者皆次之。黄贵,色如栗者谓之甘黄,焦黄者次之;碧色青如蓝黑者为上,或有细黑星及色淡者次之。亦有赤玉,红如鸡冠,最贵,而世少见。绿玉,深绿色者为佳,淡者次之。甘青玉,其色淡,青而带黄。菜玉,非青非绿,色如菜叶,最下。墨玉价亦不高。”清代陈性所撰的《玉纪》一书云:“玉有九色:元如澄水曰□,蓝如靛沫曰碧,青如藓苔曰□,绿如翠羽曰□,黄如蒸栗曰玵,赤如丹砂曰琼,紫如凝血曰□,黑如墨光曰□,自如割肪曰□(玉以雪白为上,白如割肪者又分九等),赤白斑花曰□。此新玉、古玉自然之本色也。” 民国时期章鸿钊著《石雅》云:“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这是对古人辨玉法则的重要总结。从历代描述玉的古籍当中了解到,以色辨玉成为那时人们认识和区别玉材的—种主要方法,是古代鉴别玉材和划分等级的主要依据。 以上这些说法,都是以色辨玉,以色定名,以色划分等级,这种玉色观念是我国玉文化的基本概念。虽然当今社会已经接近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以较高的水平对玉石进行鉴别和划分,但在衡量玉石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时,玉的颜色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中国古乐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对玉石音质的识别、鉴赏和运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尚书·舜典》中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为什么是敲击玉石、石块来指挥跳舞呢?由此推想,过去人们在集会活动中需要载歌载舞时,有石器、陶器、蚌器或坚硬的树木等材料制作的物品,就其手中所能触及之物,在各种材料撞击的音响当中,音色优选、音量优选、振动最久、传音最远的是玉石。玉石的硬度高、结构致密,敲击效果无疑会优于其他材料。而且,这一时期的人们已有这样的技术条件,把一块玉石开片、磨平、钻孔、悬挂,进行有规则的敲击。玉石所发出的悠扬悦耳的声音,对后世音乐器材的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 磬就是在石犁片悬挂敲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海经》中也有许多关于“磬石”的记载,如“殍之玉”“青碧”“珠玉”这类词语。石质的音色不如玉石的音色好,磐石也不等同于普通的玉石。 1970年4月24日,我国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播放的乐曲《东方红》,是由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石编磬演奏录制。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楚惠王时代(距今约2400年)124件古代乐器,其中就有一套32件石编磬。 由此可见,古人区分玉和石,划分玉石等级,主要依据就是观其色、听其音两个方面。P3-7
主编推荐
▼ 专业作者编写作者从事翡翠鉴定与经销十余年,经验丰富,见解独到,对于快速鉴定翡翠真伪、评估其价值有独特的手段。▼ 翡翠知识点全覆盖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涵盖各类、各档翡翠,展示不容翡翠制品的鉴别与评估,实例丰富,代表性强。▼ 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 邢相勤 倾情作序推荐编撰这样一本书,作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收集、梳理、分析、归纳 1000 多年以来的相关资料。纵观全书,作者以时间和空间为脉络框架,将文学叙述和图像解说图文并茂,流畅生动。翡翠的图像端庄静穆,在质感上温润剔透,无不体现中华文化的温厚与谦和。▼ 精装典藏从全书品质到装帧设计,作者均亲自把关,严谨校订。锁线精装,进口铜版纸,以松木纸浆为原料,拥有植物纤维,纸色护眼,精致双封呈现。
精彩内容
《翡翠图鉴:珠玉养德》是翡翠文化研究者张野的全新力作。本书从翡翠的起源、色彩、器形、工艺、历史背景等角度切入,多方面展现翡翠征服人心的美学魅力,重点解读其影响力为何,以及这些翡翠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功能与角色,让我们得以从一件件翡翠作品中,探寻历史流变中的审美雅趣、民俗风情与匠心工艺。本书遴选上百张翡翠图片,帮助读者更为直观了解翡翠的特点和构造,读完本书,当我们再次面对一件翡翠作品时,便懂得如何欣赏它的造型、鉴赏它的品质。对翡翠的美,产生更加具体、深刻的认知和感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